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提高篇)
一、单选题
1.几个同学在公园里玩、发现一个源亮的“古董”、甲:它有10个面乙:它由24条棱丙:它有8个面是正方形、2个面是多边形丁:如果把它们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八种顔色、挺好看,通过这四个同学的对话、从几何体的名称来看、这个“古董”的形状可能是(???
)
A.?八棱柱???????????????????????????????B.?十棱柱???????????????????????????????C.?二十四棱柱???????????????????????????????D.?棱锥
2.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板,制成一副七巧板(如图①),将它拼成“小天鹅”图案(如图②),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B.??????????????????????????????????????????C.??????????????????????????????????????????D.?
3.下列各数中,正确的角度互化是(??
)
A.??????????B.??????????C.??????????D.?
4.如图,图中小于180°的角共有(??
)
A.?7个??????????????????????????????????????B.?9个??????????????????????????????????????C.?8个??????????????????????????????????????D.?10个
5.在数轴上,点M、N分别表示数m,n.
则点M,N
之间的距离为|m-n|.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分别表示的数为a,b,c,d.且|a-c|=|b-c|=
|d-a|=1
(a≠b),则线段BD的长度为(??
)
A.?3.5??????????????????????????????????B.?0.5??????????????????????????????????C.?3.5或0.5??????????????????????????????????D.?4.5或0.5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直线可表示一个平角;???????????????????????????????????B.?平角的两边向左右无限延伸;
C.?延长线段AB至点C,则∠ACB=180°;????????D.?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三点A、B、C,则∠ABC=180°
7.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
∠AOC=30°时,∠BOD度数为(?
)
A.?60°???????????????????????????????B.?120°???????????????????????????????C.?60°或90°???????????????????????????????D.?60°或120°
8.两个锐角的和(?
).
A.?必定是锐角;???????B.?必定是钝角;???????
C.?必定是直角;???????D.?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
9.如图,已知A,O,B在一条直线上,∠1是锐角,则∠1的余角是(????
)
A.???????????????????????B.???????????????????????C.???????????????????????D.?∠2-∠1
10.如图所示,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B.?点B????????????????????????????????C.?A,B之间????????????????????????????????D.?B,C之间
二、填空题
11.如图,铁路上依次有A、B、C、D四个火车站,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则从A到B售票员应准备________?
种不同的车票.
12.点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并且AB=10cm,BC=6cm.若点M是AB中点,点N是BC中点,则MN的长为________?cm.
13.一个角的余角的
3
倍比它的补角的
2
倍少
1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___.
14.在同一平面内,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
倍少
,那么这两个度数分别是________(只写数字,不写单位).
15.已知在同一平面内,
,
,则
________.
16.以点O为端点引3条射线时,共有________个角,引4条射线时,共有________个角,以点O为端点引n条射线时,共有________个角(用含n的字母表示).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四点
A,B,C,D,请按要求画图
①画直线
AB,射线
CD
交于点
M
②连接
AC,BD
交于点
N
③连接
MN,并延长至点
E,使
NE=NM.
18.??????????????????????????????????????????????????
(1)一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或区域),如图,两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三条直线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试画图说明.
(2)四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试画出示意图,并说明这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平面上有n条直线,每两条直线都恰好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处于这种位置的n条直线分一个平面所成的区域最多,记为
,试研究
与n之间的关系.
19.?
(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①若AC=
8
cm,CB=
6
cm,求线段MN的长;
②若AC+CB=a
cm,直接写出线段MN的值.
(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
=
b
cm,M,N分别为线段AC,BC的中点,直接写出线段MN=________cm.
20.若
的度数是
的度数的k倍,则规定
是
的k倍角.
(1)若∠M=21°17',则∠M的5倍角的度数为;
(2)如图1,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若∠AOC=∠COE,请直接写出图中∠AOB的所有3倍角;
(3)如图2,若∠AOC是∠AOB的5倍角,∠COD是∠AOB的3倍角,且∠AOC和∠BOD互为补角,求∠AOD的度数.
21.如图
(1)观察思考
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模型构建
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
(3)拓展应用
8位同学参加班上组织的象棋比赛,比赛采用单循环制(即每两位同学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
22.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所示,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点B停止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点A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P、Q两点的距离为d(d≥0)个单位长度.
(1)当t=1时,d=________;
(2)当P、Q两点中有一个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求d的值;
(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的3等分点时,直接写出d的值;
(4)当d=5时,直接写出t的值.
23.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OE⊥CD,如图.
(1)过点O作直线MN⊥AB;
(2)若点F是(1)中所画直线MN上任意一点(O点除外),且∠AOC=35°,求∠EOF的度数;
(3)若∠BOD:∠DOA=1:5,求∠AOE的度数.
24.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1:2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三分线,显然,一个角的三分线有两条.例如:如图1所示,若∠BOC=2∠AOC,则OC是∠AOB的一条三分线.
(1)如图1所示,OC是∠AOB的一条三分线,且∠BOC>∠AOC,若∠AOB=60°,求∠AOC的度数:
(2)已知∠AOB=90°,如图2所示,若OC,OD是∠AOB的两条三分线.
①求∠COD的度数;
②现以点O为中心,将∠COD顺时针旋转n度得到∠C’DD’,当OA恰好是∠C’OD’的三分线时,求n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解:根据甲:它有10个面;乙:它有24条棱;丙:它有8个面是正方形,2个面是多边形;丁: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可知它符合棱柱的特征,而且是一个八棱柱.
故答案为:A.
分析:由甲的说法可知,有8个侧面2个底面,由乙的说法可知,侧面是8个正方形,底面是多边形,再根据丁的说法,可得到几何体的形状。
2.
D
考点:七巧板
解:1×1÷2﹣
×
÷2
=
﹣
=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故选:D.
分析:根据图示,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减去两条直角边的长度都是
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
D
考点:常用角的单位及换算
解:A、63.5°=63°30′≠63°50′,故A不符合题意;
B、23.48°=23°28′48″≠23°12′36″,故B不符合题意;
C、18.33°=18°19′48″≠18°18′18″,故C不符合题意;
D、22.25°=22°15′,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
4.B
考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有两种方法:
(Ⅰ)先数出以OA为一边的角,再数出以OB、OC、OD、OE为一边的角,把他们加起来.
(Ⅱ)可根据公式:
来计算,
其中,n指从点O发出的射线的条数.
图中角共有4+3+2+1=10个,
根据题意要去掉平角,所以图中小于180°的角共有10﹣1=9个.
故选B.
分析:按一定的规律数即可.
5.
D
考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计算
解:∵|a﹣c|=|b﹣c|=1,
∴点C在点A和点B之间,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
∵
|d﹣a|=1,
∴|d﹣a|=2.5,
∴点D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2.5,
如图:
线段BD的长度为DA+AC+CB=2.5+1+1=4.5
如图:线段BD的长度为DA
-AB=2.5-1-1=0.5
故答案为:D.
分析:由
|a-c|=|b-c|
可得点C在点A和点B之间,由
??|d-a|=1
可得点D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2.5,根据点D在点A左侧和右侧可分类讨论即可。
6.
D
考点:角的概念
解:A.
一个角由有公共端点的两射线组成,一个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则一条直线不是一个平角,所以错误;B.角的两边是射线,射线是无限长的,不能说无限延伸射线,故说法错误;?
C.角的两边应该是射线,延长线段AB至点C,AB和BC都是线段,故错误;??
D
.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三点A、B、C,则∠ABC是平角,等于180°,正确;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角的定义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排出错误的答案.
7.
D
考点:角的运算
解:①如图1,当OC、OD在AB的一旁时,
∵OC⊥OD,
∴∠DOC=90°,
∵∠AOC=30?
,
∴∠BOD=180??∠COD?∠AOC=60?
②如图2,当OC、OD在AB的两旁时,
∵OC⊥OD,∠AOC=30?
,
∴∠AOD=60?
,
∴∠BOD=180??∠AOD=120?.
综上所述,
∠BOD度数为
60°或120°
故答案为:D.
分析:由于此题没有图形,故需要分OC、OD在AB的一旁时与OC、OD在AB的两旁时,两种情况分别根据垂直的定义及角的和差、平角的定义即可算出答案。
8.
D
考点:角的运算,角的大小比较
解:当α=10°,β=20°时,α+β=30°,?
即两锐角的和为锐角.
当α=30°,
β=60°时,
α+β=90°,
即两锐角的和为直角.
当α=60°,β=70°时,α+β=130°,即两锐角的和为钝角.综上所述,两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可能是直角,也可能是钝角.故选D.
分析:在0度到90度之间的叫锐角,可以用赋值法讨论.
9.
C
考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解:∵∠1的余角为90°-∠1,
∠1=180°-∠2,
∴90°-∠1=90°-(180°-∠2)
=∠2-90°
=∠2-(∠1+∠2)
=∠2-∠1
=(∠2-∠1),
故答案为:C
.
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先把∠1的余角表示出来,然后根据∠1和∠2互补的关系,把∠1用含∠2的代数式表示,再把90°转换成∠1和∠2之和的一半即可得出结果.
10.
A
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100+10×300=4500(米),
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100+10×200=5000(米),
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30×300+15×200=12000(米),
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0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30m+15(100﹣m)+10(300﹣m)=4500+5m>4500,
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200),则总路程为30(100+n)+15n+10(200﹣n)=5000+35n>4500.
∴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
二、填空题
11.
6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解:由图可知图上的线段为AC、AD、AB、CD、CB、DB共6条,所以共需6种,
故答案为:6.
分析:先找出所有线段的条数,再根据车票有顺序,求解即可.
12.2或8
考点:线段的中点
解:(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如图1,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
∴MN=8
(2)当C在AB上时,如图2,
同理可知BM=5,BN=3,
∴MN=2.
所以MN=8或2,
故答案为:8或2.
分析:考虑C点在线段AB延长线上和在AB上两个情况,利用中点的性质计算。
13.
20°
考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解:设这个角是x°,根据题意,得
3(90-x)=2(180-x)-110,
解得x=20.
即这个角的度数为20°.
故答案为:20°.
分析:若两个角的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余;若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结合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
14.
129°,51°或12°,12°
考点:垂线,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设另一个角为α,则这个角是3α-24°,
∵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
∴α+3α-24°=180°或α=3α-24°,
解得α=51°或α=12°,
∴3α-24°=129°或3α-24°=12°,
这两个角是129°,51°或12°,12°.
故答案为:129°,51°或12°,12°.
分析:设另一个角为α,则这个角是3α-24°,然后根据两边分别垂直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15.
80°或20°
考点:角的运算
解:①如图:
∵∠AOB=50°,∠BOC=30°,
∴∠AOC=∠AOB-∠BOC,
=50°-30°,
=20°;
②如图:
∵∠AOB=50°,∠BOC=30°,
∴∠AOC=∠AOB+∠BOC,
=50°+30°,
=80°;
综上所述:∠AOC的度数为20°或80°.
故答案为:20°或80°.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两种情况
的图形,根据图形结合角的计算即可求得答案.
16.3;6;
考点:角的概念
解:以点O为端点引3条射线时,共有1+2=3个角;
引4条射线时,共有1+2+3=6个角;
以点O为端点引n条射线时,共有1+2+3+…+n﹣1=
个角,
故答案为:3、6、
.
分析:有公共顶点的n条射线,可构成
n(n﹣1)个角,依据规律回答即可.
三、解答题
17.
解:如图所示: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中点
分析:①
根据直线没有端点,故作直线AB时两端延伸出头即可;由于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而且表示端点的字母都写成前面,故作射线CD的时候,只需要D端延伸出头即可,两线的交点就是点M;
②
连接AC、BD
,就是作线段AC、BD
,由于线段有两个端点,故两端都不能出头,两条线段的交点就是点N;
③
连接
MN,就是作线段MN,由于延长具有方向性,故延长MN就是N端延长出去至点E,使
NE=NM
。
18.
(1)解:如图1,两条直线因其位置不同,可以分别把平面分成3个或4个区域;
如图2,三条直线因其位置关系的不同,可以分别把平面分成4个、6个和7个区域.
(2)解:如图3,四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11个区域,此时这四条直线位置关系是两两都相交,且无三线共点.
(3)解: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把平面分成
个区域,平面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
当
时,
,……由此可以归纳公式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分析:(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平行要么相交,当两条直线平行的时候把平面分成三个区域,当两条直线相交的时候把平面分成4个区域;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三条互相平行的时候把平面分割成4个区域,②当其中的两条平行,一条与它们相交的时候把平面分割成6个区域,③当三条直线互不平行的时候,把平面分割成7个区域或6个区域;
(2)由(1)可知几条直线任意两条都不平行,且任意两条都相交,任意三条都不相交于同一点的时候将平面分割的区域最多,从而画出图形得出答案;
(3)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没有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把平面分成
an个区域,平面本身就是一个区域,分别算出一条直线,两条直线,三条直线,四条直线的时候,将平面分成的区域个数,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从而得出通用公式。
19.
(1)①解:因为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
所以
因为AC=8cm,CB=6cm,
所以MC=4cm,CN=3cm,
所以MN=7cm
②MN=
(2)
考点:线段的中点
解:(1)②MN=CM+CN=
(AB+BC)=
;
(2)MN=
,理由如下:
如图:
由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得MC=
AC,CN=
B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MC﹣CN=
AC﹣
BC=
(AC﹣BC)=
cm.
分析:(1)根据中点的性质,结合图像,求出MN的值。
(2)可画出图,结合图像,根据中点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出MN与b的关系。
20.
(1)解:
;
故答案为:
.
(2)∠AOD,∠BOE
(3)解:设∠AOB=x,则∠AOC=5x,∠COD=3x.
∴∠BOC=4x,
∵∠AOC和∠BOD互为补角,
∴∠AOC+∠BOD=∠AOC+∠BOC+∠COD=180°,
即5x+7x=180°,
解得:x=15°.
∴∠AOD=8x=120°.
考点:角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
解:(2)解:∵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AOC=∠COE,
∴∠AOB=∠BOC=∠COD=∠DOE,
∴∠AOD=3∠AOB,∠BOE=3∠AOB;
∴图中∠AOB的所有3倍角有:∠AOD,∠BOE
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结合∠AOC=∠COE,得到∠AOB=∠BOC=∠COD=∠DOE,即可得到∠AOD=3∠AOB,∠BOE=3∠AOB;(3)设∠AOB=x
,
则∠AOC=5x,∠BOC=4x
,
∠COD=3x
,
则利用∠AOC和∠BOD互为补角的关系,列出方程,即可得到x的值,然后得到答案.
21.
(1)解:∵以点A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AB、AC、AD,以点C为左端点向右的线段有线段CD、CB,以点D为左端点的线段有线段DB,∴共有3+2+1=6条线段
(2)解:
,
理由:设线段上有m个点,该线段上共有线段x条,
则x=(m-1)+(m-2)+(m-3)+…+3+2+1,
∴倒序排列有x=1+2+3+…+(m-3)+(m-2)+(m-1),
∴2x=
=m(m-1),
∴x=
(3)解:把8位同学看作直线上的8个点,每两位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看作为一条线段,
直线上8个点所构成的线段条数就等于比赛的场数,
因此一共要进行
场比赛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分析:(1)线段AB上共有4个点A、B、C、D,得到线段共有4×(4-1)÷2条;(2)根据规律得到该线段上共有m(m-1)÷2条线段;(3)由每两位同学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得到要进行8×(8-1)÷2场比赛.
22.
(1)3
(2)解: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是:
=1.
①如果P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那么AP=
AB=3,t=
=3,
BQ=2×3=6,即Q运动到A点,
此时d=PQ=PA=3;
②如果Q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那么BQ=
AB=3,t=
,
AP=1×
=
,
则d=PQ=AB﹣AP﹣BQ=6﹣
﹣3=
.
故d的值为3或
(3)解:当点P运动到线段AB的3等分点时,分两种情况:
①如果AP=
AB=2,那么t=
=2,
此时BQ=2×2=4,P、Q重合于原点,
则d=PQ=0;
②如果AP=
AB=4,那么t=
=4,
∵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到点A停止运动,
∴此时BQ=6,即Q运动到A点,
∴d=PQ=AP=4.
故所求d的值为0或4
(4)解:当d=5时,分两种情况:
①P与Q相遇之前,
∵PQ=AB﹣AP﹣BQ
,
∴6﹣t﹣2t=5,
解得t=
;
②P与Q相遇之后,
∵P点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时,t=3,此时Q运动到A点,停止运动,
∴d=AP=t=5.
故所求t的值为
或5.
考点:数轴及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线段的中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分析:(1)当t=1时,求出AP=1,BQ=2,根据PQ=AB﹣AP﹣BQ即可求解;(2)分①P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②Q点恰好运动到线段AB的中点两种情况进行讨论;(3)当点P运动到线段AB的3等分点时,分①AP=
AB;②AP=
A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4)当d=5时,分①P与Q相遇之前;②P与Q相遇之后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23.
(1)解:如图,MN为所求
(2)解:若F在射线OM上,
∵MN⊥AB,OE⊥CD,
∴∠AOC+∠COM=90°,∠EOF+∠COM=90°,
则∠EOF=∠AOC=35°;
若F'在射线ON上,
∵MN⊥AB,OE⊥CD,
∴∠DON=∠COM=90°-∠AOC=55°,∠EOD=90°
则∠EOF'=∠DOE+∠DON=145°;
综上所述,∠EOF的度数为35°或145°;
(3)解:∵∠BOD:∠DOA=1:5
∴∠BOD:∠BOC=1:5,
∴∠BOD=
∠COD=30°,
∴∠AOC=30°,
又∵EO⊥CD,
∴∠COE=90°,
∴∠AOE=90°+30°=120°.
考点:角的运算,垂线
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作图;(2)分F在射线OM上和在射线ON上分别进行求解即可;(3)依据平角的定义以及垂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OE的度数.
24.
(1)解:如图1,
∵
OC是∠AOB的一条三分线,且∠BOC>∠AOC,
∴
∠AOC=
∠AOB,
又∵∠AOB=60°,
∴∠AOC=20°
(2)解:①
如图2,
∵∠AOB=90°,OC,OD是∠AOB的两条三分线,
∴∠COD
=
∠AOB
=30°;
②
分两种情况:
当OA是∠C′OD'的三分线,且∠AOD'>∠AOC'时,
∠AOC'=10°,
∴∠DOC'=30°-10°=20°,
∴∠DOD'=20°+30°=50°;
当OA是∠C'OD'的三分线,且∠AOD'<∠AOC'时,
∠AOC'=20°,
∴∠DOC'=30°-20°=10°,
∴∠DOD'=10°+30°=40°;
综上所述,n=40°或50°
考点:角的运算
分析:(1)根据题中给出的角的三分线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
∠AOC=∠AOB
,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2)①根据题中给出的角的三分线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
∠COD
=∠AOB,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②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
当OA是∠C′OD'的三分线,且∠AOD'>∠AOC'时;
当OA是∠C'OD'的三分线,且∠AOD'<∠AOC'时
;分别结合角的三分线的定义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单元检测(基础篇)
一、单选题
1.图绕虚线旋转得到的实物图是(???
)
A.???????????????????????????B.???????????????????????????C.???????????????????????????D.?
2.下列四个生产生活现象,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A.?用两个钉子将木条固定在墙上
B.?打靶时,眼睛要与准星、靶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C.?架设A,B两地的电线时,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
D.?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根蝇子,不用任何工具,可以找到它的中点????
B.?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C.?若
,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D.?两个锐角的度数和一定大于
4.下列四个图形中,
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
)
A.???????????B.??????????????C.??????????????D.?
5.下列拼图中,不是由原图这副七巧板拼成的是( )
A.????????????????????B.????????????????????C.????????????????????D.?
6.如图所示,从A村出发经C村到B村,最近的路程是(??
)
A.?A-C-D-B??????????????????????????B.?A-C-E-F-B??????????????????????????C.?A-C-F-B??????????????????????????D.?A-C-M-B
7.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AB=
AC,②AB=BC,③AC=2AB,④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8.如图.∠AOB=∠COD,则(??
)
A.?∠1>∠2??????????????????????B.?∠1=∠2??????????????????????C.?∠1<∠2??????????????????????D.?∠1与∠2的大小无法比较
9.∠AOB的大小可由量角器测得(如图所示),则180°-∠AOB的大小为(????
)
A.?0°??????????????????????????????????????B.?70°??????????????????????????????????????C.?110°??????????????????????????????????????D.?180°
10.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比它的补角的度数2倍多30°,那么这个角的度数是(?
)
A.?50°?????????????????????????????????????B.?70°?????????????????????????????????????C.?130°?????????????????????????????????????D.?160°
二、填空题
11.已知∠α=25°15′,∠β=25.15°,则∠α________∠β(填“>”,“<”或“=”).
12.如图,要从村庄P修一条连接公路
的最短的小道,应选择沿线段________修建,理由是________.
13.如图,已知直线AB,CD,MN相交于O,若∠1=21°,∠2=47°,则∠3的度数为________
14.建筑工人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就可以在两根木桩间拉一根直的参照线,其理由是________.
15.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
,
BC=2cm
,
则AM的长为________.
16.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平分∠AOC,且∠COD=20°,则∠AOB=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写出下图中各个几何体的名称,并按锥体和柱体把它们分类.
18.如图,在平面内有A,B,C三点.
(1)①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
②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
不同于B,
,连接线段AD;
(2)数数看,此时图中线段的条数.
19.如图,点C是
的边OB上的一点,按下列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
(1)①过点C画OA的垂线,交OA与点D;
②过点C画OB的垂线,交OA与点E;
(2)比较线段CD,CE,OE的大小,并用“<”连接.
20.如图,C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D
在线段
CB
上.
(1)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2)图中AD=AC+CD,BC=AB-AC,类似地,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线段的和与差的关系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
21.如图,已知
,
,
.
(1)指出图中所有互为补角的角.
(2)求
的度数.
22.已知:直线AB与直线CD交于点O,过点O作OE⊥AB.
(1)如图1,OP为∠AOD内的一条射线,若∠1=∠2,求证:OP⊥CD;
(2)如图2,若∠BOC=2∠AOC,求∠COE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O作OF⊥CD,经过点O画直线MN,若射线OM平分∠BOD,请直接写出图中与2∠EOF度数相等的角.
23.在三角形AOB和三角形COD中,∠AOB=∠COD
,
(1)已知∠AOB=90°,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如图①所示的图案,当∠BOD=30°时,求∠AOC的度数.
(2)已知∠AOB=90°,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如图②所示的图案,当∠AOC=2∠BOD时,求∠BOD的度数.
(3)当∠AOB=α时,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如图③所示的图案.用含有α的代数式表示∠AOC+∠BOD
.
24.点
O
是直线
AB上一点,∠COD
是直角,OE平分∠BOC.
(1)①如图1,若∠DOE=25°,求∠AOC
的度数;
②如图2,若∠DOE=α,直接写出∠AOC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将图
1中的∠COD
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
2
所示位置.探究∠DOE
与∠AOC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考点:点、线、面、体及之间的联系
解:如图,
上面和下面的直角三角旋转后得到圆锥,中间的长方形旋转后得到圆柱,从而可知得到的是两个圆锥中间有一个圆柱的组合体,通过观察可知最后得到的图形是D,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面旋转成体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可求解.
2.
C
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A、B、D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进行解释;
C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释.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逐项进行分析.
3.
A
考点:角的概念,线段的中点
解:A.把绳子对折,不用任何工具,可以找到它的中点,故该选项正确;
B.角是有顶点的,直线没有顶点,故该选项错误;
C.如果点B不在线段AC上,则点B就不是线段AC的中点,故该选项错误;
D.
两个锐角的度数和不一定大于
,如:一个为10
,另一个为5
,和就小于
,故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动手操作可对A判断,根据角的定义可对B判断,举反例,可对C、D判断.
4.
C
考点:角的概念
解:A、∠O有歧义,故不是,与题意不符;
B、∠O有歧义,故不是,与题意不符;
C、∠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是,与题意相符;
D、∠O有歧义,故不是,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能用∠的符号+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该顶点处只能有一个角,而用∠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角;用∠的符号+弧线及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角即可一一判断得出答案.
5.
B
考点:七巧板
解:图B中没有一对大的全等三角形,故不是由原图这副七巧板拼成的.
故选B.
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七巧板的结构: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大、小两对全等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这些图形的性质便可解答.
6.
C
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因为从C村到B村有4条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C-F-B为最短路程,所以由A村经C村到B村,最近的路程为A-C-F-B.
故选C.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答案.
7.
C
考点:线段的中点
解: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①、②和③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
分析:根据点断中点的概念,将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为这条线段的中点。
8.B
考点:角的大小比较
解:∵∠AOB=∠COD,
∴∠AOB﹣∠BOD=∠COD﹣∠BOD,
∴∠1=∠2;
故选B.
分析:根据∠AOB=∠COD,再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BOD,即可得出答案.
9.
B
考点:角的运算
解:由图可知∠AOB=110°,
∴180°-∠AOB=180°-110°=70°,
故答案为:B.
分析:读出量角器度数,计算即可解题.
10.
C
考点:角的运算,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解:设这个角是
,则它的补角是:
,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
即这个角的度数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即可.
二、填空题
11.
>
考点:常用角的单位及换算
解:∠β=25.15°=25°9′,
∵25°15′>25°9′,
∴∠α>∠β,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把:∠β=25.15°化为25°9′,然后再比较即可.
12.
PC;垂线段最短
考点:垂线段最短
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过点P作PC⊥l于点C,这样做的理由是垂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PC,垂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进行判断即可.
13.
112°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相交线
解:∵∠1=21°,∠2=47°,
∴∠COB=∠180°-21°-47°=112°,
∴∠3=112°.
故答案为:112°.
分析:已知∠1=21°,∠2=47°,可以求出∠COB的度数,而∠3与∠COB是对顶角,所以∠3的度数可求.
14.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建筑工人砌墙时,需要直线,而想确定一条直线,至少要知道两点,因此,建筑工人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
这个实例体现的数学知识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根据直线公理的内容,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两个木桩类似于两点,两点之间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15.
4cm
考点:线段的中点
解:∵AB=10cm
,
BC=2cm
,
∴AC=8cm
,
∵M是线段AC的中点,
∴AM=
AC=4cm
,
故答案为4cm
.
分析:求出AC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16.
80°
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OC是∠AOB的平分线,
∴∠AOC=∠COB;
∵OD是∠AOC的平分线,
∴∠AOD=∠COD;
∵∠COD=20°,
∴∠AOC=40°,
∴∠AOB=80°.
故答案为:80°.
分析:两次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即可求解.
三、解答题
17.
解:①圆柱②圆锥③四棱锥④五棱柱⑤三棱锥⑥四棱柱(或长方体)锥体有:②③⑤柱体有:①④⑥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柱体包括圆柱与棱柱,椎体包括圆锥和棱锥。棱柱: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圆柱:两个大小相同、互相平行的圆形底面,以及一个侧曲面。棱锥: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圆锥:有个圆形底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18.
(1)解:如图,直线AC,线段BC,射线AB,线段AD即为所求;
(2)解:由题可得,图中线段有AC、AB、AD、BD、DC、BC共6条.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分析:(1)依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即可得到直线AC,线段BC,射线AB;依据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B,C),连接线段AD即可;(2)根据图中的线段有AB,AC,AD,BD,CD,BC,即可得到图中线段的条数.
19.
(1)解:如图所示:D、E为所求;
(2)解:CD<CE<OE(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
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图-垂线
分析:(1)过点C画∠CDA=90°即可;过点C画∠ECO=90°即可;(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得,线段CD、CE、OE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
20.
(1)解:图中有AC、AD、AB、CD、CB、DB共6条线段.
(2)BC=CD+DB;AD=AB-DB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线段的长短比较与计算
解:(2)①BC=CD+DB,
②AD=AB-DB,
故答案为:①BC=CD+DB,②AD=AB-DB.
分析:(1)一个n个点的线段共有条线段;(2)结合图形解答即可。
21.
(1)解:
+
=180
,
和
互为补角;
+
=180
,
和
互为补角;
+
=180
,
和
互为补角;
(2)解:由于
且
所以
故:
考点:角的运算,余角、补角及其性质
分析:根据补角的定义以及补角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22.
(1)解:∵OE⊥AB
∴∠AOC+∠1=
∵∠1=∠2
∴∠AOC+∠2=
∴OP⊥CD
(2)解:∵∠AOC+∠BOC=
,且∠BOC=2∠AOC
∴∠AOC=
∵OE⊥AB
∴∠AOE=
∴∠COE=
-
=
(3)∠AOD、∠BOC、∠FON、∠EOM
考点:角的大小比较,垂线
解:(3)由(2)知:∠AOC=
∵射线OM平分∠BOD
∴∠BOM=∠DOM=∠AON=∠CON=
∵OE⊥AB,OC⊥OF
∴∠AOE=∠COF=
∴∠AOC=∠EOF=
∴∠AOD=∠BOC=∠FON=∠EOM=
=2∠EOF
∴与2∠EOF度数相等的角是:∠AOD、∠BOC、∠FON、∠EOM.
分析:(1)直接根据等量代换即可证明.(2)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C=
,再利用垂直的定义可得∠AOE=
,从而得出结论.(3)根据(2)中∠AOC=
,分别计算各角的度数,得其中∠EOF=
,根据各角的度数可得结论.
23.
(1)解:∵∠AOC=∠AOB+∠BOC=90°+∠BOC
,
∠DOB=∠DOC﹣∠BOC=90°﹣∠BOC
,
∴∠AOC+∠DOB=90°+∠BOC+90°﹣∠BOC=180°,
∵∠BOD=30°,
∴∠AOC=150°
(2)解:∵∠AOC=∠AOB+∠BOC=90°+∠BOC
,
∠DOB=∠DOC﹣∠BOC=90°﹣∠BOC
,
∴∠AOC+∠DOB=90°+∠BOC+90°﹣∠BOC=180°,
∵∠AOC=2∠BOD
,
∴∠BOD=60°
(3)解:∵∠AOC=∠AOB+∠BOC=α+∠BOC
,
∠DOB=∠DOC﹣∠BOC=α﹣∠BOC
,
∴∠AOC+∠DOB=α+∠BOC+α﹣∠BOC=2α
考点:角的概念,角的运算
分析:(1)由图可知∠AOC=∠AOB+∠BOC
,
∠DOB=∠DOC﹣∠BOC
,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果;(2)由图可知∠AOC=∠AOB+∠BOC
,
∠DOB=∠DOC﹣∠BOC
,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果;(3)由图可知∠AOC=∠AOB+∠BOC
,
∠DOB=∠DOC﹣∠BOC
,
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果.
24.
(1)解:①∵∠COD=90°,∠DOE=25°,
∴∠COE=∠COD﹣∠DOE=90°﹣25°=65°,
又∵OE平分∠BOC,
∴∠BOC=2∠COE=130°,
∴∠AOC=180°﹣∠BOC=180°﹣130°=50°;
②∵∠COD=90°,∠DOE=α,
∴∠COE=∠COD﹣∠DOE=90°﹣α,
又∵OE平分∠BOC,
∴∠BOC=2∠COE=180°﹣2α,
∴∠AOC=180°﹣∠BOC=180°﹣(180°﹣2α)=2α
(2)解:∠DOE=
∠AOC,理由如下:
∵∠BOC=180°﹣∠AOC,
又∵OE平分∠BOC
∴∠COE=
∠BOC=
(180°﹣∠AOC)=90°﹣
∠AOC,
又∵∠COD=90°,
∴∠DOE=90°﹣∠COE=90°﹣(90°﹣
∠AOC)=
∠AOC
考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角的大小比较
分析:(1)①由图可知∠COE=-∠DOE,而OE平分∠BO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2∠COE,根据平角的意义可求得∠AOC的度数;
②结合①的结论可得∠BOC=2∠COE=2(-),所以∠AOC=-∠BOC,把∠BOC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2)由互为余角的定义可得∠COE=-∠DOE,而OE平分∠BO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OC=2∠COE=2(-∠DOE),再由平角的意义可得∠AOC=-∠BOC,把∠BOC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