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综合练习
基础知识练
1.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祸不单行
行些小费
行李
行走
B.出差
差别
参差
差生
C.丧生
丧命
丧事
奔丧
D.狼藉
慰藉
蕴藉
草藉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凉
衰弱
书藉
诸多
B.惨淡
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
交卸
奔丧
狼藉
D.亏空
赋闲
谋事
踌躇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触目伤怀(
)
A.思念
B.胸前
C.心
情不自已(
)
A.停止
B.已经,表过去
C.太,过
变卖典质(
)
A.质量
B.事物的根本特性
C.抵押
熬过了一个严冬(
)
A.忍受,耐苦支持
B.久煮
C.痛苦
4.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
)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
5.“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6.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
综合能力练
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____________(戴着
带着
代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________(慢慢
轻轻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____(掀身
探身
弯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___________(趴上
登上
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__(扒
攀
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__(抬缩
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______(用力
努力
吃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____(溜
爬
趴)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①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②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7.请你仔细辨别括号中的词语并把你认为最适当的填在文中的空白处。
8.请你结合语境仔细斟酌父亲告别时说的两句话(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上文①②处)。
A.再见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9.有人说“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你看呢?
10.你认为下列几种描写本段中并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11.父亲身体不好为什么偏要自己去买橘子?
12.你能从文中找出哪些语句具体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13.请你体会“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背影?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这样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呢?
创新探究练
父亲(11分)
??
⑴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
⑵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
⑶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在为毕业作品犯愁。
??
⑷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
⑸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你全买了。”
??
⑹“嗯。”她应着。
??
⑺“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
⑻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
⑼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
⑽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
⑾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
⑿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
。
??
⒀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5.
第⑵节中画线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2分)
16.
第⑺节中描写人物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分)
17.
在第⑿节的横线上,有比喻的修辞写完句子。(2分)
18.
怎样理解第⑿节中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2分)
19
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3分)
参考答案
1.A
2.D
3.C、A、C、A
4.琐屑、情郁于中、蹒跚
5、这是我的自责。意思是太不懂事。类似的还有: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6、示例:父爱就是父亲送别时蹒跚的背影。
7.戴着
蹒跚
探身
爬上
攀
缩
努力
爬
8.BC
9.“又”表明第二次,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深情。结构:照应前文,“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0.D
11.分别时,能为儿子多做些事,能为孩子尽心尽力,做父亲的心里感到满足、踏实,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爱子之情。
12.父亲是一个胖子”是铺垫,要爬上月台,“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13.作者这时是第二次流泪,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的依恋、感激和敬爱的感情。
14.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大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像正面形象,开拓了想像空间,无尽的想像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5、不好,感彩不同。"那个女人"中饱含了"怨恨""讨厌"的感情,而"媳妇"有喜欢之情
16、语言
动作
心理
17、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18、熟悉是因为他有儿子、儿媳,是一位父亲。"遥远"是因为儿子、儿媳不孝,远远的躲开他。
19、儿子、儿媳的不孝,生活的艰难,使他的目光中充满"阴沉"和"悲哀",每当他看到年轻的父亲牵着儿子时,总会牵动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因为现实父亲的角色已离他十分遥远了,所以这"慈祥""温情"只是"一丝"而已。(意思对即可)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