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二篇》导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散文二篇》导学案 (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7 08:33: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散文二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
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法指导:
1.《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阅读时注意,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阐述,条理清晰。阅读时注意,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的属性。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将两文中意蕴深刻,文采斐然的句子找出来,认真揣摩。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3.完成两文中的旁批。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茸毛(  ) 凋谢(  ) 洗dí(  )
jù风(  )
sì意(  )
俯瞰(  )
不可遏制(  )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义写出词语。
(1)蔓延:?
(2)濒临:?
(3)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3.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的    ,他是一位著名的    家、    家,作家。曾获1950年     文学奖。?
4.写出关于“生命”的诗词名句。(不少于三句)
5.《永久的生命》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6.《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答案:
1.róng diāo 涤 飓 肆 kàn è
2.(1)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2)紧接,临近。(3)肆意
3.英 罗素 哲学 数学 诺贝尔
4.略
5.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6.爱情、知识、同情。
【课中导读】
《永久的生命》导读
一、听读课文
听:1.注意字音和朗读的节奏;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读:1.吐字准确、有力、清晰流畅;2.声音洪亮、圆润、朴实明朗;3.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
二、自读任务(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1)先谈生命的易逝;(2)再谈生命的永久;(3)最后高唱生命的赞歌。
2.理清行文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正面论述“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第2段:以小草和牛犊为例,论说生命的神奇,是从外在现象来说。第3段:论说生命本体的流转,着眼于生命的内部特征。第4段:转到议论现实,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高度赞美生命的永恒。
三、文本解析
(一)读第一自然段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1.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何妙处?
明确:人们感受最真切,既符合实际,又能感染人。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2.为什么说“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
明确:衬衣是具体物件,可以洗涤、缝补,但是生命一去不复返,无法修补留存。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明确:
对比。把“生命”和“衬衣”相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4.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对于生命我们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5.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明确: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作用分析法。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以小见大的作用是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二)读第二自然段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1.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2.赏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明确:拟人。把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永远不朽的赞美之情。
3.第2自然段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三)读第三自然段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指生命离开肉体;指生命在下一代延续。
2.赏析“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明确: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具体生动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3.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明确:感叹生命的神奇,揭示生命的规律,又为这一规律而欢呼。暗示着一个意思: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戕害生命的暴君必将被充满生命力的人民打倒。
(四)读四、五自然段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
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正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明确:“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何以成为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协奏曲,让人慨叹。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四、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
然而从第二段开始,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生命自身的神奇”“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的事实。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
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五、主旨归纳
作者从生命的短暂和生命的延续上,感悟到生命的快乐和威势,对生命发出由衷的赞叹。
六、写法探究
本文运用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欲扬先抑:
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这是“抑”;
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人类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这是“扬”;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
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七、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你对生命有了哪些的认识?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生命是易逝、短暂的;对于家庭而言,生命是可以繁衍、传承、延续的;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生命又是无穷无尽、永远不朽的。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2.请同学们写出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本课小结
这篇议论性散文书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
明确:第1段:概括自己一生三大追求。
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5段:作者觉得一生活着值得。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分说。
第1层<第2自然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2层<第3自然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3层<第4自然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自读任务(5分钟完成)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2.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
3.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4.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人的心灵;(人)(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思考: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明确: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最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5.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三、语言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
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明确: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与同情的内在联系。作者用含蓄而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明确: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四、人物探究
1.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有爱心,有责任心,敢于奉献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胸怀宽广,精神崇高等)
补充资料: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作家名片: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明确: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五、主旨归纳
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回顾一下这节课,在这45分钟里,你获得了什么?
师提示: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预设生成:
生: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无论成功与否,这样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人生短暂,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价值,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生:我觉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很容易,关键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不能持之以恒,为这个目标奋斗不息。
师小结:
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七、课后作业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课后导练】
(一)阅读《永久的生命》,回答文后问题。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第①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话?这一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第⑤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这一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感叹个人对生命逝去的无可奈何,这是伏笔,欲扬先抑,为后文歌颂生命的不朽铺垫蓄势。
2.这句话描写了春天山坡上小牛犊活泼的动作,并用“炫耀”一词以拟人手法突出它们外形的美丽可爱。两个“永远的”以反复修辞强调了生命的美丽永存这一哲理。
3.“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这句话是说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这让人慨叹。
(二)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文后问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答案:
1.云霄: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或作者理想中的世界。尘世: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2.①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②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和可怕,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
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散文二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
探讨“我为什么而活着”。
学习难点: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法指导:
1.《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阅读时注意,作者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我为什么而活着》分层阐述,条理清晰。阅读时注意,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阐明自己活着的理由。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散文的分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不是让读者获得某种更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议论性散文有双重属性:一是议论文的属性,二是散文的属性。
二、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将两文中意蕴深刻,文采斐然的句子找出来,认真揣摩。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3.完成两文中的旁批。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茸毛(  ) 凋谢(  ) 洗dí(  )
jù风(  )
sì意(  )
俯瞰(  )
不可遏制(  )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义写出词语。
(1)蔓延:?
(2)濒临:?
(3)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3.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   (国籍)的    ,他是一位著名的    家、    家,作家。曾获1950年     文学奖。?
4.写出关于“生命”的诗词名句。(不少于三句)
5.《永久的生命》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6.《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课中导读】
《永久的生命》导读
一、听读课文
听:1.注意字音和朗读的节奏;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读:1.吐字准确、有力、清晰流畅;2.声音洪亮、圆润、朴实明朗;3.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
二、自读任务(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
2.理清行文思路。(文中标记)
三、文本解析
(一)读第一自然段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1.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何妙处?
明确: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2.为什么说“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
明确: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明确:
4.第一段末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
明确:
5.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明确:
█“以小见大”作用分析法。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以小见大的作用是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二)读第二自然段
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1.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明确:
2.赏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接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明确:
3.第2自然段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三)读第三自然段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1.“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明确:
2.赏析“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明确:
3.怎样理解“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明确:
(四)读四、五自然段
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明确:
如何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明确: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
5.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四、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明确:
五、主旨归纳
明确:
六、写法探究
本文运用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七、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你对生命有了哪些的认识?(自由谈)
2.请同学们写出有关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读
一、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说说每段大意。(文中标记)
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二、自读任务(5分钟完成)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思考: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明确:
三、语言赏析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明确:
四、人物探究
1.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作者罗素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补充资料:
他追求爱情,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作家名片: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2.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明确:
五、主旨归纳
明确: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闭上你的眼睛,回顾一下这节课,在这45分钟里,你获得了什么?
提示: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
七、课后作业
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胸怀和境界?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认识与思考?
小作文:我要怎样活着
【课后导练】
(一)阅读《永久的生命》,回答文后问题。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对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第①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话?这一段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第⑤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意思?
(二)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回答文后问题。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云霄”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①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②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