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0-30 11: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5189001109980000
共 案
个 案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讨论一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概述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难点: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内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类型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前者又包括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冻原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又包括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组成成分
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包括水、空气和无机盐等;能量指热能和阳光等。
(2)生产者。
①代谢类型: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②功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消费者。
①代谢类型: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②功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
①代谢类型:异养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②功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
2.关系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点,其四种成分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在食物链中,含有不同的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第二、三及更高营养级都是消费者。
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在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时要注意的要点
(1)空间性:一定的空间范畴。因为生态系统的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的自然区域,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生态系统。
(2)成分。
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②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③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④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⑤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数量。⑥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止一种。⑦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2.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
(1)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的情况: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会导致其他的生物数量都减少。
(2)“天敌”减少的情况: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会下降,直到趋于稳定,但结果比原来的数量要增大。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作为最高营养级的鹰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稳定。
共案
个案
板书设计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范围
概念
生态系统的种类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共案
个案
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学生报纸》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