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47001079500000主备小组:第 3 组 组长: 组员:
共 案
个 案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
3.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教学难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02 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I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物质
神经冲动和电信号和神经递质
激素、C02、H*等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等化学物质一般进人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1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作用对象
效应器
特定细胞(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
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妻是内分泌腺
反应速度
迅速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作用时效
一般较短暂
I缓慢而持久
联系
I (1)都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神经调节直接或间接控制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又能 影响神经调节;(2)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
37.2℃左右口腔,、36.8℃左右腋窝,、37.5℃左右(直肠)。直肠处测得的数值最接近体温。
人体热量的来源和散出
①来源:主要来源是细胞中有机物不断氧化分解,释 I,放能量。
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骨骼肌和脑等。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在劳动或运动时,骨骼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出: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是通过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
①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炎热条件下I
兴奋)和冷觉感受器(寒冷条件下兴奋),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皮肤内毛细血管、平滑肌、立毛肌、肾上腺、
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协同作用.
体液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产热激素主要有甲状腺
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协同作用。
②体温恒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尽管机体避免散热,但在寒冷环境仍是产热与散热均比热环境多。
人体体温恒定的意义: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能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
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水盐平衡的含义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排出量和摄人量基本相等,缚
持相对平衡。
(2)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①水
来源:饮水、食物和自身物质代谢等
去路:排尿、出汗、呼吸和排便等
②无机盐
来源:食物和饮料等
去路:排尿和出汗等
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
水盐平衡调节机制的几点说明:
①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感受器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效应器是垂体后叶,但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渴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②参与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增加其对水的重吸收。
五 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C02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I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六、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学生报纸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