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飘炸”行动的指挥者
一场“神奇”的战争
1942年秋,日本军事气象学家提出了用氢气球把炸弹放到美国去的建议,并得到官方的采纳。气球炸弹到达美国后,引起了森林大火。
梅津美治郎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三学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复习:
热力环流
地区间冷热不均
热
冷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α
β
498hpa
496hpa
494hpa
1.地球不自转
1、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气温最高
赤道
两极
3、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吗?
存在
2、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少,气温最低
假设:
思考:
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如果把此环流范围扩大到全球
如果将热力环流扩大到全球,则a点在
附近,b点在 附近
极地
赤道
活动一: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完成赤道和两极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在适当位置填出高压、低压。
热
冷
(高)
(低)
这种单圈环流能不能维持下去?
1.地球不自转
假设:
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单圈环流的影响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探究一
(一)单圈环流:
探究二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2.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三圈环流的影响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动画演示
(二)三圈环流
60 N
0
30 N
90 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低纬
环流
中纬
环流
高纬
环流
F地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高压
三圈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说一说: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活动二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风 带:
南左北右,
有信西东。
气压带:
四高三低,
相间分布;
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
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活动三
假设:
1.地球不自转
2.太阳直射赤道 (不移动)
3.地表性质均一
探究三
考虑:
1、高低纬间的冷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0°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课堂总结:
1.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单圈环流
春秋分
夏至
冬至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重点:
1、气压带的名称、成因、位置
2、风带的名称、风向
3、会读两种图:俯视图、剖面图
思路:步步逼近实际
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三低四高,相间分布
2、六个风带(注意风向)
3、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
北半球的夏季,北移,北半球的冬季,南移
南半球的夏季,南移,南半球的冬季,北移
规律
特别强调: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A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中B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
(2)极锋是由____ 和____ 风带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填出具体名称)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
盛行西风带
3.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
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B. D
C. D. 。
冬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课堂练习:
4、说出A、B、C、D、E所代表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为:极地高气压带
B为:极地东风带
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为:东南信风带
E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