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职业和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的。
2.别里科夫“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
3.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里科夫活着用套子套自己,也套社会,他辖制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这样一个维护旧制度,害怕新事物,扼杀新思想的沙皇鹰犬的死自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4.“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两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忧郁和谦虚”写的是脸相;“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感受,是心情。
二、语言运用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改革开放稍有成绩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打着“民粹”或“国粹”的旗号,裹足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B.将住房公积金的增殖部分用于为穷人建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住房公积金原本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钱。
C.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应该垂头丧气,而应该直面现实,积极应对。
D.政府出台奖励农牧户主动领取“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光荣证”等政策,真是大快人心。
解析:选D。“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在此处不当。
6.如果在别里科夫坟上立一块墓碑,征求一副墓联,请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墓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墓联要合乎对联的要求,上下联对仗,同时,墓联要体现别里科夫的生前特点。
答案:(1)为现实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
(2)谨小慎微,心惊胆战过日子;守规遵矩,诚惶诚恐上西天。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蔽(ménɡ) 蒙骗(mēnɡ) 暖和(he) 胆怯(qiè)
B.惊吓(xià) 恫吓(hè) 憎恶(wù) 贝壳(qiào)
C.孤僻(pì) 怂恿(sǒnɡ) 禁闭(jìn) 搓手(cuō)
D.游说(shuì) 讥诮(xiāo) 郁闷(yù) 祈祷(qí)
解析:选C。A项,“和”读“huo”;B项,“壳”读“ké”;D项,“诮”读“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车篷 光景 打哆嗦 隔绝人世
B.辩护 滑稽 俱乐部 筋疲力尽
C.憎恶 难堪 促狭鬼 垂头丧气
D.纯粹 周济 皱眉头 通霄噩梦
解析:选D。霄-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________了足足十五年!
②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________的对象。
③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小脸上的眼镜,________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A.辖制 嘲笑 制服 B.管制 嘲笑 降服
C.辖制 取笑 降服 D.管制 取笑 制服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的形象。
B.别里科夫最终的归宿是坟墓,这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永远的“套子”了,在这里他可以逃避那些他在世间厌恶而且恐惧的一切。
C.当越来越多的人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却感受到更远的距离,叹息“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契诃夫的“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叹息的分量。
D.那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这部小说里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解析:选D。应把引号里面的句号去掉,在引号外加上逗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生活本身不改变,别里科夫这种“装在套子的人”,这种变态的精神现象和变态性格还会存在下去,这时,除了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本身,难道还能否认有别的出路吗?
B.契诃夫以对“小人物”命运空前的关注和对沙皇制度的专横和虚伪的无情揭露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契诃夫的作品在欧美许多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
C.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D.《我是海鸥》延续了契诃夫的经典名剧《海鸥》中对爱情和艺术的思考,为中国文坛和学界对契诃夫文学遗产献上了一份厚礼。
解析:选B。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否认”;C项,应在“精巧的艺术手法”前面加上“凭借”或者“运用”;D项,成分残缺,应在“文学遗产”后加上“的继承和发扬”。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
“哈哈哈!”
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6.当别里科夫从楼上摔下去时,为什么说“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别里科夫是作者着力讽刺的对象,他的“套中人”的思想表现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这个雨鞋,也是他的“套子”,在课文开头几段也有叙述。可以说,通过这个细节,逼真地刻画了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形象。
答案:雨鞋已经成为别里科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这个“套中人”的象征表现。
7.别里科夫滚下楼去,他“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这说明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是别里科夫在事件发生时的动作描写。别里科夫在文中表现为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的变革,同时他也有虚伪的一面。这个动作正是这种性格的反映。
答案:过分注重外表,不给别人留下把柄,表现出他虚伪的一面。
8.为什么说“响亮而清脆”的笑声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这样写是否夸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还要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着眼去分析。别里科夫是非常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的,尤其是华连卡的看法。他又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面对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再加上他的未婚妻的响亮的笑声,直接把他送到了人间的另一面。性格决定了他的结果。
答案:不夸张,“响亮而清脆”的笑声是对别里科夫极其强烈的刺激,于是就此结束了这个病态人的一切事情。
9.试给合小说的内容分析别里科夫的死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里科夫的死因其一是他的恋爱结束了,对他的打击很大;其二是他觉得在阁楼上滚下来是很丢人的事情,觉得没面目见人。
(二)(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制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哪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仆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道: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热心的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惩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0.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文本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概括其形象特征。如与议员同学重新成为朋友、逢人夸耀自己的身份、“热心”地帮助熟悉的及陌生的人、“错误”地帮助桑蒂尔神父等等。
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11.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对这则报道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它在表现文意方面所起的作用,结合补叙手法对文章情节的作用(使情节完整、合理,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跌宕起伏)简要分析即可。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12.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梳理标题的基本作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然后辨明标题的含义及作者的褒贬态度,再结合题目要求从一个方面作出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三、语用创新
13.将下面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
①因此,此时的俄国正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②此时,俄国新的革命高潮正在酝酿。
③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当局便以强化国家机器来维持其统治地位。
④《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
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
解析:句序排列是需要辨明各句间的关系,还要注意“因此”“此时”等关键性词语。
答案:④②③①
14.(原创)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
“2010国话之秋”向大师献礼,改编自契诃夫剧作的《海鸥,海鸥》以及易卜生戏剧代表作《玩偶之家》将在11月被搬上舞台,契诃夫、易卜生和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三大剧作家”,作品风靡全球,喜爱经典戏剧的观众不容错过。
《海鸥,海鸥》海报
《海鸥》延续爱与梦想
《海鸥,海鸥》改编自俄国著名剧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名作《海鸥》,讲述了青年戏剧人特列普列夫追求理想和爱情,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守自己梦想的故事。
《玩偶之家》赞颂女性解放
《玩偶之家》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三幕话剧。讲述了美貌善良的女主人公娜拉认清丈夫的虚伪自私,毅然离开家庭,寻找自由生活的故事。
《海鸥,海鸥》和《玩偶之家》将于11月登陆木马剧场和东方先锋剧场,届时,观众将有幸欣赏到对两位大师巨作“最富创意、最有深度”的演绎,相信两部献礼之作必将在“国话之秋”演出季带给观众对经典作品的全新观剧体验,也给岁末忙于工作的人们增添无限乐趣。
(中国西藏新闻网2010年09月30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话之秋”向大师致敬 契诃夫易卜生巨作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