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951001016000000
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概述其他因素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光、重力和温度等”。对于学生来说,可联系已学过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分析而进入到本节课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的资料分析,了解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结合实例分析温度、重力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举例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构建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网络,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4通过课外实践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及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其中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复杂性和整体性又是教学难点。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切入,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植物向光性现象等不同角度认识光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通过资料分析,观察图片,由浅入深,总结出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又结合一些实例来分析温度、重力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最后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从基因表达,激素调节和本节涉及的环境因素调节构建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网络。
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萌发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及幼苗横置后根茎的生长情况,提出有关问题。像重力等环境因素如何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体会重力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二、教学内容
(一)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教师:这节课主要了解光,温度和重力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于植物来说光只是提供能量吗? 出示资料1、2和3的内容及图片。并提出问题(见课件)。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资料完成讨论题,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开花等生命现象,了解光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的作用:光作为一种外界信号,主要是通过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实现的。从中总结出不同现象中蕴含着共性规律,进一步形成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教师:小结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教师:展示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图片。
学生:分析向光生长的原因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进一步深入了解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
教师: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具有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的一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观察图5-12,总结光调控反应机制。
学生:阅读教材,识图分析,小组合作梳理总结知识,汇报。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结合细胞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梳理总结光调控反应机制的流程图,解决教学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光敏色素:植物接受光信号的分子之一。
(1)本质:(2)分布:(3)生理作用:
2调控机制:
教师:提出问题6 光敏色素结构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基因的表达,体现了核孔的什么功能?
设计意图: 温故同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二)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其他环境因素
1温度: 2重力:
教师:展示图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资料1和2,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学生: 完成讨论题,从中体会温度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设计意图:体会诗人的意境,联系生物学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温度对细胞分裂,植物开花的影响,认识到温度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再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深入体会,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社会责任。
教师:展示南北不同地域的植物分布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植物分布的地域性也与温度有关,体会学科交叉的魅力,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教师:植物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其实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体现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的实质的。
学生:理解温度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实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应部分内容,了解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机制。
设计意图:用信息传递的观点分析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三)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
教师:利用课件中的资料信息及实例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激素和环境因素构成的调节网络。
学生:分析构建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网络。
通过网络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解决难点。
教师:小结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使知识一体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形成。
教师: 布置作业,组织学生完成课外实践,设计实验,验证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
设计意图:提高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