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味情感和语言。
2.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生字词。(正音释词)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认识白杨树。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先生一起去感悟白杨树的生命力!
请同学们看一组白杨树的图片,试着找一两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白杨树。
(导入语的设计目的在让学生对白杨树有直观的感受,初步了解它的特点,激起读者的兴趣。)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对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否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白杨礼赞》(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导入(二)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韵”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实际上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机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
文题解读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三、预习检测
1.作者名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3.字词测评。
(1)读准下列字音。(注释所无)
大毡子(zhān)??主宰(zǎi)??无边无垠(yín)
诸如(zhū)?
潜滋暗长(qián)
倦怠(dài)?
刹那(chà)?
晕圈(yùn)
倔强(jué
jiànɡ)
参天(cān)
旁逸斜出(yì)
虬枝(qiú)
初融(rónɡ)
(2)词语释义。(注释所无)
礼赞:崇敬和赞美。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宛若:很像,简直就是。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虬枝:像龙一样盘旋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梳理内容(结课)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_______,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起_________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___和_______,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________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九段以斥责_______赞美白杨树结尾。
(不平凡
生长的自然环境
承上启下
外形
性格
北方农民
楠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精美句段,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朗读品析重要语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激发昂扬向上的情感。
一、品读文本
(一)识白杨
(1)用一两个词来形容白杨树的外形。
(2)用一拟人句来描绘白杨树。
明确:树中的伟丈夫。
(3)用一首诗来题写白杨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二)赞白杨
1.速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明确: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自然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
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礼赞”来吗?(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让学生体会作者酣畅淋漓的赞美和崇敬,为下一环节蓄势。)
2.这五处抒情句段又叫什么抒情?放声读,看你能读出什么味来?
明确:直接抒情
师点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就是直接抒情,师举例点拨直接抒情的好处。
3.再以诗歌的形式齐读,让我们感受白杨树那独特的气质!(出示PPT)分组读第7段剩余部分及第8段。
(三)话白杨
作者写《白杨礼赞》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赴新疆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看到这白杨,之后又赴延安,离延安又至重庆。在重庆时写下了此文,这中间有几个月的间隔,而作者的情感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为什么作者说“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
1.从朗读中你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自由谈)
2.请以“这是一株????????的白杨树,你看?????????。”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师过渡:这样的白杨树到底美不美?
作者用一系列写人的品质的词语来写白杨,不单单就是塑造白杨树的形象,作者由这样的白杨树联想到什么?这些白杨树又象征什么?让我们透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了解。
(四)论白杨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不是。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2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明确: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四个“难道”句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你认为文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
明确:不能调换。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联想、象征的写作手法。?
(1)“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3)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他象征了____________
示例:(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注意: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明确:第5段。
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五)衬白杨?
1.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2.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明确: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作用:白杨树的生长带来了环境美
3.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明确: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4.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明确: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5.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
6.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二、本课小结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文章以“我赞美白杨树”开头,以“赞美白杨树”结束,中间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三方面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三、拓展延伸(老师寄语)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四、歌唱白杨
情感的表达是不拘于形式的,或说,或写,或谈,说唱。无独有偶,一首歌曲《小白杨》也正是寄寓白杨一定的象征意义。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在歌声中再次体会白杨的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
作文1:《??????是一种美》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作文2:《_____________礼赞》
要求:(1)请从“梅、兰、竹、菊……”
中选取具体的事物,补写题目;?(2)能够运用联想、象征等手法,赋予事物独特的精神;(3)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西北军民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阅读文段,回答(1)-(5)题。(11分)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悬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bá(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给加点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婆娑(
)
虬(
)枝
挺(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选段中“旁逸斜出”的“逸”意思应为(
)(2分)
A.安乐;安闲
B.逃跑
C.避世隐居
D.超过一般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
(5)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B.烈日当空,无边无垠的海面上泛着银光,波浪轻轻起伏着。
C.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
D.看了那次精彩的魔术表演,想当魔术师的愿望就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起来。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昆明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
B.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C.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D.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________
②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_
③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_______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________
7.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4分)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3)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4)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9.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却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地区,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材料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四:在它笔直的主干上,所有的枝条紧密围绕,纷纷向上,决无一枝斜逸旁出。它紧密围绕主干的目的,是为了抵御风沙,它懂得,不团结就不能生存。
(节选自周涛《绿洲白杨》)
(1)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4分)
材料一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材料三含有______的修辞手法,材料四象征着_____(用材料中的一个词)
(3)探究材料三、四的异同。(3分)
(4)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有人要赞美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做人应该学习白杨树的什么?(4分)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2分)
2.文章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1分)
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老家的柿子树
杨德胜
初夏到来,柿子树就开出一朵朵如鞋眼扣样的黄瓣白蕊花,一阵挟带闪电余光的风吹过,无数的柿子花如天女散花浇洒一地。苕田里、树根座上,堆砌出厚厚的绒。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天爷错了季节,在初夏下起雪来了。我就与小伙伴们将柿子花拾起,用棉线穿成一串串。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更显秀气乖巧。在操场上、教室里、放学路上,弥漫着柿子花的淡淡清香,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
柿花落下,一个浪漫的季节过去。柿子树上调换频道,长出一颗颗嫩绿的青春豆来。盛夏中,火辣太阳的烘烤,给青涩的柿子灌注阳气。频繁的雨水,给柿子洗着淋浴,把上天的营养传递到柿子的内核。等柿子如小鸡蛋般大小,父亲就会打下一箩筐,用锤子砸破,放进一个缸里,加少量清水,然后,将几副麻线渔网放进去,浸润半个月时间。这是要用青柿子油,浸染麻线网,等于是用柿子青春的血浆,给麻线网上油。据老辈人讲,青柿子油不仅使麻线网沥水不腐,而且色泽紫润、油光发亮,麻线坚韧柔绵,不会轻易被激流中的杂草石头挂断,可以大大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
时到中秋,柿子红了。它轻抿初霜,由表入里,零星地在某一个枝丫上,探出一个红头来。这个季节里,我每天会守在柿子树下,仰望树冠行注目礼,指望天上掉下红柿子来。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到柿树下的苕藤中搜索。心里想着,一夜到亮,就没有哪阵风儿将熟透的柿子吹落?我们还备起了十多米长的细竹竿,专门用来敲红柿子。
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绽放万只灯笼,大人们就爬上柿子树,每个枝丫上可以承载一人。柿子树上一下子爬上去七八个人,他们如猴一样,蹲在枝丫上,边吃着柿子,不时向树下扔几个,照顾树下几十张馋嘴。记得有一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聚柿子树下,开成了一百多号人的柿子宴。经过一天的折腾,高大的柿子树残叶横飞、柿核遍野,纽扣一样的蒂儿一地狼藉,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村里人咂巴着甜腻的嘴巴,酣然入梦。
之后,外出求学或工作,回家时,远隔三五里,就可以看见老屋旁的柿子树。这,就是我回家的路标。在我温暖而潮湿的眼中,柿树幻化成父亲的身影,在向我挥手。清风抖动叶片,在欢迎我回家。
?1987年10月,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老屋旁的柿子树产下了一千多斤柿子。据老辈相传,这是它两百年来产柿子最多的一年,也成了它生命的最后一次彩排。因无法迁移,父辈们将它砍倒,锯成5户移民新居堂屋的门槛和门额,把它的魂灵迁到山上,嵌在新宇,福荫着一代一代移民。只有那粗壮盘虬如龙的根,存盘着两百年世事沧桑,永远植在180米水位下,成为老柿树安放在龙宫的化石……
1.请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时间
主要内容
初夏到来
________
盛夏中
________
时到中秋
________
深秋时节
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6分)
①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温馨提示:透过字面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事物特点。)(3分)
②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事物特点。)(3分)
3.说说最后一段交代柿子树产下一千多斤柿子的作用。(温馨提示:从表达效果、事物特点、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其作用。)(3分)
4.结合文章说说老家的柿子树象征着什么。(温馨提示:文中两次将柿子树比作父亲,思考柿子树和父亲有哪些相同品质。)(2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柿子树的情感。(温馨提示:按行文顺序梳理作者的感情。)(3分)
三、小练笔(10分)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写一个片段,语言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15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白杨礼赞》同步检测
(满分:8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2分)
1.阅读文段,回答(1)-(5)题。(11分)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悬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bá(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给加点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婆娑(
suō
)
虬(
qiú
)枝
挺(
拔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盘悬_______”,正确写法是。“__盘旋______”。(2分)
(3)“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选段中“旁逸斜出”的“逸”意思应为(
D
)(2分)
A.安乐;安闲
B.逃跑
C.避世隐居
D.超过一般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__拟人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
(5)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描写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充分赞美了白杨树的内在精神之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分)
A.这些树从未有人打理,枝干歪歪扭扭,树枝旁逸斜出,看上去多出几分凄凉。
B.烈日当空,无边无垠的海面上泛着银光,波浪轻轻起伏着。
C.小明平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次考试竟然得了90分,真是妙手偶得啊。
D.看了那次精彩的魔术表演,想当魔术师的愿望就在我的心里潜滋暗长起来。
解析:“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2分)
(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昆明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
B.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C.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D.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解析:A项,语意重复,“停下脚步”与“驻足”意思相同,去掉一词即可。B项,搭配不当,“开启”应修饰“人类文明史的大交流时代”;“开辟”应修饰“丝绸之路”。C项,本题修可以先看主干,主干没问题,看修饰成分和关联词语,很显然,这个句子里的关联词“即使……但”搭配不当,应改成“即使……也”,或者“虽然……但”。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________
②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________
③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_______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________
答案:比喻;比喻;拟人;对比
7.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4分)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3)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4)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答案:(1)描写
(2)抒情
(3)议论
(4)记叙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先通读文段,然后进行解答。读后可知,第①句为总起句,应排在最前面;③句中的“水墨画”与①句衔接紧密,排在①句之后;②句中“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与⑤句中提到的文人相联系,而④句是对⑤句的进一步深化,所以④句应排在⑤句后。
9.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却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地区,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材料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四:在它笔直的主干上,所有的枝条紧密围绕,纷纷向上,决无一枝斜逸旁出。它紧密围绕主干的目的,是为了抵御风沙,它懂得,不团结就不能生存。
(节选自周涛《绿洲白杨》)
(1)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
(2)填空。(4分)
材料一采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材料三含有______的修辞手法,材料四象征着_____(用材料中的一个词)
(3)探究材料三、四的异同。(3分)
(4)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有人要赞美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做人应该学习白杨树的什么?(4分)
答案:
赏白杨崇敬不屈精神
(2)对比
说明
拟人
团结
(3)都描写了白杨树枝干笔直的特点。茅盾赞美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周涛赞美了白杨树团结的精神。
(4)不怕困难,经得住考验,力争上游,团结正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白杨礼赞》第5—6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2分)
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文章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1分)
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有什么作用?(4分)?
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淡青色”。
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3分)
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老家的柿子树
杨德胜
初夏到来,柿子树就开出一朵朵如鞋眼扣样的黄瓣白蕊花,一阵挟带闪电余光的风吹过,无数的柿子花如天女散花浇洒一地。苕田里、树根座上,堆砌出厚厚的绒。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天爷错了季节,在初夏下起雪来了。我就与小伙伴们将柿子花拾起,用棉线穿成一串串。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更显秀气乖巧。在操场上、教室里、放学路上,弥漫着柿子花的淡淡清香,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
柿花落下,一个浪漫的季节过去。柿子树上调换频道,长出一颗颗嫩绿的青春豆来。盛夏中,火辣太阳的烘烤,给青涩的柿子灌注阳气。频繁的雨水,给柿子洗着淋浴,把上天的营养传递到柿子的内核。等柿子如小鸡蛋般大小,父亲就会打下一箩筐,用锤子砸破,放进一个缸里,加少量清水,然后,将几副麻线渔网放进去,浸润半个月时间。这是要用青柿子油,浸染麻线网,等于是用柿子青春的血浆,给麻线网上油。据老辈人讲,青柿子油不仅使麻线网沥水不腐,而且色泽紫润、油光发亮,麻线坚韧柔绵,不会轻易被激流中的杂草石头挂断,可以大大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
时到中秋,柿子红了。它轻抿初霜,由表入里,零星地在某一个枝丫上,探出一个红头来。这个季节里,我每天会守在柿子树下,仰望树冠行注目礼,指望天上掉下红柿子来。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到柿树下的苕藤中搜索。心里想着,一夜到亮,就没有哪阵风儿将熟透的柿子吹落?我们还备起了十多米长的细竹竿,专门用来敲红柿子。
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绽放万只灯笼,大人们就爬上柿子树,每个枝丫上可以承载一人。柿子树上一下子爬上去七八个人,他们如猴一样,蹲在枝丫上,边吃着柿子,不时向树下扔几个,照顾树下几十张馋嘴。记得有一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聚柿子树下,开成了一百多号人的柿子宴。经过一天的折腾,高大的柿子树残叶横飞、柿核遍野,纽扣一样的蒂儿一地狼藉,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村里人咂巴着甜腻的嘴巴,酣然入梦。
之后,外出求学或工作,回家时,远隔三五里,就可以看见老屋旁的柿子树。这,就是我回家的路标。在我温暖而潮湿的眼中,柿树幻化成父亲的身影,在向我挥手。清风抖动叶片,在欢迎我回家。
?1987年10月,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老屋旁的柿子树产下了一千多斤柿子。据老辈相传,这是它两百年来产柿子最多的一年,也成了它生命的最后一次彩排。因无法迁移,父辈们将它砍倒,锯成5户移民新居堂屋的门槛和门额,把它的魂灵迁到山上,嵌在新宇,福荫着一代一代移民。只有那粗壮盘虬如龙的根,存盘着两百年世事沧桑,永远植在180米水位下,成为老柿树安放在龙宫的化石……
1.请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时间
主要内容
初夏到来
________
盛夏中
________
时到中秋
________
深秋时节
________
孩子们把柿花项链挂在颈项上。;父亲锤柿油浸润麻线网。;孩子们敲早熟的柿子。;大人们收熟柿子。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6分)
①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温馨提示:透过字面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事物特点。)(3分)
“暖色”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谐趣”指诙谐有趣。这两个词写了柿子花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其贫乏的年代,以自己的慷慨和美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②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事物特点。)(3分)
②“疲惫”“颤抖”写出了柿子树经过一天的折腾变得枝叶凋零,将柿子树比作“苍老的父亲”,突出了柿子树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无私品质。
3.说说最后一段交代柿子树产下一千多斤柿子的作用。(温馨提示:从表达效果、事物特点、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其作用。)(3分)
让柿子树的结局有了神秘色彩,老树通灵,将最后的生命化为惊人的果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了自己,读来极具感染力。
4.结合文章说说老家的柿子树象征着什么。(温馨提示:文中两次将柿子树比作父亲,思考柿子树和父亲有哪些相同品质。)(2分)
柿子树象征着像父亲般为了人们慷慨地、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伟大精神。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对柿子树的情感。(温馨提示:按行文顺序梳理作者的感情。)(3分)
小时候对柿子树的花果十分喜爱和期待;外出求学或工作,柿子树变成了心灵的依靠和归宿;对柿子树的结局,作者充满了不舍和敬重。
三、小练笔(10分)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事物写一个片段,语言要通顺,写出真情实感。150字左右。
示例: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斗在各自的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再恰当不过了。我礼赞枫叶,我爱它如血染般的红色和勇斗西风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
1.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人。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弄清楚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2.先慢读,了解大意,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注意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语段,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学习联想、象征的写作手法。?
(1)“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回忆学过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联想和想象。搞清楚二者的区别。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由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光明磊落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由梅花的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注意: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得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和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二、预习任务
1.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出生字词,读完后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2.文章写高原的是哪一段?符合你地理书上的黄土高原吗?又怎么过渡写到白杨树的?
3.文中写白杨树外在的是哪一段?怎么写的?让我们联想的是哪一段?你能接受作者的象征意吗?为什么最后还要写楠木?
4.杨树很平凡,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不平凡?
5.背诵茅盾的《题白杨图》。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
晕圈( )
婆suō( )
qiú( )枝
秀qí(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暗暗地生长。(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3.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本文体裁是 ,选自 。“礼赞”含有 之意。?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参考答案:
1.zǎi dài qiào yān yùn 娑 虬 颀
2.(1)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潜滋暗长 (4)纵横决荡
3.茅盾 沈德鸿 雁冰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 残冬 抒情散文 《茅盾全集》 尊敬和赞美
4.(1)比喻 (2)拟人
5.(1)抒情 (2)议论 (3)描写
6.(1)示例: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示例:白杨树不畏严寒,有极强的生命力,我们做人也应该具有像白杨一样的品格。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三、梳理内容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_______,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起_________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___和_______,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________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九段以斥责_______赞美白杨树结尾。
(不平凡
生长的自然环境
承上启下
外形
性格
北方农民
楠木)
四、品读文本
(一)识白杨
(1)用一两个词来形容白杨树的外形。
(2)用一拟人句来描绘白杨树。
明确:树中的伟丈夫。
(3)用一首诗来题写白杨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二)赞白杨
1.速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明确: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自然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齐读直接礼赞白杨的句子、段落。
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礼赞”来吗?(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让学生体会作者酣畅淋漓的赞美和崇敬,为下一环节蓄势。)
2.这五处抒情句段又叫什么抒情?放声读,看你能读出什么味来?
明确:直接抒情
师点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就是直接抒情,师举例点拨直接抒情的好处。
3.再以诗歌的形式齐读,让我们感受白杨树那独特的气质!(出示PPT)分组读第7段剩余部分及第8段。
(三)话白杨
作者写《白杨礼赞》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赴新疆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看到这白杨,之后又赴延安,离延安又至重庆。在重庆时写下了此文,这中间有几个月的间隔,而作者的情感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为什么作者说“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
1.从朗读中你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自由谈)
2.请以“这是一株????????的白杨树,你看?????????。”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师过渡:这样的白杨树到底美不美?
作者用一系列写人的品质的词语来写白杨,不单单就是塑造白杨树的形象,作者由这样的白杨树联想到什么?这些白杨树又象征什么?让我们透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了解。
(四)论白杨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不是。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2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明确: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四个“难道”句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4.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反问、排比,即“难道你就只觉得……那种精神和意志?”?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反问句:“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你应该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你认为文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
明确:不能调换。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广大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粉碎日寇“扫荡”的战绩。茅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由于当时处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表达自己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6.学习联想、象征的写作手法。?
(1)“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举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3)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他象征了____________
示例:(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注意: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7.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明确:第5段。
先总述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形特征,然后分别通过对干、枝、叶、皮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其“力争上游”的特征,最后概括出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与北方抗日军民“不折不挠”“坚强朴质”等性格特点的相似之处。?
(五)衬白杨?
1.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2.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明确: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
作用:白杨树的生长带来了环境美
3.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明确: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4.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明确: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茅盾自己也曾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5.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
6.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五、本课小结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
文章以“我赞美白杨树”开头,以“赞美白杨树”结束,中间从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三方面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七、布置作业(任选一)?
作文1:《??????是一种美》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
作文2:《_____________礼赞》
要求:(1)请从“梅、兰、竹、菊……”
中选取具体的事物,补写题目;?(2)能够运用联想、象征等手法,赋予事物独特的精神;(3)不少于500字。
【课后导练】
一、课内阅读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答:?????????????????
2.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答:?????????????????
3.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答:????????????????
4.概括第③段“‖”前后两层的内容。
答:?????????????????
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答:?????????????????
答案:
1.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
2.①干、枝、叶、皮?
②力争上游、笔直、倔强挺立、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屈不挠
3.不矛盾。“极普通”是从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来说的,“不平凡”从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来说的。
4.①第一层:作者对白杨树的评价。第二层: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综合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选自《骆驼祥子》)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挑 ?犹 ?劲 ?扭
D.横 ?犹 ?挺 ?拧
3.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6.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参考答案
(甲)力争上游,不折不挠?(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A
B
象征,拟人,打比方
抒情?说明
6.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茅盾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有写“梅影”的,如:
新课导入
有写“柳韵”的,如: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实际上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第一课时
3.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认识白杨树。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生字词。(正音释词)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
吐芽冒枝
繁茂成荫
落叶飘零
笔直挺立
1896—1981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作者名片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还担任过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
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
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
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
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读准下列划横线字的字音。
大毡子????
主宰????
无边无垠
诸如?
潜滋暗长
倦怠?
刹那???
晕圈
倔强
参天
旁逸斜出
虬枝
初融
?
zhān
zǎi
chà
cān
qiú
jué
jiànɡ
字词测评
zhū
rónɡ
yùn
qián
yì
yín
dài
礼赞:崇敬和赞美。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宛若:很像,简直就是。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虬枝:像龙一样盘旋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词语释义
第一部分(1):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8):
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
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梳理内容: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________,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起___________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__和_______,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___________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九段以斥责_______赞美白杨树结尾。
不平凡
生长的自然环境
承上启下
外形
性格
北方农民
楠木
第二课时
2.朗读品析重要语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激发昂扬向上的情感。
学
习
目
标
1.品读精美句段,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树中的伟丈夫
识白杨
1.用一两个词来形容白杨树的外形。
2.用一拟人句来描绘白杨树。
3.用一首诗来题写白杨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段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赞白杨
这五处抒情句段又叫什么抒情?放声读,看你能读出什么味来?
酣畅淋漓
直接抒情
再以诗歌的形式齐读,让我们感受白杨树那独特的气质!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
那么,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
好女子。
但它却是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
伟丈夫!
从朗读中你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
请以“这是一株
的白杨树,你看
。”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话白杨
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论白杨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
不是。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
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张本。?
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四个“难道”句要告诉我们什么?
2.文段中说“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强调什么?改为陈述句式效果会有什么变化?
强调它不只是树。改为陈述句:“你应该觉得它不仅仅是树。”改后语气不如原句强烈。
3.你认为文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吗?
不能调换。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
4.从本段来看,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层
层
深
入
树
——
人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北方的农民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这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思
考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外部形态
总的形象
干
枝
叶
皮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向上,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内在气质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努力向上
形美
神美
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这一段描绘了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雄壮”“伟大”,同时又用“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说明它的不平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因此不能删掉。
衬白杨
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起深化主题、呼应开头的作用。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
本课小结:
本文运用___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
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
的感情。
象征手法
外形特征
不平凡
北方军民
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
崇敬和赞颂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像着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在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心有蓝天!节节攀升,勇往直前!
老师寄语:
1.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树叶闪银光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2.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
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
来来来
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
一起守边防
唱白杨
●点我音乐
布置作文:
《
是一种美》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白杨礼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象征手法。
2.理解学习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
1.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习难点
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弄清为什么作者会用白杨来象征人。
学法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弄清楚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意图。
2.先慢读,了解大意,做一些朗读标记,然后大声朗读,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
3.注意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语段,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学习联想、象征的写作手法。?
(1)“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回忆学过的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的联想和想象。搞清楚二者的区别。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由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光明磊落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由梅花的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注意: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得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和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二、预习任务
1.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出生字词,读完后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感受。
2.文章写高原的是哪一段?符合你地理书上的黄土高原吗?又怎么过渡写到白杨树的?
3.文中写白杨树外在的是哪一段?怎么写的?让我们联想的是哪一段?你能接受作者的象征意吗?为什么最后还要写楠木?
4.杨树很平凡,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不平凡?
5.背诵茅盾的《题白杨图》。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
晕圈( )
婆suō( )
qiú( )枝
秀qí(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2)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3)暗暗地生长。( )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3.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本文体裁是 ,选自 。“礼赞”含有 之意。?
4.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
(3)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
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1)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
(2)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课中导读】
一、文题解读
“礼”是敬礼、致敬,“白杨礼赞”是宾语前置,实际上是“礼赞白杨”,意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那么,茅盾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明确:?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文中标记)
三、梳理内容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_______,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的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起_________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的_______和_______,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段把白杨树和________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第九段以斥责_______赞美白杨树结尾。
四、品读文本
(一)识白杨
1.用一两个词来形容白杨树的外形。
明确:
2.用一句拟人句来描绘白杨树。
明确:
3.用一首诗来题写白杨图。(背诵《题白杨图》)
(二)赞白杨
1.速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勾画齐读)?
2.这五处抒情句段又叫什么抒情?放声读,看你能读出什么味来?
明确:
3.再以诗歌的形式齐读(出示PPT),让我们感受白杨树那独特的气质!分组读第7段剩余部分及第8段。
(三)话白杨
1.从朗读中你读出了白杨树的什么?(自由谈)
2.请以“这是一株????????的白杨树,你看????????。”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四)论白杨
1.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
2.研读第7段思考: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明确:
3.四个“难道”句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
反复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明确: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口说)?
不同效果:
(3)你认为文段中的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
明确:
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
?
6.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他象征了___________(备选事物:蜡烛、梅花、竹子、蜜蜂、荷花等)
7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有哪些相似点。?
明确:
衬白杨?
1.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二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可以??
明确:
2.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明确:自然景象:
作者感受:
情绪:
作用:
3.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明确:
4.结尾处为什么提楠木??
明确:
5.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明确:
?
6.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
明确:
五、本课小结
本文运用______,抓住白杨树的__________,借白杨树的_______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_________,歌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_____________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课后导练】
一、课内阅读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②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④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词语“泛”的表达效果。
答:?????????????????
2.第①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哪些词语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答:?????????????????
3.第②段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
答:????????????????
4.概括第③段“‖”前后两层的内容。
答:?????????????????
5.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答:?????????????????
二、综合阅读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选自《骆驼祥子》)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1.(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挑 ?犹 ?劲 ?扭
D.横 ?犹 ?挺 ?拧
3.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点。
5.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
6.对三段文字描写树的目的与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丙)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体现树的精神,(丙)段突出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