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狼籍(jí)
鲜腴(yú)
纤维(xiān)
惟妙惟肖(xiào)
B.琐屑(xiè)
濒临(bīn)
遒劲(jìng)
交头接耳(jiē)
C.虬枝(qiú)
推崇(chóng)
陈檀(tán)
自出新裁(xīn)
D.秀颀(qí)
蔷薇(qián)
匀称(chèn)
恹恹欲睡(yān)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朱自清的散文风格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感谢那个种树的素未谋面的前房东。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D.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眉山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武松武艺高强,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温酒斩华雄”“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B、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他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卖掉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C、《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了贪婪的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2)《昆虫记》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光阴而创造的奇迹,被誉为“
”。书中除了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
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迁;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叔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暑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绵袍黑布马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如何理解选文第1自然段加点词“聪明”的含义?
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②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选文中“我”看见父亲攀爬铁道的背影时流泪与看到父亲来信时流泪,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也有人认为本文过于煽情,提出“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的疑问。请结合选文与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
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另外两个事件。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②
③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文章结尾写道:“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5)阅读以下片段材料,同是写背影,试比较两个片段的背影有何不同?“我”流泪的原因又有何不同?
【甲】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乙】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朱自清《背影》
8.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我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兄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的关爱下成长,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接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后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我的头抚摸到我的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般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過一遍念叨:“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地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地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慈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莱,顿頓摔着威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时揣张煎饼,有时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的时间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愈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茱。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的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署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朦胧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动地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十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发来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瘓的左臂,把他的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在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有改动)
作者在文中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我”是否是“孝子”?请从文中找事例证明(找出两例即可)。
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水远不能原谅自己!”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9.题目:我陷入了沉思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
1.【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平时生字词的积累和掌握,该题出现的一些字词难度较大,所以平时学习课文时要注意积累,平日读该类词时,一定要发音准确,形成语感,在做题时,方能不出错误。
【解答】A.有误。“狼籍”的准确书写“狼藉”;
B.正确;
C.有误,“自出新裁”准确书写“自出心裁”;
D.有误,“蔷薇”应读作“qiáng”;
故选:B。
2.【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A.“家喻户晓”形容人所共知。该成语使用恰当;
B.“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该成语使用恰当;
C.“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该成语用错了对象;
D.“临危受命”该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成语使用恰当。
故选:C。
3.【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使用有误,后两个分句都是陈述句,并不表示疑问,所以应将问号改成逗号和句号。正确写法应为: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BCD.使用正确;
故选:A。
4.【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解答】A.否定词滥用,去掉“不”;
B.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意识”;
C.没有语病;
D.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能够”仅包括一个方面,“是否”包括两个方面,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故选:C。
5.【考点】名著情节;名著综合.
【分析】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判断每项句中知识的信息点:人名、地名、时代、称谓、流派、作品名、作品情节和人物等,阅读名著,对文学常识名著内容要有所记忆,就可以轻松选择。
【解答】(1)A项相关的故事情节中“温酒斩华雄”不是《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与“武松”无关,而是《三国演义》中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B项中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了,买第二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D项错在“情节”上,《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他是为了逃避人类,蛰居海底。他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而乘坐潜艇在海底探险的,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并不是因为要寻找沉船宝藏。
(2)《昆虫记》既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补休的诗篇,它在自然科学史上和文学史上地位显赫,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而且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答案:(1)C(2)昆虫的史诗;生命。
6.【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叙述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经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也抒发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挂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义要从本义和语境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上文,“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是“我“当时对父亲的看法,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父亲这样做的原因,而现,“我”已经能理解父亲的这种爱了,所以现在回头看当时的自己,觉得自己“太聪明”,言外之意就是认为自己太不聪明了,太幼稚了,不能理解父亲,这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从这个反语的运用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深深的自责和内疚。
(2)本题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赏析。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完角度后再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套用答题模式进行规范答题。①句,从“攀”“缩”“微倾”等动词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这是写父亲过月台时的动作,由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父亲过月台时的艰难,父亲过月台如此艰难都要给儿子买橘子,由此看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②“出外谋生”“颓唐”
“触目伤怀””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等等词句基本上都是四句词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与文言文的句式比较接近,而且从父亲的少年写到老境,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从“颓唐”“触目伤怀”等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父亲年老时的心境,对于父亲此时的心情,作者连用了两个“自然”,认为父亲此时的心境及行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理解。据此进行整理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首先要明确“流泪”可能包含的感情,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此时的流泪包含的是哪一种情感。第一次流泪是“我”看到父亲过月台时的背影时留下的泪,“我”看到父亲过月台这么艰难,仍然坚持自己给“我”买橘子,父亲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对“我”的深深的爱,“我”由此感受到了,故流下的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是看到父亲来信时流的泪。看到父亲写自己大去之期不远了,作为儿子,肯定是感动心酸的,也因此时与父亲有二年余没见了,由这封信想起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看出“我”此时对父亲的挂念。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背影》这篇文章抒发的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也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理解和挂念,文章中有着浓浓的父子之情的,情感是最容易动人的,解答此题,抓住《背影》中的浓浓的情感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看法即可。
答案:
(1)“聪明”在这里是反语,应为“太幼稚,太不理解父亲”的意思。这句话体现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内疚,悔恨自己的幼稚无知,表明“我”现在才真正理解了父爱,懂得了父爱。
(2)①这句话采用了动作描写,“攀”“缩”“倾”等动词,描写了父亲登上月台艰难努力的背影,深刻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强化了句子的概括力,短短几句,概括了父亲的人生历程。虽以第三人称来写,“哪知”“触目伤怀”等词语却写出了父亲的心境。连用两个“自然”,为父亲辩护,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
(3)前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后一次流泪是因为挂念。“我”到北京后,父亲来信说到一些伤心事,“我”便有了“晶莹的泪光”,是因“我”回忆“背影”,挂念父亲。
(4)示例:《背影》一文之所以历久传诵,感人至深,是因为它真挚的情感,文章抒发了浓烈的父子之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当时,作者家里突发变故,与父亲离别之际,看到父亲年迈的身体,蹒跚的背影,为“我”买橘子,作者感动不已,流泪是可以理解的。
7.【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记叙文综合阅读。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其次是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作者选取这三个细节,表达了对深沉母爱的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解题时,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或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
(2)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赏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可以从使用比喻修辞、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重点从“爱”的角度来概括,可多角度概括分析。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即可得分。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作答。【甲】【乙】两段文字都有对背景的描写,不过【甲】段描写的是母亲看“我”的背影,而【乙】段描写的是“我”父亲的背影。【甲】文“我”流泪的原因是为母亲的孤独而感到心酸,为母亲的伟大的“爱”而感动。【乙】段“我”流泪的原因既有分别时的感伤,也有被父亲深沉的“爱”所感动。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趴在窗口望着我背影的情形比作守巢的老鸟看小鸟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痴恋与不舍,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动和内疚。
示例二:通过“趴”“望”“眼巴巴地看”等动作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痴恋与不舍,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动和内疚。
(3)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4)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
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
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5)甲文写的是母亲目送“我”的背影,乙文写的是“我”目送父亲的背影。甲文流泪的原因是,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乙文流泪的原因既有被父亲的感动也有对父子分别的伤感。
8.【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爱和对自己“不孝”的懊悔之情。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开篇点题,回忆童年时对父亲的关爱;第二部分(4﹣7),回忆成家后父亲对我孩子的爱及父亲中风后,我为他求药方;第三部分(8﹣13),写我调到林区工作前去看望父亲,竟成了让我遗憾的最后一面。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母亲的去世,父亲担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从第2段中“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可以体现出“父亲也是母亲”的表现。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通读全文,逐一概括,不能遗漏答案,同时语言一定要简洁。结合文章可知,从这句话可以体现出“我”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
(3)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表现“我”孝顺的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中表现我“孝顺”的事有: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能写出两件即可。
(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全文来看,“我不能原谅自己”是因为我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孝,就连最后一次去看他,也因舍不得买西瓜给父亲吃,看着父亲忍受干渴;而且“我”在精神上也没有网关父亲。这句话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挚爱和愧疚之情。
答案:
(1)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我入睡。
(2)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3)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4)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9.【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虽然没有提示语能够引导我们从多方面思考选材,但这个题目在很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内容上贴近我们的生活。题目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首先主语是“我”,以我手写我心,一定要写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也可通过阅读),“陷入”说明这件事情对自己的印象之大、之深,“沉思”:深沉的思考,一定要把自己的沉思的内容写具体。
【思路点拨】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都隐藏着许多知识、问题。一次旅游发现了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一次坐车,发现不文明的举止;一次随大人逛街购物,发现买东西还价的秘诀;一次实验,发现有趣的问题探索…,你看,只要关心生活、细心观察,就会引发思索。
【写作指点】生活中可发现的很多,可是如果不能具体细致地描述下来,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我们需要关注生活中的“小”﹣﹣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让人心动的场景、一次受益匪浅的谈话、一次细心的体会…这些细节往往能开启我们情感的大门。
【细节描写】作文中,我们只有通过这些细节的重彩描绘,才能表达自己对生活丰富、美好的情感。重点写出自己沉思的过程,注意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凸显细节。
【文体选择】从作文的文体上来看,我们的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
【解答】【例文】
我陷入了沉思
我生活在四季中,我沉思在人生里。
﹣﹣题记
我的生命以人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以人的思维思索着前进。当春暖花开,南燕归来,野土翻新,我闭眼凝神。哦,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画卷正需我去描绘。于是我立即卸下昨日的叹息,带上春的启示。
我的生命以青春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在青春中思索前行。当夏花灿烂,蝉高声脆,热火四溢,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哦,已经来到急速成长的季节了,画卷上的主题需我去凸显。于是,我立即换上心的颜料,带上夏的呼,开始新的拼搏。我不是那枝在春光中绽放的娇花,我必须以我所能实用的全部气力使开端生机些。花有花的时节,我有我的生命,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生命前进,开始如火的喷发。我不是那束在夏日之光中映红的烈火,但我愿以我所能使用的全部热情使青春火热些。光有光的时节,我有我的青春,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热光燃烧。
我的生命以学子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在习学中思索再拼。当秋风高爽,黄叶纷扬,月明麦香,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备上更多的色调与料儿,带上秋的催促,开始金色的旅行。我不是那这一年播种、次年可获的金麦,我必须以我所能使用的全部思维使此行有价值。麦有麦的时节,我有我的人生,这注定我要为此生搏拼。
我的生命以考生的形式存在,这注定我要以考生的耐力思索着前进。当寒梅傲笑,万物死寂,冰气刺眼,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我不是那冰下停止的死水,我愿以我的热情温暖冬的季节。冰有冰的时节,我有我的耐力,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耐力破冰。
此时的我正是人生无回路的初行者,望着那些可以不能轮回的生命,我陷入了人生的沉思。
我生活在循环往复的四季中,我沉思在不同的四季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