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7.陈情表》同课异构比赛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7.陈情表》同课异构比赛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7 14:34:09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创情境
明背景
作者
李密





明方向
知目标
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学习掌握常见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才情和智慧。
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巧积累
通文意
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字词理解:
(1)晚有儿息。
儿息:出息
(2)寻蒙国恩。
寻:寻找
(3)则告诉不许
告诉:告诉
(4)而刘夙婴疾病。
婴:绕
(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拜见
(6)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浅薄
句子翻译: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细品读
悟情感
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1.阅读课文,说说李密不得不尽“忠”的原因?
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2.阅读课文,说说李密不能去尽“忠”的原因?
深探究
循情理
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小组探究:
晋武帝究意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李密又是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他的呢?其间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请陈智慧呢?





陈(
)之情,夙遭闵凶,其(
)可悯也!
陈(
)之情,进退狼狈,其(
)可信也!
陈(
)之情,先孝后忠,其(
)可行也!
疑激趣
整构建
以往

现今

日后

自评测
助提升
1.你掌握了本文哪些表官职变化的词语?
2.整理古代先哲们对忠和孝的看法?
3.你作为一名网友,给李密拟一条短信?
4.你学会了哪种分析词语的方法?
5.你对本文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家(共13张PPT)
陈情表
李密
陈情表
向谁陈情?
陈述了什么情?
陈情的目的?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解题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掌握古汉语特殊句式。
2、品析文章,体会作者在叙述中陈述了什么情,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3、学习文章的陈情技巧。
预习检测
请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红色字体的词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预习检测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弃我而死去
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jī):期服,古代齐衰(丧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为一年的丧服,文中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功服,古代丧服名,用熟麻布制成。文中指穿大
功夫(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没有什么近亲。
祚:福气
薄:微薄
息:子
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预习检测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举。察举制: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希冀:希望、企图
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
听:任,指准许、成全
庶:或许
卒:终
成全我微不足道的心愿,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保全她的余生。
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预习检测

诵后解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具体词句解读作者每一段流露出的情感,并思考贯穿始终的情感是什么。
陈情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凄苦
孤单
相依为命
感激
进退两难
忧惧
孝顺
忠诚
李密,又名虔,字令伯,曾在蜀国任尚书郎。司马炎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国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
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要求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招来杀生之祸。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晋武帝执意征召李密,可以利用他争取蜀汉官员的支持和拥护。
李密被征召时间是公元267年(蜀汉(公元221年——263年)。
背景
陈情技巧
假如你是晋武帝,李密在陈述了自己的孝心后提出侍养祖母终老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
症结所在
研读文章的三、四段,思考李密在这两段除了“孝情”,还写了什么来打动晋武帝以答应自己的请求?
(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告知实情,打消皇帝疑虑;
陈情技巧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指出建国之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
祖母的“孤苦”更应该受到照顾;
(3)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提出忠孝两全的办法,先尽孝后尽忠。



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孝经》,为这篇文章写下你的评论。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晋武帝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苏轼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古文观止》(共11张PPT)
当三国已成过眼云烟,它留下的不只有赤壁的故垒
旧垣、断戟残沙,还有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曹操的《短
歌行》、曹植的《洛神赋》、诸葛亮的《出师表》……
这些诗文同样是这个时代的骄傲,它们都各自流溢着不
灭于青史断简的光华。
三国两晋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还有另一篇不
可不提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中“孝”的代表作——
李密的《陈情表》。
一、
学习目标
⒈学习本文在陈述、说理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⒉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思维品质的提升;
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孝情。
二、写作背景
魏晋更迭之际,司马氏为了夺取政权,大势屠杀异己。
司马懿杀曹爽、何晏,夷三族;
司马师杀李丰、夏侯玄,夷三族;
司马昭杀皇帝曹髦、文人嵇康;
司马炎威逼曹奂禅位后,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
策略,于公元267年,再次征召李密入朝为官。
三、自学达标检测
1.晋武帝试图通过征召李密,达到安抚蜀地、怀柔魏民、远召东吴的目的。李密对征召是什么态度?(请用课文原句作答)
辞不就职。
2.根据课文内容,仿照例句填空。
李密
“拒仕”的真实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②对晋王朝的疑虑之情;
③对(
)的(
)之情。
祖母
孝顺
3.能向晋武帝陈述的原因有哪些?
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四、通读全文,解读文本。
1.陈述角度恰当
⑴请分段找出写祖母年老多病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段: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第二段:
刘病日笃。
第三段: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第四段: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围绕病情作文章成功地将晋武帝的目光引向了刘氏的病情,使得晋武帝能够体谅李密的苦衷。
病情变化:

卧病在床

久病日深

重病垂危

老病相加
⑵请分段找出体现李密孝心的典型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段: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第二段: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第三段: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第四段: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围绕孝心作文章成功地将晋武帝的目光聚焦于李密的孝顺,使得晋武帝谅解了李密的“辞不就职”。
孝心展现:

存孝奉养

因孝两难

为孝婉拒

尽孝终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⑵李密是如何借助该治国方略而陈情的?
①“孝”对李密来说是私情,对晋武帝来说治国方略,
是立国之本。
②李密孝顺祖母

拥护国策

理应得到晋武帝的支持。
③从表面上看,李密是“不合作”的,但实际上,李密恰
恰是“最合作”的。
⒉说理逻辑严密
⑴晋武帝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作答)
⒊语言细腻含蓄
找出句中有助于消除晋武帝对李密猜忌的词语,并试作分析。
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表明了和蜀汉政权划清界线的政治态度。
⑵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奔驰”表达了愿为晋王朝效力的急切心情。
总结:
“秀才”“奔驰”
等词语消除了晋武帝对李密的猜忌,李密因而达到了“辞不就职”的目的。
五、讨论
李密陈情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六、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以“李密,我想对你说”为题,
写一篇小作文。(共9张PPT)
《陈情表》
李密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儒家“孝治”的思想。
2.
品析文章委婉缜密的陈情技巧,并能学以致用。
真正让我感到她生命终止的、她已离我而去永远不会再来的,既不是没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脏不再跳动,而是她那双不论何时何地、总在追随着我的、充满慈爱的目光,已经永远地关闭在她眼睑的后面,再也不会看着我了。
——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李密为什么拒绝朝廷的征召?
①供养祖母。②怀旧思想。③对新朝有疑忌。
探秘隐情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孟子?离娄上》)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万章上》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
《孝经?广扬名章第十四》

假如你是晋武帝,你在看《陈情表》时会质疑些什么?
假如你是李密,你如何应对晋武帝的质疑并说服晋武帝?
品析技巧
观照现实
同学们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会参加高考,填写高考志愿。如果你一直喜欢文学,想要报考中文专业,而你的父母却认为政法专业就业前景更好,让你报考政法专业。如果你想坚持自己的选择,那么请你运用《陈情表》中学到的沟通技巧,给你的父母写一段简短的话,陈述你的理由,试图说服他们。(不少于200字)
提纲:
1、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未来费心筹划,肯定政法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2、文学的就业前景未必不好。
3、强调自己十分喜欢文学,兴趣触发激情,更能取得业绩。
4、中文专业是充分思考后的选择,请求父母支持。
例: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因为政法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所以你们为我将来的前途考虑,希望我选择政法专业。但是据我了解,中文专业的就业前景未必不好,毕业后可以做机关单位或者企业文员,教师,编辑,自由撰稿人……可选择的职业还是很多的。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一直以来十分喜欢文学,文学带给我许多快乐,能考取大学的中文专业也是我的理想,将来如果从事和文学有关的事业,我一定会更有动力和激情,也更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优秀的业绩。所以,中文专业是我充分思考后的选择,请你们相信我、支持我!
阅读涉及沟通技巧的文章:
《史记?苏秦列传》
《史记?张仪列传》
《触龙说赵太后》(共13张PPT)
很高兴与你相遇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
蜀汉既亡,郎官李密沦为亡国之臣。
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王,史称“晋武帝”。
立国之初,武帝招贤。蜀汉旧臣李密素以孝谨闻名,恰逢武帝
“以孝治天下”,遂以太子洗马之职招之。
然李密乃前朝旧臣,心有顾虑;
且祖母年高,唯赖李密一人奉养。
此番光景,李密当如何应对?
舍祖母?拒武帝?
李密思忖几番,定下主意,挥毫写下——



李密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至性:真挚纯厚的感情。
自尔:自然。
何谓“悲恻”?何谓“动人”?
何人“悲恻”?何处“动人”?
请在文中找到能体现以下内容的语句勾画并翻译:
1.李密之“悲恻”;
2.祖母之“悲恻”;
3.祖孙之“动人”。
小组合作,组内的小伙伴们翻译给大家听听哦。
李密之“悲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
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祖母之“悲恻”: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则刘病日笃。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祖孙之“动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这是一篇《陈情表》,
也是一个爱的时间表、情的倒计时。
我们记得父亲在灯下教我们背诵《陈情表》。
念到高龄祖母无人奉养时,他自己流下眼泪。
我们记得父亲在灯下教我们背诵《出师表》。他的眼睛总是湿的。
我们记得,当我们的母亲生病时,他如何在旁奉汤奉药,寸步不离。
我们记得他的暴躁,我们记得他的固执,但是我们更记得他的温暖、他的仁厚。
他的眼睛毫不迟疑地告诉你:父亲的爱,没有条件,没有尽头。……
长大到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
背诵《陈情表》,他其实是在教我们对人心存仁爱;
背诵《出师表》,他其实是在教我们对社会心存责任。
——龙应台《冬,一九一八》
感恩相遇,后会有期(共16张PPT)
一次完美的拒绝
——李密《陈情表》
一次完美的拒绝
一、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及文化常识的理解
二、赏析遣词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欣赏婉言拒绝的言辞艺术
学习目标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通过阴谋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司马炎为人险狠多疑,采用高压手段残酷镇压异己,维护统治。对于不合作的名士,司马氏家族的统治者们向来都不会手下留情。
司马炎称帝之后,为笼络人心,对蜀国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当时以孝闻名于世的李密到洛阳任职,但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为由,四次征召皆辞而不应。
在此情形之下,李密上呈此表的目的?
晋武帝

新国之君

阴狠多疑


★蜀汉旧臣
★以孝闻于世
各文段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来化解晋武帝不悦的情绪?又是如何通过这种方式达成此目的?
研习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零丁孤苦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研习第二段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欲奉诏奔弛
欲苟顺私情
研习第二段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
;后刺史臣荣举臣
。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拜臣
,寻蒙国恩
,除臣
。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孝廉
秀才
洗马
郎中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课堂讨论
晋朝给了李密哪些提拔?这些身份官职有什么特点?
李密摆出这些有什么用意?


忧惧多次威逼
研习第三段


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
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
,历职郎署,
今臣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圣朝
伏惟
伪朝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亡国
贱俘
至微至陋
直解心结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课堂讨论
哪些词句在表忠心?这些词句有什么特点?
哪几句最能化解晋武帝的不悦?
谦敬
称呼
研习第四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顺
恭敬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演一演
演出篇目:《陈情表》
演员表
:晋武帝(老师)

密(学生)
忠诚、真诚
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古文观止》
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结合此节课所学的“合情合理合心合意”的言辞技巧,写一篇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