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地理教学课件:2.1.2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一地理教学课件:2.1.2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24 12:0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10月4日早上拍下的一中校园,请留意天色!
第一节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选择特性)
思考: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 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特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放热及作用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月球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大气
上界
地球
请思考:阴天的昼夜温差为什么比晴天小?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概念
B A C



2、热力环流的形成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冷却
冷却
受热
B A C
B A C


线
冷却
冷却
受热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冷却
冷却
受热
B A C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陆地
海洋
白天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3、热力环流的分布
海陆风
夜晚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陆地
海洋
市区
郊区
郊区
城市风
山谷风
二、热力环流
地面冷
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大气运动按方向分类
1030
1020
1010
(hPa)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1030
1020
1010
(hPa)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1030
1020
1010
(hPa)
风向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风向垂直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方向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结论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速越大
2、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风向平行等压线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水平气压梯度力
A
B
实际风向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热力环流
地表的冷热差异→大气的上升运动→
同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
二力合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三力合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