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血细胞
神经细胞
知临中学池晨豪
心肌细胞
小肠细胞
思考一下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它们的形态、功能相同吗?
答案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
这可以说明细胞具有什么特性?
答案 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目
录
壹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贰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壹
维萨里
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A.Vesalius)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维萨里
法国的比夏(M. F.X.Bichat)经过对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一组织构成。这对于人类认识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非常重要。
罗伯特.胡克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 将软木薄片放在自制的显微镜下观察, 发现软木是由许多类似蜂巢的小室构成的。胡克也成为第一个描述细胞的人。实际上,胡克看到的是已死亡细胞的纤维质细胞壁。
知临中学 池晨豪
列文.虎克
此后不久,荷兰学者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用较先进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比如不同形态精子,红细胞和细菌。
马尔比基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M.Malpighi)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
施莱登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1804- 1881,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施旺
1839 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1810- 1882, ) 提出“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于是两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细胞学说(cell theory)的基础。
魏尔肖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Rudolf Virchow, 1821- -1902) 提出的“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经存在的活细胞”,被看作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1.所有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2.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样,细胞学说对于
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每个细胞都相对独立地生活着,但同时又从属于有机体的整体功能。
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看,细胞这个生命系统都属于最基本的层次。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就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不例外。
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贰
肉眼和放大镜
知临中学 池晨豪
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
即使在同一个个体内,细胞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人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分工合作,执行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电子显微镜
卵细胞,肉眼就可以看到
棉花的一条纤维就是单个细胞
神经细胞的长度可以超过一米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我们根据细胞是否具有成型的
细胞核来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
和真核生物
对于原核生物中没有核膜包被但是存在DNA的部分,称作拟核
特别提醒
(1)细胞学说涉及到的2个“统一”
①统一了生物界:即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②统一了细胞:即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新细胞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分裂所产生)。
(2)细胞学说的3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细胞间或生物体间“差异性”。
②未涉及原核细胞。
③未涉及病毒。
细胞的分类
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1)原核生物:细菌(如乳酸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2)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等多细胞生物和草履虫,变形虫,小球藻等单细胞生物
2.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病毒(按宿主分,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按遗传物质分,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解析 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项错误;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项正确;
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C项错误;
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D项错误。
例1 (2017·诸暨市校级期末)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多样性
B
例2 (2017·宁波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的卵黄
B.“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
C.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的体积比小,有利于物质交换
D.番茄果肉中圆粒状的细胞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
C
解析 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的体积比小,即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物质交换。
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镜头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____ ________
物镜 ____ _______
无
成反比
有
成正比
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1.低倍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距桌边约10 cm。
(2)使用低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
①安放目镜和物镜:
常用的目镜规格:5X、10X、15X。目镜越长,倍数越低.
常用的物镜规格:10X、40X。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②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③对光:转动遮(集)光器,使 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看目镜,手调反光镜转向光源,使光线射入镜筒,直至看到一明亮的视野。光线通路:光源→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
④正放装片:把装片正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⑤调节焦距: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使低倍物镜接近装片,而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并可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
⑥观察: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注意:观察不同的标本使用不同亮度的视野:
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一些,以增大明暗反差。
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视野要亮。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可总结为:移、换、调)
(1)移: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换:功能完好的显微镜,可直接转动物镜转换器,移去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调: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若视野太暗,则先调节反光镜、光圈。
▲注意:在高倍物镜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4)实验结束:使物镜偏离通光孔,下降镜筒至最低点,取下目镜,盖上镜盖,并使反光镜竖直放回镜箱。
3.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的知识拓展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注意,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①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②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
★例1:①若目镜为5X,物镜为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 ,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②若目镜为5X ,物镜为4X ,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转换成10X ,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实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4)视野及物像亮度
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物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物像的明暗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故在用高倍镜观察标本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亮度,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5)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先要用低倍镜观察。原因:
①低倍镜视野相对较大,便于找到目标。
②易调节,防止镜头与装片相碰。
(6)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方向的关系:
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7)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污点可能存在的部位:
①装片、②目镜、③物镜。
显微镜污物定位
1.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一处污物,快速确认该污物位置(装片、目镜、物镜)的方法如下:
细胞排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关系。
举例:
细胞排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2)视野中细胞呈充满排布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举例:
例3 (2017·浙江校级三模)如图所示甲和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中的甲转为乙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B.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亮
C.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若图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甲右上方的细胞,从图甲转为图乙时,应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
解析 低倍镜转高倍镜时应先移动装片,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低倍镜转向高倍镜后细胞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移动装片可确定视野中的污物是否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时因所观察气孔在视野的右上方,因此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例4 (2017·金华东阳市中学期中)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外表皮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B.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若视野比较暗可增大光圈
D.保持临时装片为有水状态
A
解析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时,不用染色,A错误;
使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胞时,应该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再转换到高倍镜下观察,B正确;
视野较暗,可以用大光圈或凹面镜使视野亮度增加,C正确;
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时,要保持临时装片为有水状态,D正确。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 cm)停止下降。
(2)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3)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有关显微镜使用的6个易错点
(4)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物体放大后的倒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左上方,将其移至视野中央时应向左上方移动。
(6)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1.(2017·湖州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
A
解析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生物体结构多样性。学说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2.(2018·浙江省高一期中考试)有关细胞学说的内容,正确的是
A.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达尔文的观点综合形成的
C.细胞学说认为:一切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动物的结构
和功能单位,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D.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木栓组织发现蜂窝状“细胞”,建立了细胞学说
C
解析 真核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A错误;
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施万和菲尔肖的观点综合形成的,B错误;
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C正确;
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D错误。
3.成年人大约由2×1014 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共同点是
A.形态相似
B.大小相似
C.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D.功能相似
C
解析 多细胞生物由于细胞分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但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都是相统一的。
4.(2017·温州鹿城区中学期末)在低倍镜视野中已清楚找到了物像,若换用高倍镜观察,此时通常尚需调节
A.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B.光圈和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D.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D
解析 高倍镜和低倍镜的镜头基本都是齐焦的,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后,切换到高倍镜同样可以看到,不过要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高倍镜下图像更清晰,光圈和反光镜是调节视野亮度的,换高倍镜后视野较暗,一般需要通过换大光圈和凹面镜增加视野亮度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