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9《苏州园林》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5 08:58: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
1.欣赏苏州园林的美。
2.揣摩说明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迅速把握文章。
2.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与同桌交流。
3.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一些说明的方法。?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说明文阅读知识。

如何找准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从题目中看说明对象;
(2)找文段开头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从文中概括、提炼,同样抓关键词句。

说明的顺序:
(1)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表空间方位的标志语;
(2)时间顺序——表时间的或事物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
 (3)逻辑顺序——表示因果、主次、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之所以、原来、因此……
注意:有些文章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加以判断)。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结构:1、按照时空的变换划分;2、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分为:(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说明的方法:
①举例子:举出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②分类别:将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分类,逐一说明。
③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突出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⑤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解释事物的特征。
⑥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规定和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并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⑦作诠释:能通俗易懂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作诠释。
  ⑧列数字:用列举数据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⑨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
二、预习任务
1.朗读全文,明确苏州园林给作者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认为苏州各个园林总的特征是什么(这也是设计者的意图)?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
2.阅读课文第三——九段后,抓住关键词,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示例:第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叠嶂(????)??镂空(????)??斟酌(????)
相间(????)?模样(????)??对称(????)??庸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________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4.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⑤
5.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7.填空。
(1)《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4)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课中导读】
一、欣赏图片,思考
1.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怎么说?
明确: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说明文?
明确:
3.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
4.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
5.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明确:
二、理顺结构
1.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①文章的1、2段和后面的段落是什么结构关系?第5段的中心句和其他句子什么结构关系?
②文章的3、4、5、6段顺序能否互换?它和文章的哪句话是对应的呢?
③有人认为:1-6段将苏州园林介绍得很详尽了,那7-9自然段有用吗?这是什么说明关系?
2.划分段落结构。(文中标记)
3.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三、语段精读
(一)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阅读第2自然段
思考:为了建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具体是怎么做的?跟下文哪些段落对应?
明确:
(三)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延伸:亭台楼阁
亭:在地面直接平起,有顶无墙
台:高而平的建筑,一般为方形。台上可有建筑,也可没有
楼:重屋为楼。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阁:四敞为阁。四面皆有窗,也设有门,四周有挑出的平座,与楼近似,体量较小巧,可看做架空小楼层
(四)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四自然段是怎么说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的?
明确:
2.第4自然段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五)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六)阅读第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
延伸:轩榭廊舫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
榭:多指水榭,是临水而建
廊:连接两建筑物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
舫:仿照船型而造的建筑,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阅读第7-9自然段
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出了苏州园林怎样的局部之美?
明确:(1)角落的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窗的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颜色的搭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其“美”
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这是一种______美。”说话。
明确:
小结:文章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五、揣摩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确: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
六、说明方法
课文3—9节的分写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1.作比较。
明确:(1)以“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与“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相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与苏州园林花树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北京园林大量使用彩绘与苏州园林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比方。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明确:
3.举例子。
明确:(1)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通过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通过摹状貌,突出了苏州园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七、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结构:_____-_____-_____;3-6段是____,7-9段是_____,即主要到次要,因而是______顺序。
八、小结美点
说明结构
:层次很清楚;从多角度说
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说明语言
:概括性强;精练形象;准确严密;紧扣中心
表达方式:说明中适当运用描写和议论
九、拓展延伸
1.根据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来当小导游。
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有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
(看文中插图说话,按“总—分—总”的顺序,尽量用课文的原话介绍这些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师生给予评价。)
3.有人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表达得不够好,是可以改写的。怎么改写才好?
明确:
4.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明确:
5.我们的城市为什么需要园林?
明确:我们要记住!(齐读)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建一座座园林?
因为——人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十、谈收获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十一、课后作业
从下列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欢的美。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
(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9.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重点、难点:
1.欣赏苏州园林的美。
2.揣摩说明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
1.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迅速把握文章。
2.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与同桌交流。
3.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一些说明的方法。?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说明文阅读知识。

如何找准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从题目中看说明对象;
(2)找文段开头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
(3)从文中概括、提炼,同样抓关键词句。

说明的顺序:
(1)空间顺序——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整体局部,表空间方位的标志语;
(2)时间顺序——表时间的或事物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
 (3)逻辑顺序——表示因果、主次、整体与局部等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为什么、之所以、原来、因此……
注意:有些文章以其中一种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加以判断)。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说明文的结构:1、按照时空的变换划分;2、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者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分为:(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说明的方法:
①举例子:举出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②分类别:将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分类,逐一说明。
③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突出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⑤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解释事物的特征。
⑥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规定和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并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⑦作诠释:能通俗易懂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作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通常两者采用“什么是什么”的模式。如果两边的内容能互换,就是下定义。否则,就是作诠释。
  ⑧列数字:用列举数据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⑨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
二、预习任务
1.朗读全文,明确苏州园林给作者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认为苏州各个园林总的特征是什么(这也是设计者的意图)?游览者的感受是什么?
2.阅读课文第三——九段后,抓住关键词,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示例:第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说明的对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叠嶂(????)??镂空(????)??斟酌(????)
相间(????)?模样(????)??对称(????)??庸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________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4.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⑤
5.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7.填空。
(1)《苏州园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现代____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________。
(4)本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语言特点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xiè??zhàng??lòu??zhuó??jiàn??mú??chèn??yōng?
2.D
3.略
4.C
5.(1)“大多”说明很多,但不是全部,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2)“极少”说明不是不用,只不过用得很少,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6.(1)作比较(2)摹状貌(3)举例子(4)打比方?
7.(1)叶圣陶?作家?教育家
(2)略
(3)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总分
简明朴实
逻辑顺序
【课中导读】
一、欣赏图片,思考
1.欣赏完图片后,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你觉得怎么说?
明确: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说明文?
明确:苏州园林。事物说明文。
3.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4.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明确:(1)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3)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
(4)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5)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6)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
(7)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二、理顺结构
1.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①文章的1、2段和后面的段落是什么结构关系?第5段的中心句和其他句子什么结构关系?
②文章的3、4、5、6段顺序能否互换?它和文章的哪句话是对应的呢?
③有人认为:1-6段将苏州园林介绍得很详尽了,那7-9自然段有用吗?这是什么说明关系?
2.划分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2)说明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概括介绍它的共同特征。
第二部分:(3-9)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3.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总→分→总
三、语段精读
(一)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阅读第2自然段
思考:为了建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具体是怎么做的?跟下文哪些段落对应?
明确:亭台轩榭的布局(3)
假山池沼的配合(4)
花草树木的映衬(5)
近景远景的层次(6)
角落的布置(7)
门窗的雕琢(8)
颜色的搭配(9)
(三)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州园林)
延伸:亭台楼阁
亭:在地面直接平起,有顶无墙
台:高而平的建筑,一般为方形。台上可有建筑,也可没有
楼:重屋为楼。两层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阁:四敞为阁。四面皆有窗,也设有门,四周有挑出的平座,与楼近似,体量较小巧,可看做架空小楼层
(四)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第四自然段是怎么说明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的?
明确: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池沼配合
假山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池沼配合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相同点: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技术:长期重复劳动获得的经验技巧;艺术:审美的创造
宽敞:作为全园中心;河道模样:安排桥梁+石头
花草

莲=一幅画
2.第4自然段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五)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举例子:“古老的藤萝”;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六)阅读第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延伸:轩榭廊舫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多置于高敞或临水之处
榭:多指水榭,是临水而建
廊:连接两建筑物的通道,上有顶棚,以柱支撑,用以遮阳挡雨
舫:仿照船型而造的建筑,大多三面临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阅读第7-9自然段
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出了苏州园林怎样的局部之美?
明确:(1)角落的布置:局部的图画美
(2)门窗的琢磨:工艺美术的上品
(3)颜色的搭配:广漆,棕黑色(白色墙壁)淡灰色方砖
屋瓦
檐漏(绿色草木)明艳的花(安静闲适)
四、探究其“美”
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这是一种______美。”说话。
明确:(1)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这是一种自然美。
(2)苏州园林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这是一种艺术美。
(3)苏州园林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这是一种映衬美。
(4)苏州园林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是一种层次美。
(5)苏州园林美在每个角落都精心布置,这是一种图画美。
(6)苏州园林美在门和窗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这是一种图案美。
(7)苏州园林美在极少用彩绘,这是一种色彩美。
小结:文章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五、揣摩语言
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传神,耐人寻味,堪称说明文语言的典范。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确: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六、说明方法
课文3—9节的分写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1.作比较。
明确:(1)以“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与“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相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以“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与苏州园林花树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3)拿北京园林大量使用彩绘与苏州园林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2.打比方。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明确: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举例子。
明确:(1)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2)“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通过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的特点。
(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通过举例,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的特点。
4.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通过摹状貌,突出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的特点。
七、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结构:总-分-总;3-6段整体,7-9段局部,即主要到次要,因而是逻辑顺序。
八、小结美点
说明结构
:层次很清楚;从多角度说
说明方法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说明语言
:概括性强;精练形象;准确严密;紧扣中心
表达方式:说明中适当运用描写和议论
九、拓展延伸
1.根据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
明确:苏州园林甲江南
2.请你来当小导游。
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有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有读过本文的人,请你指着课本上苏州园林的彩图,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
(指导学生看文中插图说话,按“总—分—总”的顺序,尽量用课文的原话介绍这些图片所体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师生给予评价。)
3.有人认为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表达得不够好,是可以改写的。怎么改写才好?
明确:
改写:苏州园林是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只有当你深入其中,才会了解它的艺术之美。好了,不多写了,看看摄影集吧,你会发现更具体更生动的苏州园林。
4.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
明确:从作者思路看,作者是按由主到次的顺序来写的。我想,如果作者再继续写下去的话,一定是越写越细,有可能写到园中的小径、小品和盆景上去了。
5.我们的城市为什么需要园林?
明确:我们要记住!
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为什么要建一座座园林?
因为——人的本质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十、回顾总结?谈收获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仅赏美景,而且品美文,感受了“优秀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的语言魅力,那么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解说:帮助学生养成随时回顾总结反思的习惯。)
十一、课后作业
从下列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欢的美。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课后导练】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
(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段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的双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段结构特点是总分,请用“‖”在文中画出,由对假山的说明到对池沼的说明,起过渡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假山的关键是________。假山的特点是________。
4.将“技术”和“艺术”填入②句中的括号内,说说为什么不能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池沼说明的中心是(

A.池沼的安排也着眼于画意;
B.大多引用活水
C.有的池沼宽敞,就把它作为全园的中心
D.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围绕用词的准确性去品析。扣准池沼特点揣摩)
6.池沼的形式不同,但相同之处在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7.在说明池沼的内容中运用了除打比方、引用外的哪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段中有两句话与全文开头部分“总说”相照应,说明苏州园林总特征的。用
线画出。
9.概括第(2)段内容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一个“活”字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请你重新排列(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答案:
1.美术画、图案画。2.第一句∥第二句……。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3.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使游览者在攀登时忘却苏州,只觉得身在山间。4.略。5.B。6.①大多引用活水;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7.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
8.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9.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10.略。11.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