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人教版 地理 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人教版 地理 选修6 第二章第三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7 17: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的含义及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理解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成因及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掌握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主要途径。
知能层级突破
基础自主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业水平达标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___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___________的物质,致使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____平衡,严重威胁__________和正常的____________,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基础自主梳理
原有成分
有毒、有害
人体健康
工农业生产
生态
2.主要大气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
①空气中直径小于________的固体颗粒物。
②危害: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______功能障碍。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________”,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③来源:荒漠化土地、_________、汽车尾气等。
10微米
免疫
尘肺病
建筑施工
(2)酸雨
①一般把pH小于____的降水称为酸雨。
②污染物:_________和_________。
③危害:使_______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_____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______,使树木成片死亡;腐蚀_______和文物古迹等。
④中国酸雨:以_______酸雨为主,____地区严重。
(3)其他污染问题: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______层的破坏,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性_________等。
5.6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河湖水
土壤
树叶
建筑物
硫酸型
南方
臭氧
气候变暖
思考
北方地区酸雨比南方地区程度轻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酸雨需要降水和酸性物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相比:(1)北方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碱性,可以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2)北方降水较少,发生酸雨的几率小;(3)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能源____________。
2.主要防治途径:节能和提高_________;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_______污染;控制工业污染。
生产和消费
能源效率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机动车
知能层级突破
知识精析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种常见污染物,是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的较大颗粒剩余的物质。
主要大气污染
(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危害过程
(3)我国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
2.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




源 自然
污染源 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
污染源 固定污
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生产污染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对环境
的影响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的酸雨 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酸雨的范围有扩展的趋势
3.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均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其成因及影响见下表:
环境问题 主要成因 影响
臭氧层破坏 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以制冷剂氟利昂为主)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增温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改变各国经济结构
例1
下图是某年欧洲西部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双选)(  )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明确欧洲的经济分布及环境特征,联系酸雨知识分析。
【答案】 (1)BC
(2)工业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学以致用
1.(2011年海南三亚质检)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具有自净能力,因此,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C.大气污染都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
D.大气污染表现在大气中氧气和水汽的含量增多
解析:选B。大气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数量超出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为人为原因。
大气污染的防治
知识精析
1.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解决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方法突破
我国防治酸雨采取的具体措施
注: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例2
大气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并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
D.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解析】 防治酸雨的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答案】 D
学以致用
2.对下图结构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回收废气SO2制硫酸,减少空气污染
B.该模式可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
C.冷却水含有害物质,需处理后再利用
D.炼焦厂废气不回收,浪费资源并污染环境
答案:B
图表解读
图2.18 2004年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分布
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示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
教材深化透析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北方土壤大多呈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活动点拨
一、教材P30思考(上)
1.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2.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二、教材P30思考(下)
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推广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现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