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诸城(zhū)
要塞(sè)
荻港(dí)
磅礴(páng)
B.溃退(kuì)
仲裁(zhòng)悄然(qiāo)野蛮(mán)
C.翘首(qiáo)由衷(zhōng)凌空(líng)
彰显(zhāng)
D.潇洒(sǎ)悼念(dào)
浩瀚(hàn)
镌刻(zhu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泻气
业已
公祭
摧枯拉朽
B.巨额
裁军 咆哮
眼花缭乱
C.娴熟
绷紧
渗透
残绝人寰
D.新秀
督战 建树
振聋发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钱老师的一席话,使刘畅同学如梦初醒。刘畅同学这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
B.壶口瀑布那惊心动魄的景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C.2018年世界杯,法国队白手起家,从小组赛的第一场球开始,认真踢好每一分钟,终于夺得冠军。
D.因为有他殚精竭虑地研究,我国在防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终于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5月24日,今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央视《朗读者》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C.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全面启动。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6,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闻又称通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部分组成
B.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C.《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具体报道了我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陆的全过程。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通过报道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表达了作者为解放军英勇善战,坚决执行党的命令而深为自豪的思想感情。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幕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 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8,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5分)
(1)睛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9·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7分)
材料:新闻
2018年4月28日,荆州广播电视台《好人开讲》之“以孝传家”节目播出,最后开讲的是11岁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5月,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84斤,为了顺利移植,她5个月增重18斤。今年3月,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天的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时,但坚强的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
(1)将【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3分)
(2)班上准备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赛,请你写一段演讲词。(不少于10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2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己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 部分,第一段的黑体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
(3分)
11,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
(2分)
12,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 ;②
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2分)
1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14,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书写奥林匹克新纪元
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侧记
新华网吉隆坡7月31日电(记者林德韧
汪涌
高鹏)7月31日的吉隆坡会展中心见证了北京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拥有灿烂文明的古国,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将在2022年迎来奥林匹克的又一次绽放。
从2001到2015,跨越14年之后,北京再度申办奥运成功,在奥林匹克历史上书写新的一页,2022年,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变化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北京对奥林匹克的渴望和向往,不变的,是中国作为大国的从容与担当。
聚焦北京,奥林匹克新风貌
夏天的吉隆坡气候宜人,矗立在会场旁的雄伟的双子塔标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北京申冬奥代表团衣着整齐,庞大的队伍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大家的自信与轻松写在脸上。望向窗外,当地华人拉起了助威横幅,举起了舞狮,壮观地挥动着手中的国旗,为代表团的陈述加油鼓劲。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国际奥委会诉说着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意义:“今天,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旅程中,将要迈出历史性的一步。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冬奥会,为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可持续的冬奥会,全面实践《奥林匹克2020议程》,不仅给中国带来积极改变,也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好;迈出这一步,你们选择北京,能够举办一届节俭的冬奥会,不但保证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最高水平,而且把奥运遗产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奥运会的积极影响更加深远。”陈述在热烈的氛围中逐步推向高潮。
在一段视频中,姚明身着冰球服,在被小选手攻破球门后做出无奈的表情,这引得全场哈哈大笑,给紧张的会场增添了一丝轻松的气氛。事实上,无论是在会议开始之前的媒体采访还是陈述时的演讲,还是结束之后的记者访谈,姚明都是焦点之一。作为代表团中的“第一高度”,姚明一直在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奥林匹克与北京再度结缘的神圣时刻,他也参与到了其中。
与他并肩站在讲台上的是身怀六甲的杨扬。中国冬季运动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她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拿到的两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参加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我真的是在站着,”杨扬对于姚明身高的玩笑逗乐了同样站在旁边的冬奥名将李妮娜,也通乐了许多委员,轻松的心态由此感染到了讲台下。
代表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北京,我们准备好了!
选择北京,奥林匹克新契机
这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投票。
陈述结束后,2022年冬奥会评估委员会主席茹科夫给了两座申办城市最后的点评,另外他也提到了关于阿拉木图的一些更新的信息。针对评估报告中对于住宿方面的疑问,阿拉木图团队提供了一些新的数据支持,体现了在接待能力方面上的努力,也为自己增分不少国际奥委会规定,为防止发生利益冲突,来自奥运会申办城市所在国家(地区)奥委会的委员在他们的竞选城市没有被淘汰之前不能参加投票。因此,来自中国的三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于再清、李玲蔚、杨扬将不能参加投票。包括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海博格等在内的11位委员请假缺席本次全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参加投票。因此参与投票的委员共有85人。
投票在吉隆坡当地时间下午4点20分正式开始。本次大会国际奥委会使用了新的电子投票系统,但最后系统出现了问题,只能借助纸质投票。一波三折的投票过程结束,北京还是阿拉木图?紧张的情绪全场蔓延:就差最后的宣布了!
祝贺北京,奥林匹克新纪元
北京赢了!
欢呼声响彻吉隆坡会展中心,这声欢呼,凝聚了多少辛劳和热盼!
在巴赫念出“北京”的一刻,代表团成员们都一跃而起,相互拥抱恣意庆祝。在陈述时笑容满面的李妮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泪水夺眶而出。“之前一直在想用什么样的状态去表达自己的高兴,因为之前放了一个索契的片子,所以触景生情,想到我们在整个申办过程中很不容易,比较有感触。”在索契迎来自己冬奥会谢幕演出,李妮娜在接受采访时依然不太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
现场掌声雷鸣,巴赫第一时间走下主席台,与代表团成员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用胜利为这次马来西亚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同样激动的姚明说:“我们是很幸运的,在这也要向阿拉木图表示感谢,如果没有他们的精益求精的表现也不会激励我们展现出最好的自己,体育比赛永远要感谢一个伟大的对手,才能一起创造出一场精彩的比赛。”
85名委员投票,一人弃权,44:40,北京取得险胜,未来的7年,北京将逐步给世界展现自己在冬季的魅力,为奥林匹克的史册再添神奇的一笔。
北京,加油!
15,此则消息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导语内容。(3分)
17,“变化的是时光……从容与担当”这段文字放在导语部分是否多余?起什么作用?(3分)
18,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9,文章采用小标题结构有什么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5分)
集中营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围上来,将沙宁拖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并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活儿,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④一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兵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⑤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兵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讲的课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兵假装慈悲,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⑥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纳粹兵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兵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⑦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
⑧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9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但她不幸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去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10谢达去了天堂,但他用稚嫩的身躯干出的惊天壮举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上,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20,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1)
集中营门口
高潮
(2)
21,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2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23."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50分)
24,文明古国,文化厚重。国风、党风、校风、家风、班风
正风风行。“救死扶伤,人道仁爱”是医风,“学高身正,善教得法”是教风,“勤劳俭朴,尊老爱幼”是家风,“勤奋、求实、严谨、创新”是学风…在我们身边,这些满满的正能量每时每刻都影响着我们。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寻有哪些人,哪些事,在哪里体现出了哪种正能量,然后以“风气”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