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人教版 地理 选修6 第一章第三节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课件】人教版 地理 选修6 第一章第三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7 17: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观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2.了解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所制订的方案和进行的重大项目。
知能层级突破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
基本思想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________,也称为自然观,或__________。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制约着人类在____________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________的观点。
(2)新的环境观:“________”或“________”。
人地对立
生产和生活中
人地关系论
基本认识
天人合一
人地归一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____、____、________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要发展
当代人和后代人
文化技术
社会
经济
后代人
当代人
3.基本思想
(1)鼓励________。
(2)要保证资源的__________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谋求社会的________。
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________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
全面进步
可持续利用
经济增长
思考
可持续发展就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各国都享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可持续发展绝不等同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内涵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知能层级突破
一种新的环境观
知识精析
1.图解环境观的概念
2.列表比较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
关系 人地对立 “天人合一”或
“人地归一”
基本
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等,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例1
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  )
A.人类能否利用自然
B.人类能否征服自然
C.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和谐的关系
D.人类能否改造自然
【解析】 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 C
学以致用
1.下列人地观与新的环境观相吻合的是(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解析:选C。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知识精析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容 发展 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
例2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过快,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出现环境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水热充足,河湖密布,生物资源丰富,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改变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 (1)人口增长和开荒扩种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学以致用
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非可再生资源,为子孙后代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存需求
解析:选D。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明,人类首先要发展,不能消极地停止开发非可再生能源;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加大、加快、无节制地开发可再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不变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存需求。
教材深化透析
图表解读
图1.9 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
本图形象地显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实。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商业性捕鱼开始以前,由于人类捕捞量较少,没有超过鱼类再生的能力,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 自从商业性捕鱼活动开始以来,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探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活动点拨
教材P10~P11活动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