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2.2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2课时)课件(15+25张ppt)+学案(部分答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2.2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2课时)课件(15+25张ppt)+学案(部分答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3 11:59:54

文档简介

第2章
细胞的结构
第1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学习目标:1.在细胞学说提出的科学史学习中,体会实验和思维对科学发现的作用,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2.通过活动“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理解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3.领会细胞学说的含义,通过实例的学习,初步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观念)
4.通过半透膜透过性探究活动,类比推测细胞膜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5.通过分析有关科学史资料说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和结构特点,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细胞膜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
6.搭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发展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
课堂自学、夯实基础:
一、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1、生物体由细胞构成:请阅读课本后归纳一下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并总结细胞学说的内容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M.J.施莱登: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
细胞学的发展,离不开显微镜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
2、根据课本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可举例说说多样性和统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说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注意事项:
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的定性判断:
目镜:镜头
(长或短)放大倍数小,镜头
(长或短)放大倍数大。
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
,镜头短放大倍数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距离远放大倍数小。
3.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4.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物体的

,而不是面积。
5.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个细胞,表明该细胞的实物在左下方,需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才能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规律总结:光学构件上异物的判断
异物消失(或随之移动)→异物在目镜上
发现异物→换目镜(或转动目镜)
异物不消失(或不随之移动)→换物镜→
异物消失→异物在物镜上
异物不消失→移动玻片→异物移动→异物在玻片上
特别提醒:反光镜上的异物,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
二、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半透膜的特性是什么?请根据半透膜的特性,推测此实验讨论问题找中1、2、3题的答案。
半透膜的特性是:
1:
2:
3:
2、你认为细胞膜是否为半透膜呢?细胞膜和透析膜的功能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3、磷脂有什么样的特性?请根据磷脂的特性,尝试绘画出磷脂在水面上和水面下可能会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4、膜蛋白有什么样的特性?请根据课本P31页内容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膜蛋白的功能。
5、胆固醇有什么样的特性?在动物细胞中是如何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的?
5、生物膜有何结构特点?请根据辛克和尼克尔森理论,尝试画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6、所有细胞都有细胞壁吗?请总结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功能和特性。
自学自评、深化理解:
1、判断正误
(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3)细胞学说的提出,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4)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然后直接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观察(

(5)高倍镜观察物像时,不可通过粗准焦螺旋调节物像清晰度(

(6)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需先上升镜筒,以免物镜与装片挤压损坏(

(7)原核细胞中不含DNA(

(8)单细胞生物均为原核生物(

(9)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

(10)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性屏障(

(11)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任何对细胞有害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12)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细胞膜内、外侧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14)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15)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而磷脂分子是静止的(

(16)磷脂分子由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构成,都含C、H、O、N、P五种元素(

2、自我检测
1、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
B.菲尔肖认为:新细胞不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D.细胞学说的观点迄今为止仍是完美无瑕的真理
2、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质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质膜中还有少量的糖类
C.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
D.在组成质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3、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4以半透膜为实验材料进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用半透膜模拟的是生物膜
B.实验中烧杯中的溶液变蓝色
C.B组烧杯中的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D.实验结果推测生物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5、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
概念建构、疑难点拨:
一、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科学家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2、鞘磷脂
鞘磷脂是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的磷脂,其分子不含甘油,是一分子脂肪酸以酰胺键与鞘氨醇的氢基
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是具有脂肪族长链的氨基二元醇。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有长链脂肪烃基构成的硫水尾和两个羟基及一个氨基构成的极性头鞘磷脂含磷酸,其末端烃基取代基团为磷酸胆碱酰♂醇胺。人体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鞘磷脂,由鞘氨醇磷酸胆碱构成。神经鞘磷酯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磷酯。它常与卵磷脂并存细胞膜外侧
上所述,从上述类型中可见,磷脂酰肌醇中没有N元素,教材中讲述的磷脂一般是统主要是指磷脂酰胆碱,也就是卵磷脂,含有C、H、O、Ⅳ、P元素
自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常见的磷脂种类(共15张PPT)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细胞学说的创立说明科学和技术有怎样的关系?
一、生物体由细胞构成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胡克(英国)
胡克使用的显微镜
胡克观察到的软木细胞
施莱登
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施万
提出观点
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菲尔肖
提出观点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提出观点
1838年
1839
1855
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细胞学说:
意义:1、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1
2
3
2、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
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细胞------绝大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其中,如果要观察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要用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科学发现的特点
技术性: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
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长期性: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合作性: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
同努力的结果。
继承性、修正性: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
科学发现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需要理
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直径
1.
细胞的大小各不相同
最大的如鸵鸟蛋的卵黄,直径可达10cm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直径一般为100nm左右
(通常细胞大小以微米计)
人体内最长的是神经细胞最长可达1m
人体内最大的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200μm(0.2mm)
问题1:你能说出这些细胞的名称?
胰岛细胞
平滑肌细胞
神经细胞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
细胞种类
问题2: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
细胞结构生物
真菌
动物
植物
细菌
蓝细菌
放线菌
支原体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酵母菌
各种霉菌
食用真菌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把细胞初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所有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病毒这样的非细胞生物,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所有代谢活动如消化、排泄和遗传等,均在单个细胞内进行。
3、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共同执行某一功能,每个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的代谢系统,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完善离不开单个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谢谢!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反馈练习、知识巩固:
(一)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1、2题。自然界的生物千差万别、种类繁多。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直到17世纪中叶,第一台光学显微镜制成后,科学家才发现细胞。在历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生物学研究进入了更丰富的细胞学研究领域。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一词最早由罗伯特·胡克命名
B.施莱登和施旺的观点构成了完善的细胞学说
C.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局限,细胞学说建立的背景只限于动植物
D.“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已经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伴随着细胞学说的创立,人们能够从微观领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其重要依据是(

A.细胞的功能都相同
B.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
C.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构成
D.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3、4题。细胞学说创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科学家借助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细胞和单细胞生物,发现其形态多种多样,体积差异较大。
3.下列对细胞大小、形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的卵细胞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B.细胞体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C.神经细胞的长度可超过1m
D.棉花细胞呈纤维状
4.多细胞生物的个体能生长,主要依靠组成生物体细胞的(

A.数目增多
B.体积增大
C.间隙增大
D.物质积累增多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5、6题。
科学家发现,虽然自然界的细胞多种多样,但一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根据其细胞内特有的结构将细胞区分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两大类。
5.下列各组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变形虫
B.酵母菌
C.小球藻
D.破伤风杆菌
6.下列结构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被膜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7、8题。
微观领域的细胞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绝大多数的细胞由于太小而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所以我们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7.使用高倍镜观察与用低倍镜观察时相比,视野的明暗情况、细胞数目和大小依次为(

A.暗、多、小
B.暗、少、小
C.暗、少、大
D.亮、多、大
8.在低倍镜视野中已清楚找到了物像,若换用高倍镜观察,通常需调节(

A.光圈和细准焦螺旋
B.光圈和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三)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9.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巨大,据统计成年人大约由2×10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共同点是(

A.形态相似
B.大小相似
C.功能相似
D.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10.自然界的生物多由细胞构成。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细菌具有细胞结构
B.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相似的结构
C.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核糖核酸
D.细胞是大多数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1.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生物包含数量不等的细胞但自然界中也存在部分生物由单个细胞构成。下列细胞就是完整生物体的是(

A.变形虫细胞
B.植物根尖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动物的神经细胞
12.生物体往往通过不同功能的细胞来完成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下列关于细胞和生物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鸟类的飞翔离不开肌肉细胞
B.红细胞的双凹圆饼状与其携带氧气的功能无关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可以脱离细胞
D.动物体内的单细胞均能完成消化、排泄和遗传等所有生命活动
13.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胞学说”创立意义的是(

A.将研究深入到微观领域
B.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揭示了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使动植物结构统一起来,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14.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的视野最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要观察到丁图,需将乙图的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若在丙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丁即可看到清晰的物像
(四)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15.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中,仅有死亡细胞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结构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D.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物质含量不同
16.红萝卜细胞中含有紫红色的色素。将红萝卜切条放到清水中,清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但如果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A.催化功能
B.识别功能
C.流动性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17.一些膜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径,水等小分子和离子可以自由通过,而一般的大分子物质无法通过,这种膜称为半透膜。利用半透膜进行的“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实验组静置12h后,透析袋内的溶液变蓝
B.淀粉实验组静置12h后,透析袋外的蒸馏水无明显颜色变化
C.该活动说明,葡萄糖分子和碘可以透过半透膜,而淀粉分子无法通过
D.葡萄糖实验组静置12h,在蒸馏水中直接加人本尼迪特试剂后,出现红黄色沉淀
(五)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18.典型的细胞膜由多种分子构成,其最可能的组成是(

19.构成生物体需要许多不同种类的元素。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元素是(

A.C、H、O、S
B.C、H、O、N、S
C.C、H、O、S、P
D.C、H、O、N、P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20~22题。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它们共同控制物质的进出,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
动有序进行。
20.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

A.运输物质
B.催化反应
C.提供能量
D.识别信息
21.下列对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头部是脂肪链
B.尾部含N和P元素
C.头部非极性,尾部极性
D.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亲脂性
2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脂双层两层中的磷脂分子含量不同
B.细胞之间的识别主要决定于磷脂分子
C.动物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具有保持细胞膜稳定性的功能
D.由于胆固醇分布的特点,细胞膜内侧磷脂分子的活动性较外层弱
23.根据磷脂分子的化学特性,将磷脂分子放入到水环境中,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是(

24.植物的花粉四处飞扬,却只有落在同种植物的柱头上才会萌发,落到其他植物的柱头上不会萌发。
经研究发现,以上事实是由于细胞之间存在着识别作用,与这种识别作用有关的物质是(

A.多糖
B.磷脂
C.糖蛋白
D.胆固醇
(六)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25.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的结构时,发现脂溶性的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是选择透性膜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上结合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D.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的
26.生物学研究时,常用示意图对具体结构进行简化分析,如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
B.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都由①构成
C.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
D.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定的流动性
27.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
B.细胞膜失去保护功能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8.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膜是它的边界,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a.
:位于细胞膜的
.
b.
:其中①具有
性,②具有
性;
c:
全部或部分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2)除图中所示成分外,细胞膜中还具有
成分,使细胞膜比较坚实。
(3)该模型被称为
模型。
(七)细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细胞的外层结构。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29~31题。
细胞壁是一些细胞具有的结构,如植物细胞、大多数原核细胞和真菌细胞,但其组成成分有差异。
29.下列生物或细胞不具有细胞壁的是(

A.豌豆叶表皮细胞
B.骨骼肌细胞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30.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的是(

A.磷脂
B.蛋白质
C.淀粉
D.纤维素
31.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均具有细胞壁
B.细胞壁与化学信号传递无关
C.细胞壁与细胞的选择透性有关
D.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32.人体内的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都掌管着重要的功能。它们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磷脂的含量不同
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33.硏究发现,植物细胞以油滴方式贮存油,每个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34.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其他分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下列最可能体现这功能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胆固醇
B.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
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
D.组成细胞膜的氨基酸分子
35.下列生物体中,可以用纤维素酶去除其细胞最外层结构的是(

A.人的成熟红细胞
B.苹果果肉细胞
C.草履虫细胞
D.变形虫细胞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5~7题
科研人员对于生物膜模型的研究经历了漫长历程。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借助电子显微镜及优化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细胞膜的超微结构才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36.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时,蛋白质镶部分或全部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
C.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
D.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磷脂双分子层
37.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
B.②既有水溶性部分又有脂溶性部分
C.③是胆固醇,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④是蛋白质,与膜的选择透性有关,但与流动性无关
38.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中的两层磷脂分子的流动性相同
B.温度升高导致细胞膜厚度变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C.每个细胞的表面都有细胞膜把细胞与周围的环境分隔开
D.不同细胞细胞膜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膜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39.科学家利用冰冻蚀刻实验,观察到了细胞膜断裂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侧的磷脂分子呈对称分布
B.a、b两侧分别对应细胞的内侧和外侧
C.图中断裂的是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
D.图中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的蛋白质仅具有亲脂性
40.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课题: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2)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3)实验原理:
(4)实验材料:细胞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nL的细胞膜样液,
第三步:
(6)实验现象:
(7)实验结论:
41.如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

具备的识别功能相关。
(2)图中3是
。构成细胞膜结构的基础是【

(3)图中结构
(填数字)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生理功能的差异。
(4)将动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吸水膨胀,【1】的面积变大,厚度将变小,这说明细胞膜具有
。但是植物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后,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膜外面有
的保护。
(5)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说明:课堂自学、夯实基础答案都在配套课件中
反馈练习、知识巩固答案:
1-5
BDBAD
6-10
DCADC
11-15
AACAC
16-20DDCDC
21-25
DBACD
26-27CD
28
(1)糖蛋白
外侧
磷脂
亲水
疏水(亲脂)
蛋白质
(2)胆固醇
(3)流动镶嵌
29-30
BD
31-35
DBBBB
36-39ADDA
40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
(5)第二步:向乙试管中滴加2mL的蒸馏水第三步:向甲、乙试管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6)甲试管中液体变为紫色,乙试管中液体无颜色变化
(7)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41(1)【2】糖蛋白
(2)蛋白质【1】磷脂双分子层
(3)2和3
(4)流动性细胞壁
(5)选择透性
39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