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9 06:39:2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4)
请大家阅读材料与教材1——3段内容思考:
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有哪些人开始提马克思主义?
⒉毛泽东说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有所改变?为什么会有改变?
想一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时的特点?
开始传入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新民丛报》1902年
梁启超
朱执信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1905年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文中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正式传播
观看视频
感受伟人
   阅读材料: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
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2、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
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隔着窗纱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实一般的社会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1)瞿秋白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讨论是“隔着纱窗看晓雾”?
(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哪些派别宣传社会主义?
瞿秋白
广泛传播
新村主义:不需要实行暴力革命,也不需要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只要在乡村组织和推广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新村并普及教育,就能战胜资产阶级,逐步在世界上建成“社会主义天国”。
基尔特社会主义:改组工会,扩大工会的范围,把所有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包括在内。设想在未来的社会里,应以基尔特(行会)为社会单位,按着职业性质不同分成若干基尔特组织,由高度集权的全国基尔特来统一领导,用基尔特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权力与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与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利、无服从与无制裁的“无政府”社会。曾经的无政府主义者如:
无政府主义者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不知道巴金曾是位无政府主义者。“巴金”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也和无政府主义有关:巴者,巴枯宁是也;金者,克鲁泡特金是也。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都是无政府主义流派的大师。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其实是一个很有光彩的头衔,我们熟悉的好多历史人物都曾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比如毛泽东 、周恩来、瞿秋白 、章太炎、蔡元培、廖仲恺 等人。
今天,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低潮期。很多人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误解。
无政府主义者固然反对一切以武力和压制为基础的政府,但仍然同意,必须要有某种形式上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这种组织的协作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从而使每个人最终都得到自由和解放。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作工四小时以上,作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结果如何?原因呢?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1、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列主义政党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2、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有何影响?
课堂探究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
其他社会思潮的实践失败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
……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影响分析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基础。
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的成立
提供了重要的干部基础;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
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中共诞生的思想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由学术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2、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转变
3、由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转变
本课小结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始传入——正式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
梁启超 李大钊 三次论战 马克思主义的 朱执信 创办团体组织 三次转变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后 五四运动后
课堂演练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突出特征是(  )
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
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C.只限于思想领域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属于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故可排除B、C。五四运动中,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与马克思主义接触甚少,故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A
2.“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错误的要害在于 (  )
A.把冒牌“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
B.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方案
C.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抵制马克思主义
D.把社会主义诬蔑为“过激主义”
解析: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答案: C
3.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解析: 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经过一个缓慢发展过程,其救国主张与他们对西方学习的程度有关。其中他们基本上是前后相继的关系,其顺序为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答案: C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