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2
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
1.
海拉细胞不同于正常体细胞,它能够无数代分裂下去,下列属于其根本原因的是( )
A.
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B.
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
C.
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D.
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2.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
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C.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抑癌基因发生改变为原癌基因
D.
健康的饮食方式可降低细胞癌变的发生率
3.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
B.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够抑制细胞增殖
C.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
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4.
如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核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核染色体数目
B.
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
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
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5.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处于ab期的细胞含有染色单体
B.
bc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C.
cd时期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
de时刻才出现赤道板和纺锤体
6.
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7.
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
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
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8.
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而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癌症免疫疗法。回答下列问题:
(1)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较长时间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正常细胞就可能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该药物不可直接口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抗代谢药是一类化疗药物。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____________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基础达标
1.
B
【解析】海拉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这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A错误;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导致海拉细胞成为无限增殖细胞,故遗传物质改变是其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B正确;由于海拉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所以容易在组织间转移,但不是无限增殖的原因,C错误;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原因,不是其无限增殖的原因,D错误。
2.
C
【解析】适宜条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A正确;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癌细胞近似球形,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引起的,C错误;健康的饮食方式可降低基因发生改变,进而降低细胞癌变的发生率,D正确。
3.
A
【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正常的基因,A错误;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分化,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改变,因此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C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D正确。
4.
B
【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由于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数,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乙中ac过程代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5.
B
【解析】ab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bc期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cd段可表示DNA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粒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粒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C错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D错误。
6.
A
【解析】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在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1,在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2。故选A。
7.
D
【解析】由图示可知,乙组细胞中DNA数目在2C~4C之间,表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DNA的含量为2C和在2C~4C之间的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只有DNA含量为4C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长短与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相关,B正确;丙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不同阶段,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加倍,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已经完成复制的细胞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含有2C的子细胞,将使甲组细胞数目增多,D错误。
素养提升
8.
(1)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有无限增殖能力
能在体内转移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答出3点,合理即可)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
(4)间
【解析】(1)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
(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
(4)DNA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1
知识清单
1.
细胞表面积与____________的比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体积不能太大,否则无法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2.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细胞的有丝分裂经历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____________到下一次分裂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整个过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期(简称____________)和分裂间期。分裂间期包括DNA合成期(简称____________),以及S期前后的G1期和G2期。不同细胞的周期,时间长短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
根尖的培养→制作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注意:染色的染液为________________染液。
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1.
分裂间期。G1期,主要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以及核糖体的增生。S期,____________复制。G2期,合成M期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间期的时间总是____________分裂期。
2.
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以植物细胞为例,说明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1)前期。细胞核内染色质丝经螺旋缠绕形成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不同形态。每个染色体由两条并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由一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前期中较晚的时候出现了由丝状纤维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这些由微管蛋白形成的丝状纤维称为纺锤丝。此时,核膜、核仁开始解体。
(2)中期。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短一直到最小的程度,清晰地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染色体的着丝粒也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上。可以通过着丝粒的数目来确认染色体的数目。
(3)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为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________________拉向两极,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
(4)末期。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后,染色体伸展,呈现染色质状态。____________重新形成,____________出现,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3.
胞质分裂一般在末期开始,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含有纤维素的囊泡,囊泡聚集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由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进而产生两个新细胞。
4.
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为:第一,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G2期时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分裂前期,这一对中心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由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第二,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与植物细胞的不同,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环沟渐渐加深,最后____________为两个子细胞。
四、有丝分裂可保证细胞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____________,染色体的复制实质上是DNA的复制,因而在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课时速练(限时8分钟)
1.
图A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图B表示该动物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B中a、c两段发生了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B.
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图B的b或d时段
C.
图A中的甲→乙→甲为一个细胞周期,图B中的ab为一个细胞周期
D.
温度不影响图B中b段或d段的进行速率
2.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时,首先细胞质分裂成两份,然后细胞核一分为二
B.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细胞体积会越来越小
C.
受相对表面积的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D.
随着植物细胞的生长,DNA的数量越来越多
3.
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方法是检查它的( )
A.
DNA复制的方式
B.
是否出现星射线
C.
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
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式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1
知识清单
1.
体积
2.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一、结束
结束
M期
S期
各不相同
二、龙胆紫
三、1.
DNA
长于
2.
(1)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纺锤体
(2)赤道面
(3)纺锤丝
(4)核膜
核仁
3.
细胞板
4.
中心体
缢裂
四、DNA
课时速练
1.
A
2.
C
3.
C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2
知识清单
一、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
1.
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____________。
2.
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
癌细胞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在体内____________。正常细胞表面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粘连,不能自由移动。癌细胞表面这种蛋白质很少或缺失,易于从肿瘤上脱落。许多癌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容易在组织间转移。
4.
癌细胞还常常具有下面的特点:核形态不一,并可出现____________、双核或多核现象;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及分解代谢都____________,但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________________功能障碍,即使在氧供应充分的条件下也主要依靠糖酵解途径获取能量;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会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而肿瘤细胞即使堆积成群,仍然可以生长。
5.
正常细胞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6.
癌变的内因往往与__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__基因发生改变有关。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正常细胞周期所必需的。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其产物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迁移等。癌的发生往往与原癌基因的____________和抑癌基因功能的____________有关。
7.
癌变的外因称为________________。致癌因子有很多,包括物理因子,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化学因子,如吸烟时烟雾中的物质、亚硝酸盐等;生物因子,如某些病毒、细菌、霉菌等。
二、模型法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含量变化
三、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①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
②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
课时速练(限时8分钟)
1.
与正常细胞相比,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具有的特点( )
A.
细胞分裂次数不受限制
B.
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C.
细胞膜成分发生了改变
D.
出现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2.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不当的饮食会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为预防癌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长期食用( )
A.
绿色蔬果
B.
新鲜酸奶
C.
食用菌
D.
烤焦的食品
3.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
A.
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B.
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
C.
细胞膜向内凹陷
D.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2
知识清单
一、1.
癌细胞
2.
无限增殖
3.
转移
粘连蛋白
变形运动
4.
巨核
增强
线粒体
贴壁生长
接触抑制
5.
癌变
6.
原癌
抑癌
激活
丧失
7.
致癌因子
课时速练
1.
D
2.
D
3.
C
基础达标
1.
B
【解析】海拉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这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A错误;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导致海拉细胞成为无限增殖细胞,故遗传物质改变是其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B正确;由于海拉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粘连蛋白减少所以容易在组织间转移,但不是无限增殖的原因,C错误;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原因,不是其无限增殖的原因,D错误。
2.
C
【解析】适宜条件,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A正确;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癌细胞近似球形,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引起的,C错误;健康的饮食方式可降低基因发生改变,进而降低细胞癌变的发生率,D正确。
3.
A
【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正常的基因,A错误;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分化,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改变,因此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C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都可能引起细胞癌变,D正确。
4.
B
【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由于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数,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乙中ac过程代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和图乙中的de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5.
B
【解析】ab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不含染色单体,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bc期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正确;cd段可表示DNA复制完成后到着丝粒分裂前的时期,染色体数量不变,只有着丝粒分裂时染色体数量才加倍,C错误;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纺锤体出现在细胞分裂的前期,D错误。
6.
A
【解析】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在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1,在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2。故选A。
7.
D
【解析】由图示可知,乙组细胞中DNA数目在2C~4C之间,表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DNA的含量为2C和在2C~4C之间的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只有DNA含量为4C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长短与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数目成正相关,B正确;丙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不同阶段,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加倍,C正确;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已经完成复制的细胞继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含有2C的子细胞,将使甲组细胞数目增多,D错误。
素养提升
8.
(1)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有无限增殖能力
能在体内转移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答出3点,合理即可)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
(4)间
【解析】(1)抑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具有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表面发生了变化,如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
(3)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PD-1抗体是癌症免疫疗法药物的关键成分,由于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将会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水解,因此该药物不可以直接口服。
(4)DNA的合成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某种抗代谢药可以干扰DNA的合成,使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课时1
基础达标(限时15分钟)
1.
在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B.
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C.
y值越小,NaOH扩散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例越大
D.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2.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植物根尖的成熟区细胞来制作临时装片
B.
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
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地看到赤道面和染色体
D.
视野中的细胞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最清晰
3.
一个细胞周期中,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A.
DNA分子数加倍和染色体数加倍
B.
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C.
着丝粒分裂和赤道面出现
D.
核膜消失和纺锤体消失
4.
在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直接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 )
A.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D.
中心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5.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
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
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
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
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多糖功能增强
6.
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
B.
甲、丙两图所示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之比都为1∶2∶2
C.
甲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中心粒复制
D.
甲、乙、丙图所示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7.
某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12,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24,24,12
B.
24,0,24
C.
12,0,12
D.
24,24,24
8.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A.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和细胞质分裂方式
C.
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
染色体的解旋和染色体的分离
素养提升(限时5分钟)
9.
如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1)图甲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__段,分别指出图乙中1~5的名称:[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染色体、[5]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__________,消失于图__________。
(3)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甲中的2N=___________。
(4)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1.
C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故该实验的自变量为y,因变量为NaOH扩散的体积与总琼脂块体积之比,A错误;x的值与y值的大小无关,与扩散速率和扩散时间有关,B错误;y值越小,细胞体积就越小,相对表面积大,NaOH扩散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例越大,C正确;实验结果表明,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D错误。
2.
D
【解析】根尖成熟区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根尖过于酥软,不便于后续操作,B错误;赤道面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C错误;视野中的细胞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最清晰(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D正确。
3.
B
【解析】DNA分子数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在后期加倍,A错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都发生在前期,B正确;着丝粒在后期分裂,赤道面不是真实结构,不会出现,C错误;核膜在前期解体,而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D错误。
4.
B
【解析】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核糖体直接参与间期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参与细胞有丝分裂,C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错误。
5.
C
【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正确;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消耗ATP,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所以ATP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错误;由于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D正确。
6.
C
【解析】该生物细胞不含细胞壁,不可能是低等植物,A正确;甲、丙两图所示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分子数之比都为1∶2∶2,B正确;中心粒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而甲图所示细胞处于前期,C错误;甲、乙、丙图所示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确。
7.
B
【解析】染色体数为12条的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含有24条染色体、2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
8.
B
【解析】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在前期都会发生染色体的螺旋化,在后期都会发生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末期都会发生染色体的解螺旋化,A、C、D均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B正确。
素养提升
9.
(1)f→l
细胞板
核仁
纺锤丝
细胞壁
(2)C→E→D→A→B→F
C
A
(3)6
(4)D
1∶2∶2
【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图甲中f→l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乙中1是细胞板,2是核仁,3是纺锤丝,4是染色体,5是细胞壁。
(2)图乙中,A处于后期,B处于末期,C处于间期,D处于中期,E处于前期,F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C→E→D→A→B→F;染色单体随着DNA复制形成,随着着丝粒的分裂消失,所以染色单体形成于图C分裂间期,消失于图A后期。
(3)E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6条染色体,也含有6个DNA分子,因此甲图中的2N=6。
(4)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即图乙中的D细胞所处的时期;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之比为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