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南极
北极
(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单圈环流
赤道
赤道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
----三圈环流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六风七带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3)气压带和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而形成,属于热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是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流被迫抬升而形成,属于动力成因。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0°
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热、湿
冷、干
热、干
热、干
冷、干
暖、湿
暖、湿
凉、干
凉、干
暖、湿
暖、湿
冷、干
冷、干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北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如果地球表面均匀的情况下:
但是地球表面不均匀,海陆相间分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季风的形成与分布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副极地低压
1.(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低压
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副极地低压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一月
七月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60 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一月
七月
低
低
高
高
高
低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
(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
(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总结: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
热带——终年高温;亚热带——冬暖夏热
温带——冬冷夏热;寒带——终年严寒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西风控制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受极地气团控制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完成教材活动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