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原因、特点。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特点三者的内在联系。
3.掌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充分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知能层级突破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深化透析
第二节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知识梳理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近300年来,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有资源____、环境____、生态____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
2.无限的____与有限的____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____的问题。
需求
破坏
污染
短缺
供应
短缺
3.因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____,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____,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4.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____的破坏,例如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等。
5.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像全球气候____、______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
____和海洋污染等。
臭氧层
变暖
植被
降解
复杂
植被
锐减
思考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 区别主要表现为形成过程的差别。环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生态破坏则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两种环境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二是环境污染问题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其危害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____原因更为重要。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资源的______与人类需求的______的矛盾;短期________与长远________的矛盾;____利益与____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________性。
2.过程的______性。
3.规模的____性。
整体
局部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无限性
有限性
人为
全球
不可逆
不可预见
思考
2.环境问题为什么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提示】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地区生态和环境污染会影响到周围相关地区甚至全球。人类排放的污染物随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会扩散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知能层级突破
环境问题的表现
知识精析
表现 成因
资源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表现 成因
生态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境
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方法突破
例1
下列环境问题,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B.大气污染
C.放射性物质泄漏
D.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解析】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造成放射性污染,也属于环境污染.森林被砍伐、土地荒漠化是生态破坏问题的表现。
【答案】 D
学以致用
1.下列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
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
B.热带雨林锐减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噪声污染
解析:选C。土地荒漠化、热带雨林锐减、噪声污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属于环境问题。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不属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知识精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而且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矛盾冲突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矛盾冲突 表现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例2
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若下图中的关联性发生在上图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2)分析图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析导致图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答案】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学以致用
2.人口过多会产生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
A.人口增多,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已经超过环境消化废物的能力
B.人口持续增长,创造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
C.随人口的增加,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对环境索取会减少
D.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很大压力
解析:选D。当前世界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受到的压力过大。
教材深化透析
图表解读
图1.8 黄土高原景观
本图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环境问题过程的不可逆性。黄土高原曾经是林草茂密的地区,但由于黄土直立性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而使地表失去保护,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目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这是一个地理环境各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要想恢复到原来的面貌是绝对不可能的。
活动点拨
一、教材P6思考
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类社会对资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人口与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关系。如果人类社会的资源需求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必然会影响环境,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短缺或枯竭,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为了达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控制在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极限范围内。
二、教材P7~P8思考
1.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了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了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