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 1-1:细胞生活的环境(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2 0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含氧量;
淡水;
一定的压力等等
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合人类生存?
所有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HIV攻击人的T细胞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细胞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生物
大多数细胞生活在
细胞外液中
阅读教材P2-P3,找出以下几个概念,并明确他们的关系。
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内环境、组织液、淋巴、血浆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态环境叫内环境。
体液
细胞内液(2/3):存在于细胞内的液体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外液
(内环境)
1/3
1.体液: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P2
脑脊液:在脑室中产生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相当于淋巴液,处于不断生产、循环和回流的平衡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废物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若其循环受阻,可引起脑积水或脑疝。
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上,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
并不是人体内的所有液体都为体液,也并不是除细胞内液外的所有液体都是细胞外液,
他们虽在人体内存储,但由于其所在器官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因此不能算作细胞外液,也不能算作体液。
比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
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的是(
)
A.唾液腺、垂体、肠腺
B.睾丸、汗腺、皮脂腺
C.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D.卵巢、胃腺、肝脏
C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1.血浆
P2


血浆
血细胞
纤维蛋白原
血清

其它溶质
血浆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
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
可止血和加速凝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2.组织液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手和脚上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即为组织液,呈淡黄色。
3.淋巴
又叫淋巴液,混悬有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可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于这些细胞来讲,淋巴就是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相互转化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毛细淋巴管壁
左右锁骨下静脉
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壁
P3
左右锁骨下静脉
1.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活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B.


C.


  D.


C
课堂练习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D
3.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液中的哪一部分增
加引起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质
B
P4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P4
图1-2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相同


存在部位
细胞种类
化学成分
组织液、血浆、淋巴异同点
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血管内
组织细胞
之间
淋巴管中
各种血细胞
体内各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等
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蛋白质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3.温度
1.渗透压
2.酸碱度
——
与微粒的数目有关
(吸水能力)
——
缓冲液的作用
——
影响酶的活性
(1)渗透压的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①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渗透压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越大
越小
越高
越低
如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KPa。
临床上把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叫做等渗溶液,如0.9%的NaCl溶液或者5%的葡萄糖溶液,前者又叫生理盐水。
低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可发生水肿,甚至破裂。
高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细胞在高渗溶液可发生脱水而皱缩。
(1)渗透压(血浆为770KPa)
用渗透压原理解释
例:质壁分离现象、
生理盐水的作用、
组织水肿等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1.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C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加
血浆蛋白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
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细胞
(2)酸碱度(
7.35~7.45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血浆
H2CO3
/
NaHCO3
乳酸
乳酸钠
H2CO3
CO2
+
H2O
肾脏排出体外
Na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呼吸
NaH2PO4
/
Na
2
HPO
4
(3)温度(37℃左右)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
影响酶的活性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细胞外液
细胞
外界
环境
内环境
P4
外界环境中的物质
食物
O2
CO2
废物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总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是人体实现物质交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O2和少量水
呼气
皮肤
水和无机盐
出汗
肾脏
水、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
排尿
课堂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气
D.氨基酸
2.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3.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能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
A
D
C
请完成课本P6练习



微碱性,pH7.35~7.45
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物质。如无机盐离子、营养物质(血糖、氨基酸、脂类、维生素)、蛋白质、激素、抗体、尿素以及溶解的CO2、O2等。
机体细胞生存的体内环境,细胞外液(实质是一种盐溶液)


血浆
成分与血浆基本一样
细胞之间的液体
大多数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组织液
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
成分与组织液、血浆基本一样
三者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渗透
汇入
渗透
渗透
小结:
组织液
(细胞间隙液)
血浆
淋巴
概念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包括
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态环境
水、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O2等等
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是一些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