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中国石拱桥》
第二课时
复习
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连,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学习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四、五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第六段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接着写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第四、五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了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第六段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整体到局部。
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你能说说蓝色字的表达作用吗?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4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因为作者不可能亲自看见“旅人桥”的建成,只能根据记录,但文献上的记录是否属实,作者不得而知,因此,只能用“大约”表示估计,只是推测的情况,这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现。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
“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4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公元1189年到1194年间”和“自16米到21.6米”数据体现准确,“约”大约、估计,说明不是确定的8米。
“几乎”,意思是“差不多、接近于”强调平坦的程度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这些词和短语,分别对“石拱桥”、“石桥”作了恰当的修饰、限制,从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在中国及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总结: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特别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都要求准确严密。
准确是指不仅正确,而且精准,即说明事物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严密是指严谨,逻辑性强,无懈可击。
答题格式:
解释词语表意(表某种限制或程度)
解释该词在句子中的理解
客套话: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答案:“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变式:某个词可否删除?为什么?
如: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如果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沿海滩涂都生长红树林,这与事实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答题格式: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表达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
本文通过对赵州桥、卢沟桥以及解放后建造的各种石拱桥的介绍,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成就及其发展,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学法总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须按一定的顺序;
说明事物要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
说明事物要讲究语言的准确严密。
课堂练习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象
特点
古桥
廊棚
弄堂
2、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课后作业
舞蹈的建筑(刘心武)
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建筑与舞蹈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了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建筑设计师大脑后,舞蹈元素运用在建筑中成为可能,一些“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世界杯比赛场地,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建筑设计师欧·盖里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
⑤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领域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1、文章第③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2、文章第④⑤两段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3、文章第⑥段加点词“一直”能否去掉?为什么?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