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导学)自主预司
DAOXUE ZIZHUYUXI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2.天体的种类:常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流
星、彗星等。
3.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
形成的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中八颗行星: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
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
2.八颗行星运动特征
同向性: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
共面性: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近圆性:八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3.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八颗行星按体积、质量和距
日远近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
类。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适合生
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温度条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使地球
上有适于生命物质存在的温度条件。
(2)大气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
的大气层,地球的原始大气又经过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
形成了现在以氮和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液态水条件:地球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热量,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水汽。随着地表
温度的下降,水汽经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低洼
处,形成原始的海洋。
导思)重难变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振究
KETANGTANJIU
、天体系统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一】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卫星和返回地面的
人造卫星都是天体吗
提示: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
和人造天体。判断时需要看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其是否位
于地球大气层之外;②看其是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天空
中自由地按自己的轨道运行;③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
部分,某一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例如在太空中运行的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都属于天体;而待发射或返
回地面的人造卫星,只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共43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 ZIZHUYUXI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1)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
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
震波。
(2)分类及特点
特点
分类
可通过的物质传播速度共同特点
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所通过物质性质
横波
固体
较慢
的不同而变化
2.划分界线: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此面下
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在地面下2900千米处,此面下纵波传播速
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3.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
壳,平均厚度17千米
(2)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厚度为
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两层。
(3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将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两层。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
度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
分是氮和氧
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
层。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
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
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导思重难探宽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探究
KETANGTANJIU
、地球内部圈层
【探究一】读教材图1.2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
内部圈层的划分”,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两种地震波的传
播速度是否一样 传播过程中能通过的物质状态是否相同
提示: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
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诵过固体
2.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球内
部地震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提示:在大陆部分地下平均33千米处,纵波和橫波
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
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
3.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
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
个不连续面呢 请说出界面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
提示: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
陆部分地下平均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
千米处。(共6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章末
知能冲关
ZHANGMOZHINENGCHONGGUAN
a高考)链接
1.(2010江苏,3~4)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
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正
6月22日
午太阳高度度
囗12月2
60
30
0
甲乙丙
(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图中柱状图的数值表示的是6月22日与12月
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甲、丙两地6月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说明位于北半球,且
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上,甲地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均小于丙地,其纬度高于丙地。同理,乙、丁两地位于
南半球,且丁地纬度高于乙地。因此四地自北向南排
列,依次是:甲、丙、乙、丁。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
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因此四地按地球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乙、丙、丁、甲
答案:(1)B(2)D
2.〔2011广东文综,40(1)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
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
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解析:6月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
昼越长。三个城市中,巴黎的纬度位置最高,白昼最
长。三国首都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6月8日时,
纬度最低的马德里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答案:巴黎马德里
27纪
21世纪教育(w.21cmi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菇
21世纪教育网普通教学资源模版(共48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 ZIZHUYUXI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
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
射能量的现象。
(2)能量来源: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反应。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
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间接影响: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
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3)其他影响
①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
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
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的结构
读上图,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分为A日冕层
B色球层、C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
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发生的太阳大气层分别
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
波通信。
(2)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现象
(3)太阳抛出的高速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
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
震、水旱灾害等
导思重难探宽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撮究}
KETANGTANJIU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探究一】生活中我们所用的能源哪些来自太阳
提示: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水能、生物能、太阳
能、风能等
【探究二】太阳能量的来源与地热能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而太阳辐
射属于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
【探究三】教材图1.8“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
布”和图1.9“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提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提示:热带雨林生物量为2kg/(m2·a),较大;亚寒
带针叶林生物量为0.8kg/(m2·a),较小。(共62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二课时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 ZIZHUYUX
、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昼半球和夜半球产生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昏线(圈),在此线
上太阳高度为0°。
(3)周期:24小时,叫一个太阳日。
2.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与经度差关系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每个时区的区时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时
(2)区时区差等于经度差/15,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每向东1个时区,时间早1小时;每向西1个时
区,时间晚1小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
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
的力。
半球:右偏
2.偏转规律赤道上:不偏转
南半球:左偏
导思)重难探宽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振究
KETANGTANJIU
【探究二】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
夜(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提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若地球是静止的,只
有昼夜之分,没有昼夜交替。
【探究三】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 它有何意义
、晨昏线的判定和应用
【探究一】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提示: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提示: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
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被作为基本
的时间单位,这个周期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温和冷却
不致过分剧烈,有利于地表液态水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
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探究四】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有没有昼夜现
象呢 昼夜交替现象呢
提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只能接受
太阳光,因而有昼夜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依然是昼半
球,背向太阳的半球依然是夜半球。假若地球只公转,而
不自转,则会出现周期为一年的昼夜交替现象,(共58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ZIZHUYUXI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其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方向:自你能在下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
自西向东
转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用时23时56分4秒
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用时24小时
速度/用速度:极点为0,其他各处相同,即15°/小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公
形状: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转轨道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速角速度:平均:向东1/天,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度线速度:平均:30千米/秒,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
道平面。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2)黄赤交角: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
是23°26′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
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定义: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
运动。
(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3)移动规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2326′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23°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导思)重难探宪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振究
KETANGTANJIU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探究一】教材图1.15“地球自转示意”,如果从北极上
空看地球,它是做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请画出示意图。
提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
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极
南极(共55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三课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 ZIZHUYUXI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
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短,夜越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向南
北两极递减。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2)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有两次
最大值。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的更替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获得太阳
辐射最大
(1)
天文含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获得太阳
义上划分辐射最少
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获得太阳
辐射居中
春季:3月、4月、5月
夏季:6月、7月、8月
(2)
气候上划分
(北温带的国家)
秋季:9月、10月、11月
冬季:12月、1月、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五带的划分
极昼极夜比塞带二
66°34′N
北温带
无直射现象
23°26′N
无极昼极夜
热带
0有直射现象
23°26′S
南温带
无直射现象
极昼极夜一二
66°34′S
导思重难探宽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擺究』」N
KETANGTANJIU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一】直射点直射某地时,某地的昼最长说法是
否正确 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正确;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北半球登最长,
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南半球昼最长。
探究二】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夜状况如何
提示: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的昼长夜短,并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