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同步课件】生物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同步课件】生物课件:人教版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3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07 09:03:09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标领航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2010年夏季,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异常高温,许多地区出现37~38 ℃的高温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对高温异常的原因,众说纷纭。而一些气象专家预言“再过50~100年,像这样的夏天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了”。气象专家的预言有根据吗?这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呢?
情景导航
核心要点突破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过关演练
第 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基础自主梳理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特点:具_______,需全人类共同关注与合作。
2.内容:主要包括全球_________、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_______、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影响:对生物圈的_____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性
气候变化
荒漠化
稳态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基因
(2)间接价值:
①含义: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______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②实例:森林、草地对____________作用,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
(3)直接价值:
①含义:对人类有实用意义以及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②实用意义:如食用、 ______和工业原料等。
③非实用意义:如旅游观赏、 __________、文学艺术创作等。
调节
水土的保持
药用
科学研究
思考感悟
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价值是最大的,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以分析。
【提示】 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最为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____________等。
②地位:是对生物多样性_______的保护。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把保护对象从原地______,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如建立动植物园以及___________繁育中心等。
③地位: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风景名胜区
最有效
迁出
濒危动植物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______进行保护。
(4)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__________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5)加强立法、执法和_________,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提倡合理利用。
基因
胚胎移植
宣传教育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措施:(1)认识自己与其他成员之间相互______、依存和______的关系。
(2)保护生物多样性。
(3)保护环境和资源。
(4)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___________。
关联
制约
协调与平衡
核心要点突破
全球环境问题解读
1.温室效应
(1)原因及危害
煤、石油、泥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排放
CO2、CH4等温室气体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2)预防措施
①大力植树种草。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2.臭氧层破坏
(1)原因: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2)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3)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酸雨
(1)成因:主要是由二氧化硫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转化而来的硝酸,pH一般小于5.6。
(2)污染源:化学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
4.水(海洋)污染
(1)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
(2)原因:
(3)结果:表现为富营养化,若发生于海洋中称为赤潮,发生于湖泊等淡水中称为水华。
5.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主要原因。
①草原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
②原始森林破坏。
(2)后果:沙尘暴频繁
(3)措施
①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②有条件的地方大兴草原水利。
③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④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例1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 D.湿地内物种减少
.
【尝试解答】 __B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它们的成因,分析如下:
跟踪训练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④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C
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2)内容及形成原因
①遗传多样性:是由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多样性决定的。
②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逐渐形成的。
2.生物多样性价值
(1)直接价值: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
(2)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4.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5.关于多样性的归纳
(1)蛋白质的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包括: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
(2)DNA分子多样性: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3)细胞的多样性:是变异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4)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6.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其策略
(1)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①一个目标: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②两个基本点
a.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
b.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的总策略
人类可持续发展总策略的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多项政策和行动计划(见下图)。
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A.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B.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直接价值
C.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
D.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
例2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①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②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层次。
③知道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尝试解答】 __B__
【解析】 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在基因层次上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了种质资源库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其建立对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具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完全阻止生物的灭绝,人工建立的种质资源库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互动探究】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层次,除了A选项中的,还有哪几个层次?
(2)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
提示:(1)基因、物种。
(2)易地保护。
【探规寻律】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联系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基因多样性。不同生物基因库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丰富多彩的物种。
(3)不同的物种和多样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知能过关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5张PPT)
本章优化总结
本章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检测
本章优化总结
本章网络构建
章末综合检测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概念及范围
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生产者
物质循环
酒费者/生物成分成分

分解者
食物链和营养结构构/
生态系统
功能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食物网
值信息传通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稳定性
行为信息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稳定性
调节方式工负反馈调节
击链接(共25张PPT)
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领航
1.描述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这些问题与人口增长无不密切相关。
情景导航
核心要点突破
基础自主梳理
知能过关演练

1
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基础自主梳理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了______ _____工作。
(2)1982年,我国将_________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200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从而把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计划生育
计划
生育
2.我国人口的现状
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___________,人口_______和自然_______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3.我国人口的发展前景
(1)发展特点:人口______大,将在较长的时期内__________。
有效的控制
出生率
增长率
基数
持续增长
(2)目标
①2010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下同)要控制在_______以内。
②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__________。
③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 (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13.6亿
14.5亿以内
峰值
思考感悟
鉴于目前人口老龄化的状态,有人提出可生二胎的方案,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不合适。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加上人的寿命的延长,将会使人口增长过快。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
(1)__________继续减少。
(2) __________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 __________加剧。
(5)生态平衡破坏。
人均耕地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2.措施
(1)控制_________。
(2)加大保护___________的力度,如: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 ___________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加强____________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推广_________。
人口增长
资源和环境
监控、治理
生物多样性
生态农业
核心要点突破
我国人口发展状况
1.人口的基本特征
(1)人口增长速度快,呈“J”型增长曲线。
(2)人口增长规模大。
(3)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4)城镇人口比重加大。
2.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
(1)人类生存环境条件适宜,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没有天敌,受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干扰小。
(2)人口基数过大。
(3)人民生活、医疗水平等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提高,出生率较高。
特别提醒人口数量问题,既有自然生理基础,又受社会因素制约,故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结构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尝试解答】 __B__
例1
【解析】 在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互动探究】 (1)我国人口出生率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2)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组成特点的变化?
【提示】(1)由高到低。
(2)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的变化。
【探规寻律】 (1)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2)人具有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如实行计划生育等)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全球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人口过载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巨大。
(2)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口增加,用水量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而人均水资源减少。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
(3)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对森林滥砍乱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
(4)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目前,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5)环境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2.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增长:通过计划生育政策及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4)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减少含磷洗衣粉与化肥的使用,加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净化。
(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6)推进生态农业:
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②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无废弃物生产体系。
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使人们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少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a
例2
【思路点拨】 
【尝试解答】 __C__
【探规寻律】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存环境恶化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人的生产、生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致。
答案:C
知能过关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