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
答案:D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根据经纬度分析,该气象灾害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次数最高,而西北地区受寒潮、沙尘暴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区降水稀少但季节变化不大,虽干旱但不易形成旱灾。甲地为四川盆地,四周高山阻挡,冷气团不易进入,受寒潮影响较小,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答案:2.B 3.A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解析: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答案:4.D 5.D
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地区
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
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
解析:选D。洪涝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为2011年1~3月全球三次破坏性地震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关系表。
材料3: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2011年3月11日7时30分,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尽管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威力较大的巨浪,还是冲毁了不少沿海码头建筑物,许多小船因为来不及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遭大浪破坏,至少有5人被海浪卷走。
(1)当日本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地震引发的海啸,从日本附近海域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经历的时间是________。
(2)有关日本发生的特大地震,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为8.4级,美国测定为8.9级,日本测定为9级。这说明( )
A.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B.中国的地震测量技术比美国、日本落后
C.不同地点、不同测站对某次地震的测量会有误差
D.离地震发生地越近,测量越准确
(3)材料1中所示三次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震和________地震带。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来看,这些地震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可知,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与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发生的7.2级地震相比,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的6.3级地震破坏性更大,死亡人数更多,其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北京时间(东八区)比东京时间(东九区)晚1小时,为3月11日13时46分;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比东京时间晚17小时,地震发生时美国西部时间为3月10日21时46分,比海啸抵达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时间(3月11日7时30分),早9小时44分。(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各测站对一次地震的测定结果不可能相同,一般会有误差。(3)日本和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我国云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三地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三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4)据材料二可知,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地震破坏性大小与震源深浅、发生地人口密度、建筑物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1)3月11日13时46分 9小时44分
(2)C
(3)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烈度与震级呈正相关;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 震源深浅、震中位置的人口密度、建筑物质量等方面
一、选择题
(2011年株洲高二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离震中较远 B.震级小
C.震源较深 D.位于板块内部
2.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第1题,若n地发生地震,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从图中看,m地距离震中较远,故烈度较小。第2题,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足够的地表堆积物,地表坡度大,充足的水源,再结合地震的形成和分布可知,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故选C。
答案:1.A 2.C
澳大利亚悉尼及新南威尔士省热浪持续,悉尼2010年11月22日下午一度达到40℃高温,在高温、干燥和强风影响下,山火22日越烧越猛,部分更逼近民居,数百户居民受威胁,当局在个别地区颁布最高级别山火警告,并疏散邻近医院的病人。此次高温是历史上最热的月份。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4.澳大利亚旱灾的原因是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解析:干旱是在高温的情况下形成的,这种情况多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并且澳大利亚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蒸发量大也是其干旱持续的原因之一。
答案:3.B 4.A
(2011年连云港高二检测)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经济损失惨重。据此完成5~6题。
5.依据六大板块分布状况,海地发生地震的原因是其位于( )
A.两大陆板块的交界处
B.两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交界处
D.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
6.有关海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于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 ②位于北半球环球自然灾害带 ③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④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带和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第5题,从板块分布看,海地并不位于六大板块交界处,而是位于美洲板块内的构造断裂带。第6题,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很明显海地并不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北纬20°~50°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答案:5.D 6.D
7.“旱极而蝗”的记载主要说明灾害的特点是( )
A.不同灾害持续时间不同
B.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
C.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D.自然灾害的地域性
解析:选B。发生旱灾后发生蝗灾,形成了灾害链。
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集,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第8题,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第9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答案:8.A 9.B
10.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区的国家或地区有( )
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
B.日本九州、四国岛
C.印度半岛
D.伊比里亚半岛选B。世界上两个主要自然灾害带的重叠区,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北美洲的西海岸。
二、综合题
11.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解析: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值极低,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B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答案:(1)台风(热带气旋) (2)B (3)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新社报道(2011年1月7日)欧洲各国极端天气持续,交通几近瘫痪,民众生活极为不便。英国大雪压垮输电电缆,挪威气温降至零下41℃的极低温,意大利暴雨不断致使河水猛涨,而法国有3人因大雪引发交通事故丧生,丹麦积雪到人的小腿肚(至少有30厘米),让人寸步难行。
(1)欧洲在2011年年初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2)欧洲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多形成于什么季节和哪些地区?
解析:低温天气属于气象灾害,而大量的降水属于水文灾害的一种类型,其形成同当地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有关,濒临大西洋的海陆位置及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都对降水起到了加强作用,这种低温、降雪灾害多分布于中高纬地区。
答案:(1)气象灾害、水文灾害。
(2)低温、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利于西部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等。
(3)当地冬春季节。 中高纬地区。
13.(2011年泉州模拟)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1975年~2009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总计
气象类灾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类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类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总计 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和板块活动有关,受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影响。非洲和大洋洲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地震较少。第(2)题,生物灾害主要是受气候影响,非洲气候干热,多生物灾害。
答案:(1)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又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2)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特点是干热,特别适宜于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