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课前落实: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哪些?
2.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3.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6分钟
讨论内容:
1.自学中的疑点
2.探究一、二
要求:
1、组长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学科组长反馈未解决问题。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纽约曼哈顿
上海陆家嘴
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在此高度集中;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特点:1、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2、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3、建筑物高大稠密;
4、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高级与低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
城市功
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
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40%~60%
,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
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
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
区
内城、
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三种城市功能分区
展示点评、总结提升5分钟
展示问题
展示C
位置
点评B
立体交叉目标
探究一1
1C2
后黑板
(1)展示人员及时到位,分层次、分要点,书写要认真规范。不仅展示结果,更重要的是写清规律方法的总结
(2)其他同学先讨论探究问题,再结合展示内容深入思考
(3)点评同学迅速勾画,做好标注,准备点评。
探究一2
2C2
后黑板
探究一3
3C1
后黑板
探究二方案1
4C1
后黑板
探究二方案2
5
B2
后黑板
6B1
前黑板
7B1
前黑板
8C1
前黑板
9C1
前黑板
讨论完后:结合课前新知导学梳理基础知识。
高效记忆——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的位置、布局、特点(非常学案P15表格)
3组
4组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前往南部的原因
探究一
OA区为城市的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并且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所以A区为商业区。
A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已下降,但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既可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住宅支付的租金高,所以在B区形成住宅区。
B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形成工业区。
(1)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探究一
(2)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处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
其原因是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干道两旁,通达度相对较高。
(3)②?
位于城市两中心之间,可兼顾市场分布,同时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低
④?
位于城市外缘,污染较轻,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2.
其他因素:
历史因素(早期土地利用、历史背景)
行政因素(引导或划分不同功能区)
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与民族)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知名度对于住宅区、工业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中关村大厦
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
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没有高楼大厦,为什么?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老建筑的风格。
—保护历史遗留痕迹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
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分散居住地,降低居住密度,居住条件较好。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
方便居民生活,这是合理的方面,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
改进措施:
1、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
2、应该注明工业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小的可以在住宅区附近,严重污染的要远离住宅区。
3、工业区和住宅区间应有防护带隔离。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总体要求
①无污染的小工业布局在市区,轻度污染的小工业在近郊区,严重污染的工业在远郊区;
②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要设置防护带
具体要求
有大气污染工业
①应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
②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③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有水体污染工业
应布局在水源地下游
(河流流向的判读—等高线)
风向与城市规划
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工
厂
居
民
区
全年西风
上风向
下风向
工厂布局在下风向
居民布局在上风向
②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160天
160天
工厂区
工厂区
工厂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
拓展提升
③风向不确定
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风向玫瑰图判读
风向频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图中线段最长者,即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大,表示风频越大,其为当地主导风向;外面到中心的距离越小,表示风频越小,其为当地最小风频。
如图二中,①线段最长,为当地的主导风向;②线段最短,为当地的最小风频。如果当地的主导风向相反,则为季风风向,如图三中,其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和西南风。
(1)这一年上海的最大风频的风是
,一般多出现在
季。
(2)如果仅考虑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上海的石化工业应分布在城市的
郊外,这是因为
。
5.读上海某年的风频玫瑰图,据此回答:
东南风
夏
西南
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布置在最小风频的
上风向,对城区的影响最小
城市的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同心圆多核心扇形
功能区的形成
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模式
发展变化
形成原因
探二: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大气污染;
方案二合理: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
不合理: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即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改进措施:
1.将工业区布局在与城市盛行风向相垂直的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
2.应该注明工业污染程度的大小,污染小的可以在住宅区附近,严重污染的要远离住宅区
。
3.工业区和住宅区间应有防护带隔离。
总体
要求
①无污染的小工业布局在市区,轻度污染的小工业在近郊区,严重污染的工业在远郊区;②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要设置防护带
具体
要求
有大气污染工业
①应布局在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②主导风向的下风向;③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有水体污染工业
应布局在水源地下游
(河流流向的判读—等高线)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根据展示点评的内容,整理笔记,
巩固记忆
课
堂
小
结
学科班长作知识总结和反馈各小组的表现。
完成2.1《非常学案》活页纸部分
▲
特别注意:
1.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形成,取决于各种活动在此空间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如在市中心商业活动愿意付租金最高,一般形成商业区。而工业活动在城市边缘付租能力是最高的。
2.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城市各功能区无明确的界线,只是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并且更具复杂性。
3.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增加而递减。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