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4.2《性状的遗传》课件+ 教案(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生物4.2《性状的遗传》课件+ 教案(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15 21:39:49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温故知新
1.遗传: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
似的现象。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2.染色体: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_DNA
生物体细胞中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4.基因是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DNA位于细胞核内的
染色体
基因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对染色体
转基因鼠的启示
大鼠生长激索基因
固定细廳的吸管
核未融合的受精卵
B
生出含有生长激素基因的大鼠9
基因控制
性状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
生物的性状
形态、结构
A
B
生理特征
南瓜果皮的颜色人的血型
家兔的毛色

行为特征
的筑巢行为
大米的品质鸟的迁徙行为
小游戏:观察人的性状是否相同
同桌二人互为镜子,观察以下性状是否相同?
1.大拇指弯曲程度
2.能否卷舌
2
8-11拇指豎起時彎曲情形
圖8-9捲舌
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考曲
1.舌的兩側可上捲成圓筒狀2.不會捲舌
观察豌豆的性状是否相同
性状
茎的高度花的位置豆荚颜色豆英形状花的
子叶种子
颜色颜色形状
高茎
腋生
绿色
饱满
白色黄色圆滑
相对性状
矮茎
顶生
黄色
缢缩
紫色绿色皱缩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选项哪些属于相对性状,哪些不是?尝试将它们放入相对应的区域吧
人的身高和体重
果蝇的长翅和残翘
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羊的白毛和兔的黑毛
家兔的毛色
属于相对性状
不属于相对性状
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亲子代的双眼皮、单眼皮
课前调查:亲子代的双眼皮、单眼皮
课前调查:亲子代的双眼皮、单眼皮
姓名
姓名,刘泽
姓名
1.真实描述父母、以及自己兄弟姐妹的眼皮情况
1.真实描述父母、以及自己兄弟姐妹的眼皮情况
1·真实描述父母、以及自己兄弟姐妹的眼皮情况
双皮8
单眠皮冁
及支
(爸爸)
(妈妈)
(爸爸)
(妈妈)
(爸爸)
(我)
单眼皮
(我)
2我的同是数你慢级成双
(我)
2我的展展我能支成双好
选择豌豆的原因: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容易控制外界因素
对实验的干扰。
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孟德尔
豌豆花色的杂交实验
AA
aa
亲代
显性基因A
凭空消失
紫花—显性性状
子一代
相对
全部紫花性状白花一隐性性状
隐性基因a
子二代
无”中生有
思考:自然状态豌豆为纯种,你能
705株224株推测出亲代紫花、白花体细胞的基因
组成吗?《性状的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通过分析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说出判断显隐性方法,总结归纳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遗传图、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物的遗传
2、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培养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自主学习,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通过亲代和子代的性状遗传图解,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理解这主要是由于基因决定的。
3、尝试写出亲代及子代之间的遗传图解,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遗传规律,学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及亲代与子代之间的遗传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资源整合
一个培养:通过重温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工作的艰辛和执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两个创新: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展示孟德尔豌豆花色杂交实验的全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了解植物杂交的试验,为掌握从中总结出的遗传学规律铺平道路;二是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设计黄、白乒乓球模拟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实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三个拓展:拓展知识,加入鲁科版转基因鼠的资料,印证基因控制性状,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用该材料导入新课。拓展资源,教学资源除了硬件设施外,学生头脑中的前认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教学资源除了老师、学校提供外,学生也可以提供,本节课设计则加入了学生课前关于双眼皮、单眼皮的家庭调查问卷,贴近学生实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首尾呼应,用所学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拓展情感教育,通过回顾孟德尔工作的过程,品读伟人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可借鉴之处。
四、学生课前活动设计
人人调查自己家庭单眼皮、双眼皮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填写报告
五、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黄白色乒乓球,写有“父本”“母本”的烧杯若干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遗传的物质基础》的知识点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呈现转基因鼠的资料,引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导入本课
1.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奠定基础2.分析材料,思考基因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节与上一节联系较为紧密,用旧知,解新疑。提供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材料,方便学生理解。
活动二:举例归纳构建概念
活动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大量举例性状和相对性状的例子,明确其普遍性,最终能构建出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进行快速判断。活动程序:性状举例:从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三个方面为学生进行大量举例,引导学生根据例子发现本质,归纳性状的概念。游戏:观察人的性状都一样吗?同桌互为镜子,观察①大拇指的弯曲程度②能否卷舌
这两种性状一样吗?人的性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举例人、动物身上有这种现象,植物上有吗?从而引出豌豆的某些相对性状。鼓励学生举例,植物身上的相对性状。进而归纳相对性状的概念。分类移动:小组快速讨论,判断选项是否属于相对性状,从而明确“两同一不同”活动策略:启发引导
教师点拨活动评价:教师观察学生自学情况及时评价;有针对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课上表现。
根据举例,明白性状的普遍性,同时归纳概念初步认知,即便在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上,也表现不同,并大量举例尝试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学生迅速判断,阐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启发引导基础上,让学生整体认识两个概念,再通过举例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层层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强化训练巩固,突出重点。
活动三:问题导航,深入探究
活动目的:通过分析讨论“豌豆花色的遗传”认识显性性状及隐性性状。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基因的有关知识,以及遗传过程。活动程序:问题引领,呈现学生课前关于双眼皮、单眼皮的调查问卷及自己疑惑,提出性状的遗传具有什么规律吗?介绍孟德尔,引出豌豆杂交实验,明确孟德尔选择豌豆的原因。呈现豌豆从亲代到子一代,再到子二代的杂交过程,教师点拨设计一系列阶梯的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①紫花、白花是一对什么?这对相对性状在遗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纯种,你能推测亲代紫花、白花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吗?③亲代并不能将白花的性状遗传给子一代,那么遗传下去的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遗传下去的呢?进而推测染色体的遗传规律④基因在染色体上,你又能否推出基因的遗传规律呢?每一种细胞中基因组成是什么?⑤子一代Aa中两个基因来自哪里?亲代的紫花和子一代的紫花基因组成有区别吗?⑥明确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求,尝试写出活动策略: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点播相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相结合,老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和鼓励……
分析自己和同学的课前调查结果,明确性状的遗传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紫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且认识到白花的遗传发生了改变。推理出亲代紫花基因组成为AA,白花基因组成为aa在老师问题串的引领下,逐步回答问题,认识基因的有关知识,以及遗传过程。明确子代遗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基因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代。推理基因的遗传过程明确AA,Aa都控制紫花性状。书写遗传图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四:好风助力深入探究
活动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书写遗传图解,分析子一代到子二代的遗传过程,比例问题。同时总结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活动程序: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子一代到子二代的杂交过程1.模拟实验:子一代父本紫花、母本紫花各产生几种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结合的情况有几种?(若黄色乒乓球代表基因A,白色乒乓球代表基因a)尝试写出子一代(Aa、Aa)产生子二代的遗传图解尝试解释孟德尔统计的子二代紫花705株,白花224株的原因。总结孟德尔总结的遗传规律,并小组合作推测课前调查中三个家庭中成员的基因组成,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活动策略: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点播相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活动评价:组员评价,师生评价
小组合作,进行模拟活动并展示规范书写遗传图解,进一步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中的遗传规律。不会的小组内质疑、解疑
利用模拟活动,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遗传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感性向理性转变,这部分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好处。
活动五:分享心得,综合建模
1.总结本节课所学2.当堂检测3.品味经典,感悟真理。从孟德尔的人生经历来看,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品质。
学生完成整体建构部分并进行记忆。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感悟伟人的品质并学习。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