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讲义】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课件 共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黄金讲义】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课件 共4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21:07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ZIZHUYUXI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作用,使岩层产生塑
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
①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
谷地
②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有时因耐侵蚀而
成山岭。
(3)褶皱山举例:纵贯美洲西海岸的科迪勒拉山系、
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
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且大板块之
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4
板块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造学说如果板块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
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相
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使岩体发生断裂,两
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
(2)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
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
生出若干地貌
(3)位稔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
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
泰山等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
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沿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沿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2)组成: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没破坏的
火山口是中央低凹的洼地,积水形成湖泊,如长白山天
池;破坏的火山口呈半封闭状态。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L.原因: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2.影响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现以公路为主,铁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
迂回前进
路为辅
和河谷地带
修建公路的成这里地势相对和缓,
原因本和难度均低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地势起伏大
于铁路
和运营成本低
导思重难探宠
DAOSI/ ZHONGNANTANJIU(共54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导学自主预习
DAOXUE/ZIZHUYUXI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
3.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1)分类及影响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
皱山系
(2)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
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4.意义:在地表形成了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等,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不平。
3.意义:“削高填低”,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
于平坦。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风化: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
塑造地侵蚀:形成侵蚀地貌
表方式1搬运: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三、地壳物质循环
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
表冷却凝固而成
.岩石圈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
的组成岩作用而成
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
压力下经变质作用形成
2.物质循环
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喷出岩人、个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积物
隆起人变
固结成

若岩浆岩作
岩作用

沉积岩
冷却凝固
变质②石变质作用
作用
岩浆
重熔再生
导思重难探究
DAOSI/ ZHONGNANTANJIU
课堂擺究!
KETANGTANJIU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探究一】教材P活动图4.2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海岸的大理石柱
提示:①从公元79年到公元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
处于下沉运动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
部的横纹雕刻看不见了。
②从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湾处于上升运动
中,判断的依据是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
海生物钻孔的痕迹(图中石柱上的斑点)。
③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地壳运动具
有循环往复的特点。(共8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知能冲关
ZHANGMOZHINENGCHONGGUAN
●高考锥接
(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本题考查了地质构造问题。甲处岩层不连续,出
现明显的位移,是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丙
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答案:B
2.(2011广东文综,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
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
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上游由于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由泥沙淤积
转为冲刷
(2010北京文综,1~2)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
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3~4题
①②③④⑤
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
次是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一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解析:第3题,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出长城主要分布在山
脊上,为①②③④,山谷为两个山脊之间的部位,为⑤
只有选D项。第4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
侵入岩形成后经过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才会经过风化
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
答案:3.D4.C
27纪
21世纪教育(w.21cmi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菇
21世纪教育网普通教学资源模版(共50张PPT)
按Esc键退出
志泗优化系列M书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w.zhyh。org
丛书主编任志鸿
志鸿优化系列从书
丛书主编任志鸿
欢迎访问志鸿优化网ww.zhyh.org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导学)自主预司
DAOXUE ZIZHUYUXI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的概况
(1)分类:依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其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
形成的。其比较见下表:
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侵蚀
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
向发展
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
侵蚀
向横向发展
3.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
的情况下沉积下来而成。
(2)典型地貌及组成
①典型地貌:冲积平原
②组成:由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三部分组成。
洪积平原:山区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趋缓,河道
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
水下堆积体。其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
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流速减慢,泥
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两岸,城市较多;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越密
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和河流有关。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作用
(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
(1)我国北方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
(2)我国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3不同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比较:
地形区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地势低,气候温
高原狭窄的河漫滩暖,土壤肥沃,水多呈狭长的带状
平原
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