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冲刺卷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1 19: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表面
C.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岩石圈
2.
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
A.
生物圈
B.
大气圈的底部
C.
岩石圈的表面
D.
水圈的大部
3.
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遮光器和目镜
B.
遮光器和物镜
C.
遮光器和反光镜
D.
目镜和物镜
4.
如果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设相矛盾时,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
A.
修改假设
B.
修改实验数据
C.
重新进行实验
D.
进一步查找资料
5.
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
A.

B.

C.

D.

6.
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B.
低倍镜观察时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C.
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
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
7.
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内的是
?
A.
大气圈的底部
B.
水圈的大部
C.
岩石圈的表面
D.
岩石圈的底部
8.
生物圈是指
?
A.
有生物生活的地方
B.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C.
地球上全部生物
D.
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9.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物像有关的是
?
A.
物镜和目镜
B.
载物台和遮光器
C.
通光孔和遮光器
D.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10.
在显微镜的以下镜头中,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⑥
D.
②⑤
11.
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
大气圈的底部
B.
水圈的大部
C.
岩石圈的表面
D.
大气圈的顶部
12.
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
B.
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
C.
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
D.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
13.
在观察同一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四组显微镜中,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B.
C.
D.
14.
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蒲公英的花粉颗粒,观察到下图中甲、乙两个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B.
向右移动装片可将甲视野调换成乙视野
C.
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D.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乙视野比甲视野亮
15.
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
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
B.
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C.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D.
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
17.
小明为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
分钟,记录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第二天蚂蚁活动最频繁
B.
前蚂蚁没有活动
C.
蚂蚁活动频繁
D.
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活动频繁
18.
1.某同学对生物学知识很感兴趣,做完鼠妇实验后,很想探究以下几个问题,下列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观察法研究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进入教室属于哪种反射
B.
使用调查法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
C.
使用实验法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D.
使用文献法查阅白血病的病因
19.
下列现象中,不能够反映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触碰含羞草叶片后会合拢
B.
秋天部分植物会出现落叶
C.
机器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
D.
流感病毒能快速复制繁殖后代
20.
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
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
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
使用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脉的输导功能。
22.
对照如图,回答使用显微镜的有关问题
(1)对光时转动[
?],使(“低倍”或“高倍”)
?物镜对准通光孔。
(2)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碰到载玻片。
(3)可用于调节光线的结构是:
?和
?。(填文字)
(4)能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是
?。
23.
如图为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它的结构与功能,完成下列各题(括号内填标号)。
(1)有成像功能的结构是[
?]
?和[
?]
?。
(2)对光时,在做好准备步骤的基础上,再转动[
?]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
?]
?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转动[
?]
?能使镜筒大幅度升降。
(4)显微镜的目镜有

两种,物镜有

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
?。
(5)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暗,这是为什么?
?。
(6)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字,你知道玻片上写的是什么吗?
?。
24.
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观察时应先选用
?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2)若选用
的目镜和
的物镜,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可以转动[
?]
?。
(4)观察过程中,已经找到物像,但发现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
?]
?。
(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在比较暗的实验室里,应选用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和
?(填“大光圈”或“小光圈”)。
(6)小明观察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故选:C。
2.
A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A。
3.
D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选:D。
4.
B
5.
A
6.
A
7.
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岩石圈的底部不在生物圈范围内。故选D。
8.
B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9.
A
【解析】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载物台主要是放置标本,载物台的中央有通光孔,有利于反光镜反射的光线透过,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清晰。故选A。
10.
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因而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①目镜和图中的④物镜放大倍数最小。故①和④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11.
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环境包括维持生命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选D。
12.
C
13.
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显微镜放大
倍,
显微镜放大
倍,
显微镜放大
倍,
显微镜放大
倍。四台显微镜中只有
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所以
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最多。
14.
C
【解析】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
(倍),A错误;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甲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并转到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不清晰时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将甲视野调换成乙视野,B错误;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C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的放大倍数越小,体积变小,视野变得越亮,甲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甲的视野应比乙亮,D错误。
15.
C
【解析】A、黄鹂、白鹭属于动物,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B
【解析】A、蜗牛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蜗牛,而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故不符合题意;
B、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故符合题意;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滴一滴生理盐水,植物细胞会失水影响观察。故不符合题意;
D、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
C
【解析】分析观察结果可见:第二天蚂蚁活动最不频繁,A错误;
表中没有
前的数据,无法说明
前蚂蚁没有活动,B错误;
分析观察结果可见:
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
分析观察结果可见:蚂蚁下午的活动比上午的活动频繁,D错误。
18.
A
【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出生以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需要通过实验法进行探究,如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也需要实验法,故A错误,C正确;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使用调查法,故B正确;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方法。白血病的病因可以使用文献法查阅,故D正确。故选A。
19.
C
20.
C
第二部分
21.
参考实验设计方案如图:
【解析】把食用的芹菜放入稀释过的红墨水中,注意,茎菜有个特别地方这部分是它的叶脉不是茎。放置在阳光下,随着时间推移可以观察到叶脉由下往上开始变红,最终整个芹菜叶片全部变红。这个实验很好地证明叶脉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22.
(1)
转换器;低倍
【解析】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白亮的视野;表明对好光了。
??????(2)
物镜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时,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
??????(3)
遮光器;反光镜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用到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4)
薄而透明
【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3.
(1)
①;目镜;④;物镜
??????(2)
⑩;反光镜;①;目镜
??????(3)
⑨;粗准焦螺旋
??????(4)
目镜
、物镜
??????(5)
光线被遮住
??????(6)
24.
(1)
低倍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先用低倍的物镜找到物像,需要时再换高倍的物镜。
??????(2)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3)
②;转换器
【解析】转换器上安装有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
??????(4)
⑦;细准焦螺旋
【解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⑦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了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5)
凹面镜;大光圈
【解析】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6)
左上方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第8页(共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