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2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1.2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17 19: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出果实需要吸收多少水分?
小资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一生中需要吸收约200千克的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量共约2千克,玉米实际利用的水分约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一。
其余的99%水分哪里去了?
浪费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目标
情感
目标
能力
目标
知识
目标
1、渗透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了解叶片的结构
3、认同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1.描述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
2、培养保护森林的意识
甲 乙
用两个干燥透明并且不漏气的塑料袋,分别套在甲乙试管中两根大小相似的枝条上,袋口扎紧(注意不要连试管口一起套进去,只能套住茎和叶)在试管水面上滴上少量植物油(或用脱脂棉塞紧试管口),将实验装置放在光照温暖的地方。
甲 乙
1、为什么在试管水面上滴加少量植物油(或用脱脂棉塞紧试管口)?
2、塑料袋为什么不能套住
试管口?
防止试管内的水分散失。
无法准确说明塑料袋内的水分的来源。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实验现象:
甲 乙
3、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哪一组为对照组?
变量是叶片的有无;甲组为对照组。
甲 乙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5、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以什么状态从植物体散发出来的?
气态
蒸腾作用:
1、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部位:
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少量进行。
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 练习徒手切片。
2. 描述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
新鲜的植物叶片;双面刀片,镊子,培养皿,毛笔,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纱布;清水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放 
把新鲜的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
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切 
1.制作临时切片
将切下的薄片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
移 
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面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切片
蘸 
1
2
3
4
5
观察叶片的结构
上表皮
叶脉
叶肉
下表皮
气孔
无色透明
无色透明
叶脉
气孔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上表皮
下表皮
为什么正面颜色比背面颜色深?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
探究归纳: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
(2)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节地进行气体交换;
(3)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整齐,里面的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里面的叶绿体较少。
(5)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内有管道,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够及时运输。
叶脉
气孔
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
上表皮
下表皮
水分是如何从叶片散失出去的?
气孔的构成:
保卫细胞
气 孔
组成: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
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植物在秋天落叶时,大多数那一面朝上?
背面朝上
睡莲
睡莲是一种浮水植物,水分和空气主要是从叶的上表皮上的气孔进出的,因而叶的上表皮气孔数目多。
菖蒲
菖蒲的叶是直立生长的,叶的两面照到的阳光几乎一样多,因而叶片两面气孔数目也几乎一样多。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是否蒸腾
气孔的开闭:
保卫细胞
气孔
吸水膨胀
开放
蒸腾
失水缩小
关闭
不蒸腾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6.有哪些气体从气孔进出?
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7.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哪些因素的
影响?
时 间(时) 失 水 量(克)
7:00---8:00 190
9:00---10:00 209
11:00---12:00 221
13:00---14:00 233
15:00---16:00 227
17:00---18:00 213
19:00---20:00 190
21:00---22:00 100
23:00---24:00 90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①光照强度 强
②环境温度 高
③空气湿度 大
④空气流动状况 有风




1。下列几种情况中,植物蒸腾作用最强的是(  )
A.气温37 ℃,阴天,无风
B.气温37 ℃,晴天,有风
C.气温20 ℃,阴天,有风
D.气温20 ℃,晴天,无风
【解析】选B。植物蒸腾作用强弱受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光照越强、温度越高、湿度越小、空气流动越快,植物蒸腾作用越强。
大气

气孔

叶肉细胞

根茎叶的导管

土壤中的水分
蒸腾作用的过程大:
根吸收水分的95%以上
这是一种浪费吗?
蒸腾作用的意义:
大树体内的水分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
1 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 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大树为什么不会被阳光灼伤呢?
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4.蒸腾作用能降低大气温度。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为什么?
2、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一、对植物体自身意义:
1、降低大气温度
2、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对环境的意义(P76);
蒸腾作用的实际应用
植物移栽时,要防止植物因缺水枯死,你认为如何进行可
提高成活率?
遮阳,傍晚移栽
带土移栽
剪去部分枝叶
剪去部分枝叶
去部分枝叶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
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是:
气孔由什么细胞组成:
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气孔
保卫细胞(含叶绿体)
下表面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通状况
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下图两个实验装置,都是用来观察蒸腾作用的。你认为哪个装置更合理?谈谈你的看法。


甲装置更合理。乙装置中土壤中蒸发的水分,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混合在一起,干扰了实验结果。


1.蒸腾作用是指( )。
A.叶片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B.气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C.叶片排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D.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答案】D
达标测试:
例2.植物蒸腾掉的水分占所吸收水分的( )。
  A.一小部分  
B.极少的一部分  
C.一半  
D.绝大部分
【答案】D
例3.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
  A.气孔  
B.叶片  
C.保卫细胞  
D.根毛
【答案】C
例4.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排出多余的水分   
B.保持叶片的湿度
  C.调节空气湿度    
D.在夏季给植物降温
【答案】D
例5.人在树阴下要比在房屋的阴影下感到凉爽,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遮挡阳光
【答案】C
例6.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是( )。
  A.根、茎、叶 
B.叶和幼嫩的茎 
C.所有器官 
D.花、果实、种子
【答案】B
例7.在炎热的夏天,植物体不会由于赤热的阳光暴晒而灼伤,这是因为有( )的缘故。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挥发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例8.移栽植物时,常常去掉几片叶,是为了( )。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 
D.移栽方便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