15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白杨礼赞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17 17: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杨礼赞》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倔强( ) 婆娑( )
虬枝( ) 宛然( )
秀颀( ) 坦荡如砥( )
恹恹欲睡( ) 旁逸斜出( )
不折不挠( ) 楠木( )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中国击退了外敌的颠覆破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B.昆明湖上春光明媚,波光潋滟,湖边垂柳婆娑,令人流连忘返。
C.一个贫困潦倒的大学应届生,在废品收购站妙手偶得一个甲骨文龟背。
D.大众文化在我国本土由潜滋暗长到遍地开花,并渗透和扩张至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细微层面。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土绿化过程。(将“过程”改为“进程”)
B.自主智能机器人能够自主学习,它可以像人一样对自身的状态和周围环境进行处理和感知。(将“处理”和“感知”对调)
C.作家出版社推出规模宏大的“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汇集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文学。(在句末加上“作品”)
D.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首次联合演练彩排,约9万人参加演练及现场保障工作。(去掉“约”)
4.用简洁的语言为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
为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教育App备案制度,保障网络安全,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推动建立安全审核和认证,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切身利益。

5.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原名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 》《 》《春蚕》等。
课内精读
阅读《白杨礼赞》,回答问题。
6.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联系全文,思考“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7.文中的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品质及其象征意义的?请你作简要分析。

8.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它是怎样组织全文的?

9.文章中“贵族化的楠木”象征着什么?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又要写楠木呢?

10.第7段中,作者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其作用是什么?

11.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为什么?

拓展阅读
花 园
汪曾祺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地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的空隙脱走。
园子里时时晒米粉,晒灶饭,晒碗儿糕。怕鸟来吃,都放一片红纸。为了这个警告,鸟儿照例就不来,我有时把红纸拿掉让它们大吃一阵,到觉得它们太不知足时,便大喝一声赶去。
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那是一只麻雀或是癞花。也不知从什么人处得来的,欢喜的了不得,把父亲不用的细篾笼子挑出一个最好的来给它住,配一个最好的雀碗,在插架上放了一个荸荠,安了两根风藤跳棍,整整忙了一半天。第二天起得格外早,把它挂在紫藤架下。正是花开的时候,我想那是全园最好的地方了。一切弄得妥妥当当后,独自还欣赏了好半天,我上学去了。一放学,急急回来,带着书便去看我的鸟。笼子掉在地下,碎了,雀碗里还有半碗水,我的鸟,我的鸟呐!父亲正在给碧桃花接枝,听见我的声音,忙走过来,把笼子拿起来看看,说:你挂得太低了,鸟在大伯的玳瑁猫肚子里了。哇的一声,我哭了。父亲一面推着我的头回去,一面说:不害羞,这么大人了。
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的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地想着什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蜡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妈(我的第一个继母)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伺我的女佣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花园里有一间花房,由一个花匠管理。那个花匠仿佛姓夏。关于他的机伶促狭,和女人方面的恩怨,有些故事常为旧日佣仆谈起,但我只看到他常来要钱,样子十分狼狈,局局促促,躲避人的眼睛,尤其是说他的故事的人的。花匠离去后,花房也跟着改造园内房屋而拆掉了。那时我认识花名极少,只记得黄昏时,夹竹桃特别红,我忽然又害怕起来,急急走回去。
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张了,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什么不好呢。
小时候胆小害怕,黑的,树影风声,令人却步。而且相信园里有个白胡子老头子,一个土地花神,晚上会出来,在那个土山后面,花树下,冉冉地转圈子,见人也不避让。
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使我睡不着,半夜到园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因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12.在花园中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请简要概括。
(温馨提示:根据先后顺序,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

13.赏析下列句子中的人物描写。
(温馨提示:人物描写主要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1)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张了,猝然又来一下。

(2)父亲一面推着我的头回去,一面说:不害羞,这么大人了。

14.文章结尾写到了父亲让“我”抽一支烟,一直没有说话,为什么“我”感觉“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温馨提示:结合“我”的年龄变化,体会父亲与“我”的情感转变。)

15.如何理解“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温馨提示: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情感。)
《白杨礼赞》自主学习
1.jiànɡ suō qiú wǎn qí dǐ yān yì náo nán
2.C(“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用在此处不合适。)
3.D(删去“彩排”。)
4.教育类手机软件将实行备案制度
5.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6.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7.第一句启发读者思考人与白杨树之间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句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肯定白杨树与北方军民之间的联系;第三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着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逐层加深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8.本文以“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文章开宗明义,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接着从景、形、神三方面写白杨树不平凡,最后在议论中点明题旨。
9.“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那些赞美楠木看不起民众的人们,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10.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伟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与坚强不屈的性格。
11.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中蕴含着伟大。说“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平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
12.(1)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2)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3)花匠的故事。(4)我爱逗弄含羞草。(5)我相信有土地花神。
13.(1)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我”有意逗弄含羞草的叶子,表现了“我”的顽皮。(2)动作及语言描写,看似父亲对“我”责怪实则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宠爱。
14.让“我”抽烟是因为父亲把“我”当大人看待了,无言是因为父子之间的默契。所以“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15.花园里留下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种种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花园的留恋,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