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种群数量变化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种群数量变化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13 11: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后附有答案)
编号:024 编写者: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并尝试构建种群的增长模型。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任务
1以细菌分裂增殖为例,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四步骤?
2看课本66页第一段,完成表格的填写和图4-4
3描述解释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表现方式?
4绘制J型曲线,写出J型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并解释各字母的含义?
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J型曲线增长?
6绘制S型曲线,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
7 K值的定义?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8什么是血细胞计数板?
9用 法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简述该方法的过程?
10看课本68页探究实验回答课本2、3、4、5、6、7题。
自我检测
1.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下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2.“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某湖泊,下图中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3.一块面包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最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 ( )。
A.“J',型曲线增长 B、S”型曲线增长 C.“J” 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
4.“禁渔期”,国家规定:此段时间,各自然水域严禁人工捕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气温较低,人工捕鱼产量支出大于投入
B.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为鱼类的繁殖季节,大量捕鱼将使鱼类减少
C.过度捕捞,将破坏鱼群年龄组成,从而影响鱼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D、“禁渔期”以外时段,也不能使用任意大小孔径的渔具捕鱼
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进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环颈雉构成了一个 ,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 ,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及该种群的 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为种群增长的 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 ,种群数量 。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后附有答案)
编号:024 编写者: 审核者:
学习目标
1.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并尝试构建种群的增长模型。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任务
1以细菌分裂增殖为例,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四步骤?
见课本65页方框内容。
2看课本66页第一段,完成表格的填写和图4-4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个)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数学公式(Nn=2n)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
3描述解释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表现方式?
数学公式法、曲线图。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4绘制J型曲线,写出J型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并解释各字母的含义?
Nt=N0λt(N0为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为平均增长率.)J型曲线如上图2
5在什么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J型曲线增长?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资源和空间无限)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恒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且种群增长不受自身密度的制约。
6绘制S型曲线,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
A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斗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7 K值的定义?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因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变动。
8什么是血细胞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以计数酵母菌为例):
1? 样品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2? 将血球计数板用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厚玻片。
3? 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稍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
4? 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5? 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格的上方和右方线上的酵母细胞(或只计数下方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6? 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计算公式:
(1) 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 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血球计数板的清洁:
血球汁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或用95%的乙醇、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脱水使其干燥。通过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清洗直到干净为止。
9用 抽样检测 法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简述该方法的过程?
10看课本68页探究实验回答课本2、3、4、5、6、7题。
自我检测
1.新物种进入某地后,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
C.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会保持稳定 D.K值是环境条件下允许的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2.“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某湖泊,下图中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是( )。
3.一块面包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最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 ( )。
A.“J',型曲线增长 B、S”型曲线增长 C.“J” 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
4.“禁渔期”,国家规定:此段时间,各自然水域严禁人工捕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气温较低,人工捕鱼产量支出大于投入
B.实行“禁渔期”是因为此段时间为鱼类的繁殖季节,大量捕鱼将使鱼类减少
C.过度捕捞,将破坏鱼群年龄组成,从而影响鱼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D、“禁渔期”以外时段,也不能使用任意大小孔径的渔具捕鱼
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进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环颈雉构成了一个 ,其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A~B,由于 ,种群增长不明显。
(3)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 加剧,以及该种群的 增加,导致该种群的 降低, 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4)EF段为种群增长的 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 ,种群数量 。
21.(1)种群开始时增长缓慢,经快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达到相对稳定(2)需对新环境适应(3)种内斗争捕食者出生率死亡率(4)稳定O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