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 。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 ,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 ,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 ,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 ,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 、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8.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 、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 、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 、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 、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 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
A 、《 共产党宣言 》 B、《 资本论 》 C、《 阶级斗争 》 D、《 社会主义史 》
14. 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
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3.名著阅读。(4 分)
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一一胡愈之
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
(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
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7.名著阅读(4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①语段节选自 ,文中的A 是 (人名)。(2分)
②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11.名著阅读。(5分)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是 ,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
1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 )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一)名著阅读(6分) 4、某班举行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4分)
【辨人物】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他”指的是(1)??????????? (填人名)。(1分)
【忆历史】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
另一次是(2)????? ?????????(1分)
【讲故事】作者在书中说:“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
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2分)
(3)?????????????????????????????????????????????????????????????????????????
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2分)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 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9.下列各项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选文选自????所著的《????》一书,文中的“我”是?????。
A.斯诺 ?????红心照耀中国 ????斯诺
B.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C.毛泽东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D.毛泽东 ???红心照耀中国 ????邓小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读书。
B.“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和“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这两个短语均是偏正短语。
C.“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一句中“热心”“搜寻”“找到”和“写”都是动词。
D.“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句话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假设关系。
6.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2分)
(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1分)
(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1分)
7.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2分)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5、名著阅读(6分) (1)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
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 ① ▲?? 从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这部科普作品,介绍了许多有“个性”的动物:? ②▲ ?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熟,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 ③▲ ?是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被称为不会迷失的精灵的是?? ④▲ ??。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被毛泽东称为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是? ??▲?? ?
A.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B.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
C.国民革命运动历程???D.八路军抗日斗争
10.名著阅读。(3分)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
1.《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 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2.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来做巢穴的盖子。
3.法布尔一反常规,用 和 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这种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语)
4.《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周的手法
表现昆虫的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的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 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其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5.《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 ”之美誉。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1. 国记者 深入延安,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 》。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
和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他还搜集了大量有关 的第一手资料,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3.《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八年级语文 第3页 共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