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导学案(含习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导学案(含习题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13 11: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预习内容
1.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政府在1982年把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________________。
4.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我国政府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
一、学习目标
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3.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1.目前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2.资料收集与分析,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3.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影响?结合我国采取的措施加以说明。
三、反思总结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
四、当堂检测
1.我国曾预测20世纪90年代前期人口生育正处于高峰期顶峰,做出这个预测的依据是( )
A.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B.出生率与死亡率比例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
2.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如下图所示,是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建立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同属于这一成分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比一般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是_________。
(4)如果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是_______________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农业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林木生产 D.改善生态环境
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B.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6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20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C.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增长规模很大
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资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对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我国黄土高原,过去有肥沃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现在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 B.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C.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 D.掠夺式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7.(多选题)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措施的有( )
A.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封山、封岛、禁止开发利用 D.全部集中起来,人工种植、看护
8.(多选题)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9.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图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
1830年
10亿
经历了20多万年
1930年
20亿
1960年
30亿
1975年
40亿
1988年
50亿
1999年
60亿
(1)从图中可以看出1830年至1930年人口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为____年,而进入20世纪后,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依次为______年、_____年、_____年、_____年。
(2)人口增长必然带来对___________需求的同步增长。
【当堂检测】
1.A 2.D
3.(1)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 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分解者 蚯蚓
(3)充分利用废物中的能量
(4)植被
【课后练习与提高】
1.D 2.A 3.B 4.D 5.C 6.D 7.AB 8.ABC
9.(1)①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②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土随风而起;③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
(2)①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养护;②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③退耕还林还草。
10.(1)100 30 15 13 11
(2)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