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问题探讨
1、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2.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3.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我国人口增长
计算:从1760到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多少年?
一.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增长
1760—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时间
人口
人口增加2亿需要的时间
1760年一1900年
l900年一1954年
1954年一1969年
1969年一1982
1982年一1995年
2亿—4亿
140年
4亿—6亿
54年
6亿—8亿
15年
8亿—10亿
13年
10亿—12亿
13年
分析资料:公元后2年到1995年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
时间公元后
中国人口数(亿)
年增长率
2年
0.55亿
-0.1%
740年
0.48亿
+0.2%
1393年
0.6亿
0
1578年
0.6亿
+0.8%
1764年
2.0亿
+3%
1849年
4.1亿
+0.8%
1928年
4.7亿
+3.3%
1949年
5.4亿
+1.5%
1982年
10.3亿
+10%
1989年
11.0亿
+6.0%
1995年
12.0亿
思考: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有何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我国人口增长在18世纪以前,速度非常缓慢,出现过零增长,甚至负增长,18世纪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解放后,人口增长非常迅速,由1949年的5.4亿到1989年的11亿,增加一半以上的人口,最明显的是1928-1949年的21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0.7亿,而1982-1989年的5年内,我国人口也增加了0.7亿。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一定的控制。
分析资料: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各需要的时间
年
人口(亿)
增加数(亿)
时间
1830年
10
l930年
20
10
约100
1962年
30
10
32
1972
40
10
13
1985年
50
10
10
1999年
60
10
14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对比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对中国人口增长你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人口在人类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很缓慢,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据统计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
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得出结论: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同。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人的需求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1951年我国耕地1.08亿公顷,人均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下降到0.99亿顷,人均只有0.10公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引起粮食问题。
(一)、人口对耕地的影响:
人口爆炸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粮食不足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的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更大,而工业的发展对水的消耗,工业废水处理不当,农药的使用导致对淡水的污染,加之人们节水意识不强,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二)、人口对水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而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人口增长必然会造成水源
河水被工业废水污染
地表水污染
水污染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消耗越来越多的能源物质,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但是,这些物质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将引发能源的危机。
(三)、人口对能源的影响
城市、工业、尤其是汽车的发展,使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世界为争夺石油资源而战争不止。
三、人口增长与生态平衡
由于人口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扩大物质需要,这与有限的资源造成尖锐的冲突,人多地少,必然导致人们开垦荒地,其结果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改变,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同时也触发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系统,
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流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
沙尘暴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因此,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人口多
赤潮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温室效应导
致冰山融化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
海水污染
大量海生动物死亡。
河水污染
大量鱼死亡。
因酸雨致死的树木
酸雨
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2005年要控制在13.3亿以内; 2010年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6亿)
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每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共49张PPT)
为什么一张“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会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华南虎(中国虎)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分子水平)遗传多样性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水平)生态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不同物种,或者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型不同
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基因型不同
在一个兔子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菲律宾:1970年以前水稻3500个品种,现在5个优势种,损失达99%;
欧洲:小麦品种丧失达90%
美国:玉米品种丧失超过85%
其它国家: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
受威胁物种高于全球5%~7%;森林覆盖率13.92%为全球三1/2;草地50%退化,25%严重退化;水体污染达80%以上,淡水生态濒于瓦解;农家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都丧失很快。
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关!
有哪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请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你们小组知道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锐减
物种
渐危物种
濒危物种
灭绝
华南虎于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资料1:华南虎的捕食特点:
隐蔽的环境条件下,潜行至一定距离后突袭
★资料2:华南虎捕猎的食物:
小麂、斑羚、狍、野猪……为食
◆八十年代之后,在广东等华南地区出现了一个森林砍伐的高潮,所以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几乎95%以上的原始森林都被砍伐了!
◆五十年代开始打虎运动,是我国向山要地要粮过程中引起的激烈冲突的典型事例!
人类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现在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人类成为优势物种前灭绝速度的100~1000倍!
物种
渐危物种
濒危物种
灭绝
种名 年份(同一地域中!)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加拿大一枝黄花 1.9 5.1 9.4 15.1 16.5
狗牙根 8.0 6.2 5.6 3.9 1.6
巢菜 3.0 2.1 1.1 0.2 0
车前草 3.0 2.0 0.4 0 0
婆婆纳 3.2 2.8 1.7 1.3 0
泽漆 2.1 1.8 1.5 1.0 0
小蘖 2.2 1.9 1.5 1.2 1.0
狗尾草 3.2 2.5 1.5 1.1 0.6
繁缕 8.0 3.2 1.1 0.5 0
卷耳 5.4 1.4 1.0 0 0
(单位:株·m2)
全面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生态综合体
潜在使用价值
一种不起眼的、当柴烧的植物——三叉苦
(过去)
一旦灭绝,无法再生
卡伐利亚树和渡渡鸟的故事
在毛里求斯岛上的卡伐利亚树,是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30米, 多为百年老树,虽然树年年结果,就是不长幼苗!
渡渡鸟身高1米,几乎不会飞,它喜吃卡伐利亚树的果实,果核经鸟的肌胃的“减薄处理”后,才能发芽。
渡渡鸟于1861年灭绝。
渡渡鸟
卡伐利亚树
提供果实
“减薄处理”
间接使用价值
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直接使用价值
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 重要的药材。
工业原料:食品、医药、化工及制造等 许多工业都要以生物为原料。
科研价值:仿生学、动植物品种的改良 都需要野生生物。
美学价值:色彩纷呈的花木及神态各异 的动物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
有人提出,对于华南虎的保护,用克隆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你认为能收到预期效果吗?为什么?
如果真的找到了华南虎,你认为它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
保护生物学是有时间限制的科学
我们可以晚一点到太空旅行,
可以晚一点创造出基因疗法,
可以晚一点让我们的生活实现全面智能化
然而我们却不可以在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
以后才去保护它和研究它。
物种的丰富度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保护对象主要有: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
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现已建立3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16个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植物有人参、红松等。珍稀动物有梅花鹿、东北虎等。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变化
杭州野生动物园
杭州动物园
杭州植物园
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
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对于原生活地区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无法进行就地保护的野生生物,可以将它们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及濒危生物繁育中心等场所进行特殊的保护。
迁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濒临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未来祖国建设的主人,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还要教育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敢于同各种破坏环境的人和事作斗争。要教育和发动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来自学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一系列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规。 我国参与了多个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国际性条约和组织。
水污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