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2
知识清单
光合作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成糖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也称暗反应。
一、光反应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1.
光反应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膜中。在这个阶段,叶绿体利用光能使水裂解产生____________,同时生成ATP和____________________。NADPH是辅酶II,它是氢的____________。
2.
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__________、电子(e-)和O2,H+和__________将NADP+还原为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________________。
3.
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能源物质,NADPH在碳反应中是________________。
二、碳反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糖
1.
类囊体周围是叶绿体基质,其中有许多种酶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所必需的。碳反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卡尔文循环从1个________________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个CO2分子与五碳糖结合,形成1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________________分子。然后,每个三碳酸分子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能量,被还原形成________________。
3.
NADPH和ATP在完成了还原反应之后,又回到NADP+和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在光反应中可以重新形成NADPH和ATP。所以,卡尔文循环虽然不直接需要光,但只有在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一轮一轮地循环。卡尔文因发现这个循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4.
三碳糖的形成标志着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已经完成。在叶绿体内,三碳糖作为原料用于淀粉、________________和脂质的合成。大部分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三、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
光合速率或称________________,是指一定量的植物(如一定的叶面积)在________________内进行多少光合作用,如释放多少氧气、消耗多少二氧化碳。
2.
____________光合速率=____________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
光强度。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强度达到全日照之前,光合作用已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速率,即光强度再增加,光合速率也不会增加。
4.
温度。光合作用是酶促反应,其速率受温度影响,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温度过高则酶的活性减弱或丧失,所以光合作用有一个____________温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一般温带植物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在0℃时,光合作用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十分微弱。
5.
CO2浓度。CO2直接影响碳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光合速率加快。
6.
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而任何一个因素的减弱都可能____________光合作用。
课时速练(限时8分钟)
1.
某夏日晴朗白天,大棚内CO2供应突然中断,植物叶肉细胞内的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 )
A.
升高、升高
B.
下降、下降
C.
下降、升高
D.
升高、下降
2.
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关于引起曲线各段环境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AB段:光照强度
B.
BC段:O2浓度
C.
CD段:CO2浓度
D.
DE段:光照强度
3.
近年来,建设温室大棚来种植草莓的农户越来越多,既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也提高了收入。下列相关措施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的是( )
A.
加盖蓝膜,阻止紫外光伤害植物
B.
增施有机肥,缩小大棚内昼夜温差
C.
薄膜上全天覆盖草帘,防止低温冻伤
D.
增设日光灯,延长光照时间
4.
为证实叶绿体具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
A.
光照、有空气
B.
光照、无空气、有NaHCO3
C.
黑暗、有空气
D.
黑暗、无空气、有NaHCO3
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2
知识清单
光反应
碳反应
一、1.
类囊体膜
氧
NADPH
载体
2.
H+
e-
NADPH
化学能
3.
还原剂
二、1.
叶绿体基质
卡尔文循环
2.
五碳糖
三碳酸
三碳糖
3.
ADP
有光
4.
合成糖
蛋白质
三、1.
光合强度
单位时间
2.
真正
表观(净)
3.
光饱和点
4.
加快
最适
完全停止
5.
空气中
6.
限制
课时速练
1.
C
2.
B
3.
D
4.
B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1
知识清单
1.
生物界的糖绝大部分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主要为绿色植物和蓝细菌。
2.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一样,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就其总反应式而言,光合作用恰好与细胞呼吸相反,但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呼吸的________________。
3.
细胞呼吸是一个____________反应,它将储存在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光合作用是一个____________反应,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并将能量储存在糖分子内。也就是说,光合作用是一个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一、关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哪里”的研究
二、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
光合作用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叶绿体有内、外两层膜,其内膜里面充满了浓稠的液体,称为____________。悬浮在基质中的是许多________________。类囊体是由膜形成的碟状的口袋,所有的类囊体连成一体,其中又有许多叠在一起,称为____________。组成类囊体的膜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叶绿素及其他光合色素存在于光合膜上。除了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外,光合膜上还分布了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多种________________。在类囊体的空腔内含有多种____________,这些酶与H2O的裂解有关。
三、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1.
叶绿体中含有多种色素,这些色素与光合作用有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色素是一类____________溶性物质,可以利用脂溶剂将它们从叶绿体中提取出来,并且将它们分离开来,达到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目的。
2.
步骤:制备滤液→制备滤纸条→____________→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观察实验结果→洗手。
3.
叶绿体中含有四种不同颜色的光合色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色素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是不同的,有些色素的含量会随着季节或者生理特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4.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____________的有机分子,它们分别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还有许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多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胡萝卜素为橙色,________________为黄色。
5.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______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用于有机物的合成。
四、光合色素吸收的可见光
1.
我们把看到的太阳光称为____________,它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便可分成红、橙、黄、绿、蓝、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颜色,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各种色素分子之所以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而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或被反射。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这种色素吸收____________光和____________光而几乎不吸收____________光,所以呈绿色。
课时速练(限时8分钟)
1.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 )
A.
黄光和蓝紫光
B.
红光和蓝紫光
C.
绿光和红光
D.
黄光和绿光
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及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B.
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C.
同线粒体一样,叶绿体的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
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
3.
下列有关高等植物叶绿体内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中含镁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
B.
叶绿体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
类胡萝卜素在红外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
D.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
4.
下列关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剂95%的酒精可以多加一些以保证色素被充分溶解
B.
利用层析液提取色素时要注意不能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C.
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多次画线,可以使色素分离得更明显
D.
距离剪角一端最近的是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其含量一般比叶绿素a少
5.
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
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B.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C.
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D.
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1
知识清单
1.
光合作用
2.
氧化还原
逆反应
3.
放能
吸能
二、叶绿体
基质
类囊体
基粒
光合膜
蛋白质
酶
三、1.
光合色素
脂
2.
点样
3.
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4.
镁
蓝绿色
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5.
可见光
化学
四、1.
白光
靛
紫
可见光谱
2.
蓝紫
红
绿
课时速练
1.
B
2.
B
3.
C
4.
D
5.
A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2
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
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反应的发生依赖叶绿体中的色素
B.
碳反应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
碳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CH2O)
D.
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是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2.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碳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碳反应只能在黑暗中进行
B.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碳反应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C.
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仅有光照强度,影响碳反应的外界因素只是CO2浓度
D.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H]和ATP,碳反应需要不止一种酶的催化
3.
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光照,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组别
光照时间(s)
放射性物质分布
1
2
大量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2
20
12种磷酸化糖类
3
60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A.
碳反应最初形成的主要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
B.
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C.
3-磷酸甘油酸可直接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
D.
实验结果说明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物是糖类和氨基酸、有机酸等
4.
植物细胞内不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
C.厌氧呼吸过程
D.需氧呼吸过程
5.
高温热害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高温热害使酶活性下降
B.
高温热害使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C.
高温热害使气孔关闭
D.
高温热害使光照强度降低
6.
如图所示为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反应增强,碳反应增强
B.
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叶绿体中C5的含量降低
C.
曲线中c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与光照强度无关
D.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
7.
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O2,③表示还原型辅酶Ⅱ(NADPH),④表示CO2
B.碳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
C.黑暗条件下,光反应停止,碳反应将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
D.增加光照强度或二氧化碳浓度,都可以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8.
为了探明臭柏幼苗在遮荫处理下的光合特性,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了75%遮荫处理下臭柏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
75%遮荫
自然条件
株叶面积(cm2)
3715
2856
总叶绿素(mg?g-1FW)
1.67
1.4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297
178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4.47
14.05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叶绿素中含量较多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的产物中用于碳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条件下胞间CO2浓度更低,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遮荫处理一段时间后,臭柏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1.
C
【解析】光反应的发生依赖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A正确;碳反应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正确;根据卡尔文循环可知,碳反应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C错误;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是光能→ATP和NADPH中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D正确。
2.
D
【解析】光反应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而碳反应在有光条件和黑暗中都可以进行,A错误;绿色植物细胞的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而蓝细菌等原核细胞的光合作用在光合膜中进行,B错误;影响光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影响碳反应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有水、无机盐离子等,C错误;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H]和ATP,碳反应需要多种酶的催化,D正确。
3.
C
【解析】由表格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A正确;由题意可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CO2中碳元素的去向,故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B正确;根据时间先后分析,3-磷酸甘油酸要先转化成12种磷酸化糖类,然后才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C错误;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光合作用除了产生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其他有机物,D正确。
4.
B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碳反应阶段消耗ATP,不产生ATP,A错误,B正确;需氧和厌氧呼吸都可以将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C、D错误。
5.
D
【解析】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使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下降,作物产量下降,A不符合题意;叶绿素不稳定,高温能使叶绿素分解,使光合速率降低,作物产量下降,B不符合题意;温度过高,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进而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光合速率下降,作物产量下降,C不符合题意;高温热害不会使光照强度降低,D符合题意。
6.
B
【解析】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增加,促进碳反应还原C3,碳反应增强,A正确;曲线中b点转向d点时,CO2浓度降低,CO2与C5固定生成C3的反应减弱,因此叶绿体中C5含量升高,B错误;曲线中c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也可能是温度等其它条件,与横坐标的影响因素无关,C正确;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c段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和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D正确。
7.
C
【解析】①表示O2,③表示还原性辅酶Ⅱ(NADPH),④表示CO2,A正确;碳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B正确;由于碳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的产物参与,所以光反应停止,碳反应也会停止,C错误;增加光照强度或二氧化碳浓度,都可以增加有机物的合成量,D正确。
素养提升
8.
(1)叶绿素a
NADPH和ATP
(2)光照强度大,净光合速率高,消耗CO2较快
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大
【解析】(1)叶绿素中含量较多的色素是叶绿素a,光反应的产物中用于碳反应的是NADPH和ATP。(2)自然条件下胞间CO2浓度更低,这是因为自然条件下相对于75%遮荫条件下光照强度大,净光合速率高,消耗CO2较快。通过比较表格内数据可知,75%遮荫处理一段时间后臭柏幼苗相对于自然条件下的臭柏幼苗,含有更多的叶绿素,株叶面积更大,所以产生的有利于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是总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大。第五节
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时1
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
1.
北方秋季,银杏、黄栌、红枫等树种的叶片由绿变黄或变红,一时间层林尽染,分外妖娆。低温造成叶肉细胞中含量下降最明显的色素是( )
A.
叶黄素
B.
叶绿素
C.
花青素
D.
胡萝卜素
2.
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
B.
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
C.
组成类囊体的膜被称为光合膜
D.
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
3.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
检测叶绿体色素在细胞内的分布
B.
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C.
准确测定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D.
测量叶绿体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
4.
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并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的位置应为( )
5.
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磨时加入少许CaCO3是为研磨更充分
B.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C.
层析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
D.四种光合色素中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
6.
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充分研磨后应立即加入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
B.
画滤液细线时应迅速地重复画线,保证滤纸条上有足量的色素
C.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
7.
下列有关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于叶绿体基质中
B.
叶绿素比叶黄素更易溶于层析液
C.
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绿光和蓝紫光
D.
叶绿体色素中的胡萝卜素为橙色
8.
温室或大棚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往往选择有颜色的玻璃,塑料薄膜或悬挂灯管补充光源,选择什么颜色最好?( )
A.
绿色、蓝色
B.
绿色、黄色
C.
红色、蓝色
D.
红色、黄色
9.
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实验的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B.
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色
C.
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
D.
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①和②差异都不大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10.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将容器置于阳光下)。
(1)该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O具有____________性,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原子来自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实验写出乙图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O2和18O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1.
B
【解析】树叶中除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其中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进入秋季天气渐凉,气温下降,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叶绿素含量减少,绿色变浅,叶黄素、胡萝卜素以及花青素的颜色显现出来,导致树叶呈现黄色或红色。
2.
C
【解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主要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而色素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组成类囊体的膜被称为光合膜,C正确;蓝细菌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3.
B
【解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结果是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目的是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故选B。
4.
B
【解析】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混合液中含4种色素,扩散后在滤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故答案为B。
5.
A
【解析】加入少许CaCO3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A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正确;由于叶绿体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所以层析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C正确;四种光合色素中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所以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最快,D正确。
6.
C
【解析】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应在研磨时加入,A错误;画滤液细线时,应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一到两次,B错误;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可使叶片研磨不够充分,导致提取到的色素较少,但色素没有被破坏,仍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C正确;叶绿素条带不会随层析液挥发消失,D错误。
7.
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素和叶黄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叶黄素的溶解度更大,B错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错误;胡萝卜素为橙色,D正确。
8.
C
【解析】植物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选C。
9.
C
【解析】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分子可以在滤纸上通过扩散而分开,A正确;光下生长的韭菜,其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橙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避光生长的韭黄,其叶绿体内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因此两组实验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色,B正确;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C错误;镁是叶绿素合成的原料,缺镁会使新的叶绿素分子的合成受阻,但对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影响较小,因此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①和②差异都不大,D正确。
素养提升
10.
(1)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
示踪原子
(2)水
(3)8∶9
【解析】在物质代谢的研究过程中,常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来跟踪研究物质代谢过程,其中放射性元素起示踪原子的作用。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中的氧原子完全来自水。通过化学计算可知,O2和18O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