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2课时)课件(19+21张ppt)+学案(含习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2课时)课件(19+21张ppt)+学案(含习题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3 12:00:2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一)
单细胞动物的呼吸现象和呼吸作用
O2
细胞内
O2
+


+

+
CO2


CO2
呼吸作用(本质)
呼吸(现象)
细胞内
+


+

CO2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
呼吸和细胞呼吸
O2
O2
呼吸(现象)
呼吸器官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呼吸器官
CO2
气体运输
+
“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区别?
“呼吸”是指生物体或细胞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思考
“呼吸”是“呼吸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呼吸过程吸入的氧气,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是“呼吸”的继续。
“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联系?
思考
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
营养方式:异养
代谢方式:兼性厌氧型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b.
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多少。
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想一想,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什么用处?)
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及CO2产生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当中过渡颜色是绿色。当溶液中溶有CO2时,其颜色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
当溶液中溶有CO2时,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灰水变浑浊。
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会产生CO2
吗?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多
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多?
Ⅱ.酵母菌是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
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会产生CO2,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Ⅱ.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
材料用具:酵母菌菌种,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澄清石灰水,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导气管,量简,滴管,橡皮塞, 橡皮球等.
实验步骤:
a.用开水配制5%的葡萄糖溶液200mL,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配制成配母菌溶液(原因?)
b.用注射器分别吸取100mL配母菌溶液注入带有橡皮塞并抽去空气的锥形瓶A和锥形瓶B(如图)(原因?)

c.另取两只锥形瓶.各注入100mL澄清石灰水。另取一只锥形瓶,注入100mL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作用?

10%的NaOH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A
B
10%的NaOH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d.
如图:将装置(甲-有氧下)连通橡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装置(乙-无氧下)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原因?)
。然后将以上两装置放到25℃一35‘C的环境中培养8~10h
(作用?)
气泵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A
B
10%的NaOH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e.
(Ⅰ)观察检测并记录CO2的产生:当B瓶也连通澄清石灰水后,观察记录石灰水变混浊的情况。
气泵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A
B
e.(
Ⅱ)观察检测酒精的产生:在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1号、2号干净的试管中,在1号、2号试管中各滴加o.5ml溶有o.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作用?)
1
2
2mL酵母菌
o.5ml溶有o.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且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并且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Ⅱ、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
10%的NaOH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2、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2,
无氧呼吸产生少量CO2。
实验结论:
1、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
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1.用酵母菌酿酒时,向原料中通入足够的空气,酵母菌数量和酒精的产生分别是( )。
A死亡和增多      B增多和不再产生
C增多和增多      D死亡和不再产生
2.下图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A吸收O2
B吸收CO2
C检测酒精的产生
D检测CO2的产生
10%的NaOH溶液
酵母菌培养液
澄清的
石灰水
B
B
3、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活酵母,
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A
B
C
D
加入葡萄糖和水
加入葡萄糖
加入水
加入葡萄糖和水
并不断搅拌
A(共21张PPT)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二)
问:1、什么是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的意义是什么呢?
3、细胞呼吸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请阅读课本91-93页内容,思考上述问题。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小分子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主要)
C6H12O6
需氧呼吸怎样进行?
2丙酮酸

6CO2
4[H]

2ATP


2ATP


6H2O
20[H]
12H2O
6O2


28ATP

线粒体
细胞溶胶



总反应式:
C6H12O6
+6O2+6H2O
6CO2+12H2O+能量
3、过程:
2、场所:
1、原料:
细胞溶胶
葡萄糖等有机物
线粒体(主要)
需氧呼吸
(30%)ATP
热能

指细胞在氧参与的情况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什么是需氧呼吸?
需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也是通常所指的细胞呼吸形式。
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B
2、在需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  )
A.[H]传递给O2生成水
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
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B
厌氧呼吸
1.过程
☆与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糖酵解)
C6H12O6

2CH3COCOOH
+4
[H]
+
能量
(丙酮酸)
(少量)
场所:细胞溶胶

场所:细胞溶胶
C6H12O6
能量(少量)
2丙酮酸
(2C3H4O3)
4[H]
2C2H5OH(酒精)+2CO2


2C3H6O3(乳酸)

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厌氧呼吸
如:酵母菌、绝大多数植物细胞
如:乳酸菌、动物细胞、少数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玉米的胚
厌氧呼吸是指细胞无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什么是厌氧呼吸?
(1)厌氧呼吸反应式:
①C6H12O6
2
C2H5OH+2CO2+能量
2C3H6O3+能量
②C6H12O6
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
酒精发酵
酵母菌
乳酸发酵
乳酸菌
厌氧呼吸特点:在氧存在时,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葡萄糖
丙酮酸
12H2O+6CO2+能量
2C2H5OH
+2CO2+能量
2C3H6O3
+能量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有氧时
在无氧时
相同阶段
不同阶段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细胞呼吸的产物是( )
A.CO2、乙醇、水、ATP
B.CO2、乳酸、ATP
C.CO2、H2O、乳酸
  D.H2O、CO2、乳酸、ATP
D
2.利用酵母菌酿酒,正确的方法是(  )
A.先通气后密封  
B.先密封后通气
C.通气
D.密封
A
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
 A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 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 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耗氧量增加
 D 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耗氧量减少
C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各种有机物
之间转化的枢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
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4、医学上
1.发酵技术
生产啤酒、果酒和白酒等
生产乳酸类、柠檬酸类饮料
生产味精、酱油和醋
生产单细胞蛋白
应用于垃圾、废水的处理
利用发酵产生沼气
2.农业生产
细胞呼吸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细胞的分裂、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等提供能量和各种原料,因此,
在农业生产上,要设法适当增强细胞呼吸,以促
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积累减少。
因此,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来说,又要设法降
低细胞的呼吸强度,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等。
粮食储藏: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
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存期限。
果蔬保鲜: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水果的低温保鲜
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4、医学
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相反,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第三章
细胞代谢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认识细胞呼吸的本质,区分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科学探究)
2.通过对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学习,结合细胞结构模型和曲线模型,分析细胞呼吸的过程以及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科学思维)
3.通过对细胞呼吸中不同底物分解过程的分析,领会“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核心”这一概念。(生命观念)
4.通过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分析,认识事物中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社会责任)
课堂自学、夯实基础:
一、细胞呼吸的本质是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方式为?
2、需氧呼吸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各阶段的场所和物质及能量变化如何?请用关键物质和箭头画出需氧呼吸的过程。
3、厌氧呼吸有哪些类型?产物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4、你是如何理解“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的?
概念建构、疑难点拨:
自学自评、深化理解:
1.课间跑操时,部分同学会呼吸急促,此时他们身体产生的CO2直接来自于
A.细胞溶胶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基质
D.线粒体内膜
2.需氧呼吸必须有氧参加,氧气把糖分子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真核生物在进行需氧呼吸时,吸收的O2用于
A.在线粒体内合成CO2
B.在线粒体内与【H】结合生成水
C.部分与丙酮酸反应形成CO2
D.部分在细胞溶胶中与【H】结合生成水
3.2018年,强台风“玛莉亚”造成浙江多地积水严重,导致一些农作物长时间淹水而死亡,主要原因是
A.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积累,导致乳酸中毒
B.无机盐吸收等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C.厌氧呼吸产热量不足导致酶活性下降
D.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4.人体剧烈运动时,若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2:1,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分子数与消耗的O2分子数的比值应是
A.2:1
B.1:1
C.4:3
D.7:6
5.贮藏苹果时,既要保持其口感,又要降低有机物消耗。下列最适宜的贮藏条件是
A.高CO2浓度、低氧浓度和零下低温
B.低CO2浓度、高氧浓度和零下低温
C.低氧浓度、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
D.完全无氧、高CO2浓度和零上低温
6.在适宜环境中正常活动的小鼠,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时,其细胞产生CO2的场所分别为
A.线粒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C.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D.细胞溶胶和细胞溶胶
7.需氧呼吸是人体细胞获得能量供应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也会进行厌氧呼吸。若人体
骨骼肌细胞正在进行上述两种类型呼吸,则产物一定不会出现
A.酒精
B.丙酮酸
C.水
D.乳酸
8.杜绝酒驾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交警检查酒驾等违章行为时,可用于检测司机呼出气体的试剂是
A.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B.本尼迪特试剂
C.5%重铬酸钾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9.葡萄糖是细胞进行需氧呼吸时最常被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人细胞后,最先形成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10.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11.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
多,这是因为
A.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
B.大量能量没有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D.大量能量合成了其他高能化合物
12.科硏人员利用18O标记的葡萄糖,硏究细胞需氧呼吸中O原子的转移路径。下列关于18O的转移途径分析正确的是
A.葡萄糖→氧→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水
C.葡萄糖→丙酮酸→氧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3.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
A.微生物细胞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
B.酵母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CO2和乳酸
C.酵母菌细胞需氧呼吸产生CO2和H2O
D.微生物细胞厌氧呼吸产生CO2和乙醇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14、15题。需氧呼吸是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A同学绘制了需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该图中①~③表示相关过程,甲、乙表示相应物质。
14.根据该同学绘制的需氧过程图,完善以下内容。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物质乙表示
(2)图中产生ATP最多的是
(填数字序号)过程。过程②的正常进行,还需要
作为反应物。
(3)热能产生的意义在于
(4)运动员短跑后会出现肌肉酸痛现象,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中产生了
15.B同学根据A同学绘制的需氧呼吸过程图,列出了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四项共性内容: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氧气的直接参与,③都能产生【H】,④都能生成ATP。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CO2是细胞呼吸中的一种常见的产物,若某生物体的细胞在进行细胞呼吸时有CO2产生,则可判断此呼吸过程一定
A.是厌氧呼吸
B.是需氧呼吸
C.未产生酒精
D.未产生乳酸
17.如图为某小组研究酵母菌和乳酸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小油滴的移动方向是
A.不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右移动
D.先向左后向右
18.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两条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细胞溶胶、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细胞溶胶、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线粒体、细胞溶胶和细胞溶胶
19.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据此推测该物质可
A.直接抑制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过程
B.降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
C.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乙醇发酵过程
D.用于防治需氧型真菌所引起的农作物感染
20.真核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丙酮酸CO2,其中①、②表示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中产生【H】较多的是②
B.①和②中产生【H】都用于生成H2O
C.①释放少量能量,②释放大量能量
D.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1.人和动物细胞可利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进行代谢,在上述物质参与细胞呼吸被氧化的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
①分解后释放能量
②其中一种化合物完全可由另两种物质转变而来
③能成为某些细胞的成分
④氧化分解后形成水、CO2、尿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如图显示蛋白质代谢的部分过程,X、Y均表示物质,其中X是
A.氨基
B.二碳化合物
C.碳链
D.
CO2
23、在a、b、c三个密封的锥形瓶内分别盛有等量的、成分相同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现进行如下处理:a瓶通入空气,b瓶通入氮气,c瓶通入空气并保持90℃恒温。则细胞呼吸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b>c
B.
a>c>b
C.
b>a>c
D.
c>b>a
24.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使肌细胞因厌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溶胶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
D.慢肌纤维在线粒体中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ATP和【H】
2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各项中,现象和结论不相符的是
26.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放出的CO2体积随O2体积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有酒精和CO2的生成
B.a、b、c三点均有CO2和水的生成
C.b点酵母菌既进行了厌氧呼吸,又进行了需氧呼吸
D.若c点酵母菌消耗O2的体积等于放出的CO2体积,则其只进行需氧呼吸
27.真核生物厌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条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B.甲过程产生能量可用于神经细胞活动
C.乙、丙过程中【H】的还原对象不同
D.只有无氧时人的骨骼肌细胞才可进行乙过程
28.研究发现,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DH脱氢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电子传递链阶段
C.NADH脱氢酶所催化的【H】主要来自糖酵解
D.鱼藤酮也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
29.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某染料的类型
B.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C.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D.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30.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B.乙条件下,需氧呼吸比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D.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31.如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及相关产物检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条件Ⅹ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ATP的合成
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
C.试剂甲为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D.物质b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32.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
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
,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那
么原因是
,试举几例能进行该呼吸方式的生物或组织

(2)图乙中B点的CO2量来自
,当O2浓度达到C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

(3)图丙中,若YZ:ZX=4:1,则需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
,图中厌氧呼吸强度降为0的起点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
(填字母)。
33.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过程,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等体积的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实验装置的组装:①有氧条件装置,如图甲②2无氧条件装置,如图乙。
(3)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甲、乙两装置石灰水都变浑浊,说明

②甲装置的浑浊程度比乙装置的强,且浑浊的速率快,说明

③取A、B两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等量,分别滴加溶有5%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发现A瓶中滤液不变色,B瓶中所取滤液变成灰绿色,说明

(4)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不仅产生
,还产生

34.蔬菜、水果在长期储藏时有机物消耗,导致品质下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充氮保鲜”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蔬菜、水果等放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排尽其中的空气,然后充入氮气,这样能
有效地将蔬菜、水果等的保存期和保鲜期延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情况下,蔬菜、水果长期储存会使环境中的湿度增加,微生物容易繁殖,可能导致果蔬的霉烂,这是由于细胞进行
而产生
的缘故。
(2)在充氮无氧的环境中,植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来自于
,进行该过程的场所是

(3)除充氮保鲜外,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对蔬菜、水果等的长期保存,这是由于低温降低了植物细胞内的
活性,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4)请利用已学过的细胞呼吸知识,尝试为蔬菜、水果的保存提出建议。
35.欲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请完成下列相关实验及其分析。
Ⅰ.材料用具(略)
Ⅱ.实验步骤:
(1)如图甲,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空气后,夹上弹簧夹备用。
(2)如图乙,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吸入25mL锥形瓶中的空气,夹上弹簧夹,编号A组。
夹上弹簧夹,编号B组。
(3)将A、B两组装置置于35℃的环境中,观测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一定时间后,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
(4)从A、B两组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编号甲、乙。向两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
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再分别用0.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对两组注射器内气体进行检测,A、B组均由蓝变绿再变黄。
Ⅲ.实验分析:
(1)上述实验步骤(1)中反复抽取空气的目的是

(2)上述实验步骤(3)中在A组气体体积变化前停止培养的原因是

Ⅳ.实验结论:酵母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
V.实验讨论:若要继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需设法将

分离,补充
作为反应底物,再进行实验。
答案:
1.
CBDBC
6.AACDB
11.BDD
C
14.(1)细胞溶胶
二氧化碳
(2)③水
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乳酸
16.DCCDC
21.CAADD
26.BDBCD
31.D
32.(1)厌氧呼吸
该生物厌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的块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2)厌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3)1/13
I
33.(3)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
②酵母菌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
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后的产物还有酒精
(4)细胞呼吸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酒精
34.(1)需氧呼吸

(2)厌氧呼吸
细胞溶胶
(3)酶
(4)采用薄膜包装或放在保鲜袋中等控制水分、采摘后对果实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微生物感染(杂菌污染)等。
35.Ⅱ.(2)用另一注射器吸取25mL酵母菌培养液
(4)酸性重铬酸钾
甲组不变色、乙组变灰绿色
Ⅲ.(1)去除锥形瓶内空气中的CO2
(2)防止A组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
V.线粒体
细胞溶胶
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