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自净能力。
2.掌握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及其形成原因。
3.理解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4.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知能层级突破
基础自主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业水平达标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
(1)分类:____净化、____净化、_____净化。
(2)水体自净能力比较:____水>____水>____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基础自主梳理
同化
物理
化学
生物
河流
湖泊
地下
自净规律
最经济
3.水污染
思考
1.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
【提示】 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 _______等营养物质。
(2)危害: _____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__________受阻而死亡; _____大量死亡, ____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_____ 。
氮和磷
藻类
光合作用
鱼类
水生生态系统
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
石油
防水
保温
溶解氧
思考
2.水体富营养化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提示】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造成严重的危害。
知能层级突破
知识精析
1.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水体类型 自净能力 原因
流动速度 更新周期 溶解氧
河流水 最强 最快 最短 最多
湖泊水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地下水 最弱 最慢 最长 最少
2.水中溶解氧与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
在生物净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溶解氧。溶解氧含量可作为水体自净能力的标志,如图所示:
3.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实质
例1
(2011年北京西城区调研)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
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繁殖快
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
【解析】 由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可知,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为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D
学以致用
1.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 )
A.青海湖 B.结冰时的黄河
C.7月份的珠江 D.深层地下水
解析:选C。在各类水体中,河流自净能力最强,原因是流动速度快,更新快;而汛期和结冰期相比,汛期流速更快,因而7月份的珠江自净能力最强。
水体污染现象
知识精析
1.水体富营养化
2.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物
的来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油污染 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油膜和
油块 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沉降至
海底 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石油氧
化分解 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方法突破
对比法学习水体富营养化和海洋石油污染
例2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以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关系,反映城市内河水质变化与两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密切关系。解答本题关键是读懂图中水质曲线与不同年份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变化,从而分析得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第(2)题,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防止新的污染等。
【答案】 (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
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学以致用
2.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化合态磷,有以下几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B.含磷废液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C.含磷污水排入自然水体中,引起藻类繁殖,使水质变坏,必须除去
D.磷对生物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解析:选C。含磷污水会导致自然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水质变坏,故必须除去。
图表解读
图2.2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
通过该图我们可以加深理解不同的净化方式及不同位置水的净化方式的差异性。
教材深化透析
位置 净化物质 过程
上层 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补充水中消耗的氧,又除去过多的CO2
中层 河水 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
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下部 河床底泥和微生物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将污染物吸收转化
活动点拨
一、教材P18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二、教材P19思考
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