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说出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举例说出群落的演替;
举例说出顶极群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现式学习与小组式学习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木还草”的政策方针。
2,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3、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4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
教材分析
《群落演替》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部分,前者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和正文表述,一方面介绍演替的类型和演替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材列举了许多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关注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本节最后讲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让学生了解和认同国家的有关政策及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群落演替的现象也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的联系,在学习中,通过对一些熟悉的事例进行分析,围绕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以动态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联系即可完成教学目标。
由搜集材料和实地考察的学习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汇报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从调查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教材第81页四幅图所反映的情况及时渗透到学生的汇报中,强调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促进、抑制、改造、重建)
教学意图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认识
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群落的定义?
设疑:各种各样的群落在地球上形成后,是不是一成不变了呢?
播放冰岛火山爆发的视频并组织学生讨论:1 .冰岛火山爆发后附近原有的生物是否还存在?2. 这一地区将来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吗?引出课题《群落演替》板书
观看视频,讨论。
复习提问,加深学生对群落概念的理解。由群落过渡到群落演替。
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案例,让学生大致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演替的过程
设疑: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结合图片,学生活动
第一小组学生汇报(学生话剧表演)
提问
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而是地衣?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取代地衣?
在森林阶段还能找都地衣,苔藓,草本和灌木么?取代的含义是什么?
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展示弃耕农田上演替过程的图片?
设疑
与导入呼应,这一地区将来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吗?
过渡
群落的演替是否只能发生在裸岩上?导出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学生活动
第二小组汇报
提问: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不同?
为什么内蒙古大草原上不能演替出森林?
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讨论问题观看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到黑板用纸板排出裸岩上演替的各个阶段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深入的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到黑板用纸板排出弃耕农田上演替的各个阶段
并强调演替过程中发生的取代是部分取代,不是完全取代。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演替的类型
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并能对具体实例属于哪种类型的演替作出准确判断
回答教师提问并思考,群落演替的结果是什么。
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演替的结果
群落演替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群落演替是不是永恒延续的呢?
根据探讨过程中所学到的关于群落演替的知识,发现新问题。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群落演替的结果:形成顶极群落。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在探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分析了由于火山爆发这一自然原因所引起的群落演替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
学生活动:
第三小组汇报
视频播放:游客录制的泥石流的发生过程。
观看、倾听、一起回答问题。
引起学生对身边自然环境的关注。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生物学和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同学们都总结得很好,我们具体来观看一下相关图片。
积极动脑、建言献策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拥护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等政策方针
面对以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按要求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调查后,写出小论文。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做到与自然和谐发展。
知识小结
延伸: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
羊绒衫的知识
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实地调查及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在学习了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以及学生明白了群落演替的过程后,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带着疑问听课——解决问题——再生问题”的良性循环,体现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又能获得成功的幸福感。
【训练案】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
人类活动对群落没有任何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
2、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下列动物最先出现的是:( )
A.哺乳动物 B.肉食性动物 C.植食性动物 D.杂食性动物
3、有关出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
A.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B.影响因素不同
C.起始条件不同 D.演替过程不同
5.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
A.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的方向 D.永远进行,无终止
6.(2004年高考全国卷)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种群与 b种群为竞争关系,a种群依赖b种群
B. a种群与 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种群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种群为 J型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7.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8.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 同 、 、 的关系,走 的道路。
(2)根据群落演替原理分析,如果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将会造成牧草的 ,引起 的减少,甚至消耗殆尽, 就会取而代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 按照不同于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