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圈的组成成分
?
A.
大气圈底部
B.
水圈的大部
C.
岩石圈表面
D.
大象体内
2.
生物圈的涵义是:
?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
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D.
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层和水圈组成
3.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假若你所用的只有以下四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4.
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A.
需要适宜的
B.
只对一种物资起作用
C.
需要适宜的温度
D.
效率很高
5.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B.
C.
D.
6.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操作方法恰当的是
?
A.
下降镜筒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B.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C.
发现镜头有污点时,使用纱布进行擦拭
D.
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将标本往左上方移动
7.
以下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B.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C.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底部
D.
是各种生态系统彼此联系构成整体
8.
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
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
生物圈
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
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
C.
生物圈
号需要足够的水量
D.
生物圈
号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
9.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如果物像不清晰,应调节
?
A.
反光镜
B.
遮光器
C.
粗准焦螺旋
D.
细准焦螺旋
10.
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①②
11.
素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12.
如表是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酸雨是由真实的酸雨与清水混合配制而成的
B.
实验中可用胚根突破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C.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水酸性的增强,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
D.
减小实验的误差,每组应用等量的多颗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
13.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
观察颜色较浅且未经染色的标本应适当调暗视野
C.
观察体积较大的细胞,可直接使用高倍物镜
D.
欲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14.
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
?
A.
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
B.
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
C.
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
D.
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15.
下列现象中,不能够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
B.
秋天部分植物会出现落叶
C.
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
D.
流感病毒能快速复制繁殖后代
16.
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
B.
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D.
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
17.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科研人员在长白山的头道白河流域研究了与中华秋沙鸭生活在同一环境、且有关系的动物类群组成(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科研人员进行此项研究时使用了调查法
B.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图中的生物种类无关
C.
图中各种动物与秋沙鸭之间主要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
保护此区域的鱼类资源是增加秋沙鸭数量的途径之一
18.
如图为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分解淀粉
B.
唾液淀粉酶在
温度时活性最强
C.
温度
和
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
D.
温度由
到
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
19.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
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0.
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制效果,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中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
B.
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
、
浓度应相同
C.
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
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脉的输导功能。
22.
下面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图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
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
(2)图
中,对细胞进行染色,所用的染液是
?(填“碘液”或“酒精”)。
(3)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应先用
?倍镜观察。
(4)图
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
?(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3.
据图回答:
(1)甲图中表示目镜的是标号
?,镜头上的
表示
?。
(2)对光和开始观察时,通常选择甲图中标号
?的物镜,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范围广。
(3)乙图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和[
?]
?。
(4)乙图中,可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5)若图象由转换为,需转动[
?]
?更换物镜,通常还需要转动[
?]
?使物像更清晰。
24.
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光学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是
?。
A.取镜
B.观察
C.安放
D.对光
E.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需要通过调节[
]
?上光圈的大小和调整反光镜的角度来调节视野亮度。
(3)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还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4)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
(5)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为了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数目,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大象体内不在生物圈范围内。
2.
C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D
【解析】观图可知: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③④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据此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的目镜②和短的物镜③的组合。
4.
C
【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和
值的影响.食物的消化主要与消化酶有关,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
接近口腔的温度,此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号和
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对照组是1号试管,实验组是
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相同,
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已经转化成麦芽糖,
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酶的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故选B。
5.
A
6.
A
【解析】A.镜筒下降时,使物镜慢慢接近载玻片,此时两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A正确。B.对光时,首先要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视野较宽,便于下一步寻找物像,B错误。C.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C错误。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观察时物像偏向右下方,要将标本往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D错误。故选A。
7.
C
【解析】A、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B正确。
C、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C错误。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是各种生态系统彼此联系构成的整体,故D正确。
故选C。
8.
B
【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
号。生物圈
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
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
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
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故选B。
9.
D
10.
C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图示中①是盖,②是展,③是滴,④是撕(取材),据分析可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盖、染。故选项C符合题意。
11.
A
12.
A
13.
C
【解析】A.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A正确。
B.较浅且未经染色的标本透明度很高,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便于观察,B正确。
C.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错误。
D.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
14.
D
【解析】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故选:D。
15.
C
【解析】A、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表现的是生物的应激性;
B、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机器人不属于生物,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D、流感病毒快速复制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繁殖。
故选:C。
16.
B
【解析】A、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蜗牛,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故不符合题意;
B、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故符合题意;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滴一滴生理盐水,植物细胞会失水影响观察。故不符合题意;
D、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
B
18.
D
【解析】A.由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可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分解作用,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由曲线可知唾液淀粉酶在
温度时活性最强,B正确。
C.通过曲线比较可知,在温度
和
时的酶活性基本相同,C正确。
D.温度由
到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增强,由
到
的过程中酶活性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D。
19.
C
20.
D
第二部分
21.
参考实验设计方案如图:
【解析】把食用的芹菜放入稀释过的红墨水中,注意,茎菜有个特别地方这部分是它的叶脉不是茎。放置在阳光下,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观察到叶脉由下往上开始变红,最终整个芹菜叶片全部变红。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叶脉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22.
(1)
气泡
??????(2)
碘液
??????(3)
低
??????(4)
细
23.
(1)
①②;放大
倍
??????(2)
⑤
??????(3)
④;目镜;⑥;物镜
??????(4)
⑦;遮光器;⑧;反光镜
??????(5)
⑤;转换器;③;细准焦螺旋
24.
(1)
ACDBE(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桌面,收好显微镜)
??????(2)
遮光器
??????(3)
??????(4)
右上方
??????(5)
和
/(
倍的目镜和
倍的物镜)(可换位)
第1页(共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