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医生在有的胃肠病患者体内发现了近百条蛔虫。请问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
?
A.
胃
B.
肺
C.
大肠
D.
小肠
2.
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液泡
3.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传染病学看,该病毒是病原体
B.
将患者或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C.
该病毒以分裂的方式繁殖
D.
该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4.
下列动物特征与动物类群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体表有刺细胞——腔肠动物
B.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环节动物
C.
身体和附肢分节——节肢动物
D.
体表有角质层——线形动物
5.
某同学猜测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他捉了两只蝗虫,一只把腹部放在水里,一只把头部放在水里,一段时间后腹部放在水里蝗虫死亡,另一只生命活动正常。他用了
?研究方法验证了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解剖法
D.
比较法
6.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煤主要是由古代
?的形成的。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
7.
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分解有机物
B.
呼出二氧化碳
C.
消耗氧气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
下图为显微镜下蚕豆叶下表皮气孔的开闭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状态数量多,不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B.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
D.
状态数量多,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9.
下列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自身服务的实例的是
?
A.
某些病毒可制成杀虫剂
B.
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
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
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10.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11.
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由于水中大量繁殖的植物是
?
A.
蕨类
B.
藻类
C.
苔藓
D.
种子
12.
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毁坏了鬼针草
B.
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
C.
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3.
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
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①③
14.
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
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C.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死亡率
D.
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1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为翼
③体内有气囊
④胎生哺乳
⑤体温恒定
⑥变态发育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
16.
某同学建立了如图生物分类表解,表解中①②③可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A.
水稻
酵母菌
甲流病毒
B.
草履虫
醋酸杆菌
衣藻
C.
水稻
枯草杆菌
乙肝病毒
D.
马尾松
青霉
醋酸杆菌
17.
下列有关鱼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鳃丝呈鲜红色,是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
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C.
鲨鱼、带鱼、章鱼都是常见的海洋鱼类
D.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
18.
人体完成“运球投篮”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多组肌肉参与
B.
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C.
只需肘关节参与
D.
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19.
病毒、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以下关于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
B.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
细菌有氧无氧都可以生活,但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
20.
下列组合中,属于真菌的是
?
A.
灵芝、香菇、酵母菌、青霉
B.
酵母菌、霉菌、大肠杆菌、猴头菌
C.
曲霉、木耳、乳酸菌、灵芝
D.
肺炎球菌、青霉、霍乱弧菌、牛肝菌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
(2)用手轻抚蚯蚓腹部,感觉粗糙,是因为腹面有许多
?,这种结构与蚯蚓的
?有关。
(3)从外形上判断蚯蚓前后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是
?。
(4)实验后,怎样对蚯蚓进行处理?
?。
22.
如图是有关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类动物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中的毛细血管,
类动物用肺呼吸,
?辅助呼吸。
(2)图中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填字母)
?类动物。
(3)
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
?呼吸,在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4)
类动物的牙齿出现了
?的分化,从而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
23.
下式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其中,
为
?,
为
?,
为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淀粉
B.煮沸淀粉
C.除去二氧化碳
D.使叶绿素溶于酒精
(3)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
A.所有绿色部分
B.整个植物体
C.只有茎和叶
D.只有绿叶
24.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发生在玉米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结构[
]
?中,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图乙玉米植株叶片的
?作用制造,再通过筛管运输到玉米种子中储藏。
(2)图乙中若
为二氧化碳,
为氧气,这一生理活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3)贮藏玉米种子时,应保持低温干燥,是为了降低
?作用的强度,该作用的实质是分解
?,释放能量。
(4)据资料显示,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
通过
?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蛔虫是一种寄生在消化道内的寄生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成虫产大量的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经七天后发育成侵袭性虫卵,蛔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
2.
B
【解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所以刚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储存久了会发热,小麦种子中完成这种能量转化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故选B。
3.
C
【解析】A.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是病原体,故A正确。
B.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将患者或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故B正确。
C.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故C错误。
D.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故D正确。故选C。
4.
B
5.
A
【解析】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某同学猜测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他捉了两只蝗虫,一只把腹部放在水里,一只把头部放在水里,一段时间后腹部放在水里蝗虫死亡,另一只生命活动正常。他用了实验法研究方法验证了蝗虫的呼吸器官在腹部。
6.
C
7.
D
8.
B
9.
B
10.
D
【解析】由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1.
B
【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题中描述的应该是藻类植物。可见B符合题意。
12.
B
【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途径很多,各种植物传播种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这正体现了植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有些植物的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黏液,能够黏附在动物的体表传播,有些植物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或果肉,能够诱使动物来吃,果实被吃下后,不少种子能够随粪便排出而传播。
13.
C
【解析】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
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汽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故选:C。
14.
D
【解析】A、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征,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A正确。
B、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B正确。
C、胎生、哺乳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C正确。
D、胎生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而不是产仔率,D错误。
15.
C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鸟类的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起,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莺和燕都属于鸟类因此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⑤体温恒定。
16.
C
【解析】根据图示,①中有叶绿体,所以①应该是绿色植物,②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可以断定②是细菌,③无细胞结构,所以可以推测③是病毒,所以根据分析:
A、酵母菌为真菌,不是细菌,②不符合,所以A不符合题意。
B、草履虫中叶绿体,所以①不符合,B不符合题意。
C、水稻为植物,枯草杆菌为细菌,乙肝病毒无细胞结构,可见C符合题意。
D、青霉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醋酸杆菌为细菌,有细胞结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
C
【解析】A、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呈鲜红色,正确;
B、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正确;
C、鲨鱼、带鱼都是常见的海洋鱼类,而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错误;
D、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四大家鱼,正确。故选:C。
18.
C
19.
D
【解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A错误;
B、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B错误;
C、细菌和真菌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大肠杆菌分解粗纤维产生维生素,D正确。
20.
A
第二部分
21.
(1)
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2)
刚毛;运动
【解析】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
??????(3)
环带
【解析】蚯蚓身体细长约由
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
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蚯蚓的前、后端可以直接确定,因为环带靠近身体的前部。
??????(4)
放归合适的自然环境
【解析】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它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对植物生长有好处,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它排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它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饲料和食品;还可利用它来处理有机废物。所以我们要爱护蚯蚓,实验后,应将放归合适的自然环境。
22.
(1)
鳃;皮肤
【解析】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是呼吸时气体交换的部位;
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2)
【解析】
是鱼类,生活在水中,产卵和受精都在水中进行;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水中产卵,水中受精;
鸟类,
是哺乳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其产卵、受精都脱离了水的限制;
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此,上述动物的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的有
。
??????(3)
肺
【解析】
是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4)
门齿、犬齿、臼齿
【解析】
类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23.
(1)
二氧化碳;叶绿体;氧气;碳
氧
【解析】光合作用反应式为:,所以
为二氧化碳,
为叶绿体,
为氧气。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大多要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各种燃料时也要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碳氧平衡)。
??????(2)
D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3)
A
【解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素呈现绿色,所以植物体的绿色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4.
(1)
胚乳;光合
??????(2)
碳—氧(二氧化碳和氧气)
??????(3)
呼吸;有机物
??????(4)
蒸腾
第1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