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五单元
第二十课
蝉
法布尔
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利用课堂上老师提供的本课学习资源,调整自己的阅读心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情境。
调整心态,进入情景
学习活动(一)
第一课时
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昆虫——蝉。
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学习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阅读课堂上老师出示的本课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阅读取向,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2)
学海导航,明确目标
作家作品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利用本课学习资源,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化常识,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3)
拓展视野,前置补偿
写作背景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察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蛐蛐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时间,就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邪了!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蛐蛐。
干燥(
)
储(
)藏
隧(
)道
臃(
)肿
罅(
)隙
轧(
)扁
拯(
)救
扒掘(
)
读读写写
zào
chǔ
suì
yōng
xià
yà
zhěng
jué
默读一遍课文,查阅工具资料,掌握本文生字词的音形义,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4)
认读课文,积累词语
记记背背
1.干燥:
2.隧道:
3.抵御:
4.无动于衷: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抵挡;抵抗。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无动于衷、不动声色”辨析
同:两个词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
异:“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例:(1)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2)面对别人的指责,他不动声色地将书包收拾好,然后离开了。
5.纤弱:
6.臃肿:
7.罅隙:
8.不怀好意:
9.坚韧:
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缝隙。
没安好心。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坚固有韧性。
学习活动(五)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听读课文
听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助读题,绘制本文结构思路导图。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5)
解读课文,理解文意
整体感知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合作交流】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2.理清文章结构。
【合作交流】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对蝉的地穴进行考察。
第三层(第8-11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4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第25-26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1.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精读课文重点语句,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勾画批注)。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6)
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第二课时
2.“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合作交流】不能。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
第11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合作交流】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5.
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合作交流】
“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6.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合作交流】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7.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合作交流】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
8.
文章的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合作交流】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1.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别之处?
【合作交流】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通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深入探究本文表达难点和表现手法。
研读课文,突破难点
学习活动(7)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
【合作交流】本文是法布尔长年科学观察与研究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首先,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其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后,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他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详细叙说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种族繁衍所进行的斗争。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中心意思
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反思本课学习,归纳中心意思。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8)
通读课文,归纳中心
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描写了蝉的习性,让读者对蝉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多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蝉以人的性格特点,写出了蝉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反思本课学习,评析写作特点。课前完成自我测评,课堂互动反馈。
学习活动(9)
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学习活动(九)通读课文,总结写法
3.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是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如“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二是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如“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三是通俗性(口语化),如“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天气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来晒太阳的日子到了没有”;四是多运用拟人化手法,“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语文实践活动:漫画解读
请观察右边的漫画,用描述性的文字,介绍这幅漫画。
反思本课学习,总结写作技法,参加实践活动,读写迁移,拓展演练。
学习活动(10)
读写活动,拓展迁移
【参考答案】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第一幅左右各有一个盛满水的鱼缸,分别有两条鱼和一条鱼。左边的鱼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它们好像在想:看,那条鱼多清静。右边的那条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似乎在想:它们多热闹、多快乐。第二幅画仍然是两个鱼缸,里面的鱼正在跳出自己的鱼缸,奔向对方的鱼缸,它们换了位。第三幅画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两条鱼虽然互换了位置,但它们仍然羡慕对方呢,一如从前。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