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13课知能优化演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练习】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第13课知能优化演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4 18: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②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五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六个月以后做具体的天气预报。
③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
④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1.“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这个句子生动地说明了“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
2.“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与第②段的哪部分内容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很难做出比五天更长远的准确的天气预报。
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
4.作者在第①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③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二、语言运用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缺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解析:根据横线前一句“身体禁锢在轮椅中”找出紧跟在它后面的对应句式“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然后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边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
答案:④①③②
6.(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登上讲台,面对这位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表达了自己的深深景仰之后,不无悲悯地问道:“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固定在轮椅上这么多年,并且这种情形将维持到你的终老,你不认为命运令你失去了太多吗?”
这个问题显得如此地突兀和尖锐,本来掌声雷动的报告厅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霍金的脸上却依然挂着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随着标准合成器发出的声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但却醒目地显示出一行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的理想,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ɡān ɡà)     混沌(hún dùn)
恍(huǎnɡ)惚 不可逾(yú)越
B.迄(qì)今 沮(jǔ)丧
坍(tān)缩 臭名昭(zhāo)著
C.倚重(zhònɡ) 黑洞(dònɡ)
告罄(qìnɡ) 模棱(lénɡ)两可
D.诘(jié)问 皮萨(sà)
岑(cén)寂 云气氤氲(yūn)
解析:选A。混读“hù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估算 恍惚 大错特错 百思不解
B.膨胀 尴尬 模棱两可 讫今为止
C.坍缩 沮丧 臭名昭著 不可逾越
D.辐射 倚仗 感恩戴德 微不足道
解析:选B。迄今为止。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时,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
B.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
C.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
D.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
解析:选D。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
4.(2010年高考湖南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解析:选C。A.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B.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C.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此词本身就有“谈论”的意思,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且此词不能作状语,可改为“兴高兴烈”。D.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观察到从外空间来的微波辐射背景给出这种膨胀是平滑而非混沌的证据。
B.由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研究员带队,历时4年,中国境内第一个地外天体撞击构造山由岩陨石坑近日证实。
C.中国政府已要求世行方面认真考虑中国企业的要求,并通报中国企业涉案细节。
D.航天技术是当代高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
解析:选D。A项,杂糅,在“到”后面加上“的”;B项,不合逻辑,在“证实”前加“被”;C项,成分残缺,在“通报”前加上“向中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在非常早的时代,预言未来是先知或者女巫的职责。这些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周围的牧师把她们的咒语翻译出来,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时,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我想这些牧师盘算,如果这些最终都没有发生,则斯巴达就会对阿波罗太阳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致忽视其巫师作错预言的这个事实。事实上,国王在捍卫特莫皮拉隘道的一次拯救斯巴达并最终击败波斯人的行动中丧生了。
另一次事件,利迪亚的国王克罗修斯,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有一次问道:如果他侵略波斯的话会发生什么。其回答是:一个伟大的王国将会崩溃。克罗修斯以为这是指波斯帝国,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王国要陷落,而他自己的下场是活活地在柴堆上受火刑。
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跌。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
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是这些预言家经常为他们显然的失败找借口解释。例如,第七日回归的创建者威廉·米勒预言,耶稣的第二次到来会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间发生。在没有发生这件事后,这个日期就修正为1844年10月22日。当这个日期通过又没有发生什么事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
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6.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曾想写“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的书,但“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说明预言未来是极其困难的。
7.选文举出“利迪亚的国王克罗修斯”的例子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出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巫师的预言的模棱两可性,确实是“臭名昭著”。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选的部分指出了科学预言与巫师、预言家的“预言”有本质的不同。在非常大的尺度下,宇宙的未来是可以被科学家预言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品读科学之美丽(节选)
詹克明
《科学是美丽的》一书,作者不仅能够对这些艰深问题用浅近通达的文字表述,还能不失其科学内容的准确性,这点是很难得的。如今,面对高度分化、无比艰深、无比庞杂的科学分支,任何一个通才的知识掌握恐怕都难以应付。沈致远先生并非理科出身,又长期在工业界供职,其学识竟是如此渊博,何以如此?我体会,首先在于他对科学前沿的最新发展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有着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只有永葆童稚好奇之心的人才会在谋生之余,出自本能地保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时刻跟踪科学全局的最新进展。正是这种非功利的知识追求成就了沈先生如此全面的学问功底。再者,作者素有认真的写作态度,有意从一些最具权威性的报刊科学专栏或科学书籍中选取素材,力求其科学内容准确可靠。例如,作者直接参考《纽约时报·科学时代》版的文章就有12篇,此外还有《科学新闻》、《物理世界》等杂志,这些期刊一般都比较严谨。除此之外,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作者都有一些各个科学分支的朋友,据我所知,有些还是这些领域里颇具权威的知名学者,与他们的互相切磋无疑会加深这种科学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散文虽不同于科普文章,但从沈先生这本书中,广大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读者无疑会获得很多全新的科学知识。
最值得推崇的是,书中有许多颇具匠心的篇章,作者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展示自己的精彩思维。如《竹木前缘》,作者能从中国算盘结构中看出它是“五进位和二进位之混合制”,并使用了“浮点制”等本质特征。在《毛笔与电脑》中,作者指出“整个毛笔几百根毛就有上千个自由度”,使得电脑绘图软件很难实现毛笔的功能。从现代科学眼光来审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中有许多居家常见的东西却有着无比深奥的科学内涵,它们看似简单,却是复杂无比,以致处理起来,连最先进的电脑都束手无策。我曾听到方毅先生说起,中国围棋就有这种特异性,在国际象棋方面电脑可以大败世界冠军,但在中国围棋上它未必赢得了业余棋段的少年棋手。书中《蝉与数论》是篇奇文,它从“蝉的生命周期为什么偏偏是质数”中看到昆虫的生命周期只有在质数年数时才能在出土时尽可能少地遇到天敌的捕杀。再如《蒙娜丽莎微笑揭密》,作者从人眼视网膜具有两个不同区域,它们各有不同的感知灵敏特性,解释了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为何会时隐时现。
(选自《中华读书报》)
9.“品读科学之美丽”中的“美丽”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原作能够用浅近通达的文字表述艰深的科学问题。
B.原作文字浅近,但对科学内容的把握却非常准确。
C.原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自己精彩的思维,使得书中许多篇章颇具匠心。
D.原书中涉及的内容都是科学领域中较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重大成果。
解析:选D。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无D项方面的评说。
10.文中说沈致远先生“学识竟如此渊博”,从本文看他的“渊博”具体体现在哪里(  )
A.沈先生对科学前沿的最新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
B.作者在写本书时有意从一些最有权威的报刊科学专栏或科学书籍中选取素材。
C.作者经常与科学领域里的知名学者相互切磋,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
D.作者在著作中涉及到数学、书法、自然、绘画等多方面的科学领域,使得全书有着较为丰富的科学内容。
解析:选D。前三项内容都属于使作者“知识渊博”的原因,而不是具体体现。
11.从本文看,《科学是美丽的》一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全书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与渊博的知识。
B.全书涉及数理化天地生及哲学、艺术、经济、环保、医学以及社会等诸多问题,内容丰富,领域广泛。
C.通过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将艰深的科学问题加以阐释,对于广大热爱科学的青少年读者的知识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
D.本书不仅以高昂的姿态热情赞美了科学的美丽,同时也鞭挞了科学发现中的一些不公正,警示人们对待科学要有正确的态度。
答案:C
1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信息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面对当前高度分化、无比艰深、无比庞杂的科学分支,任何一个通才对它们的知识掌握恐怕都难以应付。
B.沈致远先生较为全面的学问功底源于他非功利的知识追求。
C.《科学是美丽的》一书之所以有着较高的科学价值,是与作者取材的认真与严谨分不开的。
D.科学求真,艺术尚美,这是《科学是美丽的》一书命名的原因。
答案:D
三、语言表达
13.古今中外,有很多像霍金一样的人勇于克服巨大的困难,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历史人物中选出两个人物进行仿写。
示例:霍金勇于同病魔抗争,用生命的顽强书写了科学史的奇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伽利略勇于冲破重重阻挠,用斜塔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2)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在寂静的世界里创造了震动世界的神话。
(3)史铁生在轮椅上思考,用笔在文学的世界里勾画了人生的美丽。
14.(原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9月4日出版的《参考消息》文章《霍金认为宇宙诞生没上帝啥事》,原文如下:
霍金新书“无神论”观点惹火宗教界
美联社伦敦9月2日电 万物需要造物主吗?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不需要,他在自己的新书中说,宇宙的诞生不需要上帝。
这一观点出自他的新书《伟大的设计》。《泰晤士报》日前刊登了该书的部分节选。该书由霍金与物理学家伦纳德·姆勒迪诺合写,计划在9月9日出版。
英国《卫报》网站9月3日报道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对此英国犹太教首席拉比(犹太教教士——本报注)萨克斯进行了反驳。
萨克斯说,霍金的观点犯了逻辑上“最基本的错误”。
“科学和宗教之间是有区别的。科学是解释,宗教是阐明。《圣经》对宇宙如何形成并不感兴趣,”萨克斯在《泰晤士报》上撰文说。
英国《每日快报》网站9月3日报道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蒂芬·霍金有关宇宙不是上帝所创造的言论遭到了宗教团体的怒斥。一位基督教领袖称,他的理论是 “可笑”的。
英国穆斯林协会发言人伊纳亚特·邦拉瓦拉也说:“伊斯兰教义告诉我们,真主才是终极造物主。”
根据语境和《卫报》《每日快报》的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写两句话,分别作为两报的新闻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席拉比挑战霍金的宇宙起源观点 霍金遭到宗教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