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感知诗歌内容。(重点)
2.熟读成诵,体会诗人的思想和感情。(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导语。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瀚。这些诗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朵奇葩。本课所选的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在思想内容上,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习这些古诗词,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杜牧的《赤壁》。
初读《赤壁》
1.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当过地方官和朝官,晚唐文学家。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尤以七言绝句见长。与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小李杜”。其咏史诗和抒情诗最为人称道。
《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而怀古咏史。
3.文题理解。
《赤壁》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赤壁”为题,既交代了发现折戟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作所要评析的历史事件及地点。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品读《赤壁》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即赤壁之战,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师补充:作者借这个历史故事来抒发感情,所以说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特点是借史实抒情。也是用典的句子。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什么修辞?“东风”指什么?怎样理解?
生:拟人,把东风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东风给周瑜的这个方便。
“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如果这次不是东风给了周郞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完全改写。
3.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5.小结:这首诗歌作者借历史事件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意在表明周瑜打败曹操,是机遇起的决定作用。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板书: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借物,叙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议论。
作业
赤壁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独立完成导学案。
二、合作研讨,智慧共享!
1、小组对学。
2、小组群学。
3、组内小展示。
三、展示提升,喜摘硕果!
四、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