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
《列子》
愚
公
移
山
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徐悲鸿与1940年为了宣传抗日而创作的一份不朽艺术作品,油画取材于中国古代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愚公移山》,了解油画讲述的故事。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寓言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一道题:解释红体词语。】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③以残年余力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⑤始一反焉
⑥
汝之不惠
⑦亡以应
⑧一厝朔东
⑨无陇断焉
第二道题:解释红体词语。
①始一反焉
②且焉置土石
③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⑤惩山北之塞
⑥出入之迂也
⑦指通豫南
⑧杂然相许
【第三道题:解释红体字。】
①以君之力
②跳往助之
③隐土之北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虽我之死
⑥辍耕之垄上
【第四道题:翻译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讨论并归纳:
(l)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
二山雄立图
在家庭会议上?
毕力平险图??
愚公智叟辩难图?
神灵移山图?
辩论台
智叟
愚公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谁愚??
正方:愚公实愚
智叟实智
?
反方: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辩论台
志向远大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自以为是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智叟
愚公
——如果没有神仙的帮忙,结果会怎样?
?
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
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中心思想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愚公村生活剪影
创编故事片断
参考题目:
(1)运石途中
(2)智叟被抢白之后
(3)山神告状
(4)移山之后
歌曲欣赏
请体会:
《愚公移山》歌曲的感人魅力
!
想一想,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结束语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宏伟大业早实现。愚公移山》2019年中考《愚公移山》汇编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13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1、(1)苦于
(2)顽固
2、略。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4、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
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019年中考《愚公移山》汇编
2019年恩施自治州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下])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019年柳州市、北海市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对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亡
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痛苦
C、帝感其诚。
诚:诚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
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
?9、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
B、(1)(2)(4)(6)
C、(2)(3)(5)(6)
D、(2)(4)(5)(6)
10、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11、请把第I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个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参考答案:
8、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
9、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
10、B(河曲智叟用静止的眼光而不是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1、(1)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翻译对“且”、“面”各1分,语意通顺给1分)
(2)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害怕他不停的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翻译对“告之”的“之”、“已”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2019年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
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参考答案:
12.(2分)
(1)草木
(2)亡,通“无”
(3)停止
(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
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2019年福建龙岩市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⑴惩山北之塞
(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
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
6.(3分)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7.(4分)⑴你太不聪明了。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8.(3分)(答对1个要点2分,答对2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
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
5《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情感目标: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和通假字。让学生在参照注释疏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口述全文。??
第二课时 本课时通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方式感悟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做到熟读并背诵全文。??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1、掌握下列实词:??
?????????????????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
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文言句式: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4、习惯句式(如……何?)??
5、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6、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
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
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
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
7、疏通课文 ??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
(5)学生朗读一遍,自查是否还有疑难语句。??
8、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人小组共同准备复述故事,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在全班复述。??
被推荐同学复述课文。??
要求:语言流畅,可加上一定的合理想象。??
对复述者进行简单讲评,让学生在听、评中,不断熟悉课文,为后面逐字落实翻译全文作准备。??
9、抽学生逐句逐段翻译课文。??
四、布置作业 ??
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复习情况??
二、逐段朗读课文??
三、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
第一段: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交代它们的位置。??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第三段: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
第四段:写愚公移山的胜利。??
四、讨论分析课文的内容??
1、首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
答案参考: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
2、分析课文第二、第三段。??
①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
②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参考: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面前,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
③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
答案参考: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空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
④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
答案参考: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⑤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
答案参考: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
3、分析课文第四段。??
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答案参考: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4、概括故事的寓意。 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5、小结全文并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五、布置作业。??
①背诵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愚公移山》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畚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