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 溶液的酸碱性1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 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 溶液的酸碱性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26 10:56:50

文档简介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实践报告
镇江市丹徒中学 朱秋东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酸碱盐知识不仅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过渡章节,因此,本章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由于知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必须以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努力挖掘生活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再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链和方法论。
本节内容是溶液性质的延续,非常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以实验教学为主线,共设计了6个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建构新知识。
一、实践过程
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板块: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三个板块均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共设计了10个问题:
①以“酸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什么是酸性?如何鉴别?
②回顾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的变色情况,设计3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
Ⅰ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Ⅱ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③在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问题的基础上,引出酚酞试液,设计探究实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④再次延伸: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⑤巩固应用: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⑥从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⑦从大家关注的环境问题“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酸雨是怎么回事?
⑧如何测定酸雨(检验溶液酸碱度)?
⑨实验探究,深化认识:
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它们的pH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
Ⅱ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溶液的pH有怎样的关系呢?
⑩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
Ⅰ洗发液的pH,如何选择适宜的洗发液?
Ⅱ人体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Ⅲ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选择合适的农作物?
Ⅳ“神汉捉鬼”是怎么回事?
在第一板块,利用“味道”引出酸性的概念,带着如何检验溶液酸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紫色石蕊遇碳酸变色让学生尝试紫色石蕊与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味”溶液的变色实验,得出可用紫色石蕊检验酸性溶液,并立即延伸,通过实验得出紫色石蕊可以检验碱性溶液,再拓展到石蕊试纸。然后过渡到无色酚酞,通过无色酚酞与一些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得出可用酚酞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由此得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并对石蕊、酚酞的变色情况加以小结,使学生清晰明了。在第一板块的最后,讲述了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波义耳没有抓住紫罗兰花变色这一现象,就不会发现酸碱指示剂;同样,如果波义耳缺乏思考,就不会设计实验,发现规律。
在第二板块,利用“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比较酸碱度与酸碱性,认识到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局限性,从而寻求测定酸碱度的方法。带着如何测定溶液酸碱度的问题,教师先演示pH试纸的使用方法,随后让学生测定几种常见溶液的酸碱度,一方面练习了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比较了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异同。再让学生预测并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进一步理解酸碱度的含义,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板块是知识应用,提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洗发液的pH”、“测定某些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神汉捉鬼”等。课堂练习注重了以真实的情景呈现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收获与体会
1.本节课精选教学素材,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还认识到化学与自身健康、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习责任感。
2.6个探究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始终处于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情景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了学习信心,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更加高效。
3.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传统的“备课”转而尝试“教学设计”,即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将教师得课堂角色定位于引导者。
4.通过教学思考和实践,教师对初中化学的课程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问题与建议
1.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容易引发思考、发现问题,但大量的实验耗时太多,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很突出。今后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减少拖沓现象。
2.如何做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是一时的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感情?提高学习效益是关键。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都有许多问题要研究。
3.对后进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够。采取预约辅导方式,使后进生不掉队。《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
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溶液的酸碱性》是本章内容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分类的知识,知道了一些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但酸碱盐显然要比单质、氧化物更复杂。学生也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某些性质(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等)。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深入贯彻课改要求,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兴趣,并对本章地后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问题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知道物质具有酸碱性,但对怎样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比较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还不甚了解,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还很模糊。对学生而言,酸碱性、酸碱度以及其检测方法头绪比较多,并不容易掌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对下面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学习充满期待,是本节课的隐性目标任务。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入手,增加感知实例,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酸性、碱性的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和比较方法,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到化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有趣又有用。
[教学构想及目标]
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理解本节知识,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依据教学主要内容即“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以实验探究为主,围绕10个问题展开教学:
问题 设计意图
① 尝过“酸味”吗?什么是酸性?如何鉴别? 从学生已有“酸味”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酸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② 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Ⅰ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的变色情况?Ⅱ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通过回顾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的变色情况,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分解成3个问题,并设计相应的探究实验,逐步引导学生解决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中性、碱性的变色情况,让学生自己体会酸碱指示剂的功能,并学会记录和作出结论。
③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在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问题的基础上,引出酚酞试液,设计探究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④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再次延伸。
⑤ 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⑥ 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通过回顾发现指示剂的化学史,做一次科学家探究指示剂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加以体会,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⑦ 酸雨是怎么回事? 从大家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酸雨”引出溶液酸碱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的热情。了解对照实验是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手段。
⑧ 如何测定酸雨(检验溶液酸碱度)?
⑨ 实验探究,深化认识: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它们的pH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Ⅱ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溶液的pH有怎样的关系呢? 了解对照实验是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手段。在现象的比较中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⑩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Ⅰ洗发液的pH,如何选择适宜的洗发液?Ⅱ人体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Ⅲ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选择合适的农作物?Ⅳ“神汉捉鬼”是怎么回事?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亲身体会身边物质的化学性质,认识并能解释物质的酸碱性和生活的关系,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通过对给定物质的酸碱性和pH的测试,学会按要求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的全过程,并能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得出结论;
3.通过把各种渠道收集的物质酸碱性的资料的整理归纳,初步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认识物质的酸碱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能自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通过对测定物质酸碱性方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史观。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及其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区别及联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探究法
[所需设备]
实验器材及药品、多媒体器材、网络及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引导]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质是呈酸性的,哪些物质是呈碱性的?生活中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交流][讨论]1.说出一些水果的滋味,体会味道与酸碱性的关系,知道生活中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兴趣。
[设疑]化学上不允许用“尝味法”,那么如何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回忆][联想][猜测]2.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有酸味的溶液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已有知识引出实验,温故而知新。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究问题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提问]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稀硫酸等这些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要求]请同学根据实验探究报告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一]。[组织]小组汇报 [实验][实验探究一]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白醋,苹果味汽水、稀盐酸、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加深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共设计了6个探究实验,前后贯穿了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等概念。了解实验、观察、对照是化学实验研究的常用方法。实验探究一是将常见溶液与紫色石蕊的变色情况比较,得出:“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的结论。实验探究二是将常见溶液与紫色石蕊的变色情况比较,得出:“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是碱性溶液”的结论。
[过渡]那么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呢?请根据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二] [实验][实验探究二]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再各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引导][总结]通过探究,石蕊试液分别滴入以上溶液中,分别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显碱性,而像食盐水、蔗糖水不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而呈现中性。 [小结] 说明:不同的溶液性质不同。 将溶液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究问题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引导]以上我们是如何知道某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呢?像石蕊这种能检验酸碱性的试液,化学称为酸碱指示剂。在实验室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另外酚酞也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那么酚酞滴入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变色怎样呢?请完成[实验探究三][小结] 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能变红、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 [回答]借助石蕊、酚酞……间接观察……[实验][实验探究三]在白色上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白醋、肥皂水、食盐水、再各滴入1—2滴酚酞试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归纳实验现象,得出概念。比较学习。
[问题]请同学们对比实验探究一、二、三的现象,对于石蕊和酚酞讨论交流,两种指示剂,分别检验酸性、中性、碱性溶液时各有哪些优缺点?[过渡][组织]为了使用方便,还可以用石蕊试纸或酚酞试纸检验,请完成[实验探究四] [评价]大家都完成的比较好。 [实验][实验探究四]分别取一小片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现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比较学习。知识延伸。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究问题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总结]指示剂种类和应用。[应用]例: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讨论][归纳][总结]指示剂种类和应用。[回答]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变蓝色的是石灰水,不变色的是食盐水。 总结知识提纲,强化内容。学以致用。
[讲述]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提问]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评价]大家都完成的比较好。 [思考][讨论][交流][汇报]1.其它酸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2.酸能使其它花瓣变色吗?3.碱能使花瓣变色吗?并做相关实验验证实验现象。 通过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使学生感悟伟大的发现始于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和不断的思考。
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引导]分析正常雨水是什么性,那么酸雨又是怎么回事?[引导]指出通过对物质pH的测定来比较酸碱性的强弱。 [讨论]有的同学可能会指出用指示剂变色的深浅程度来区分。[观看]酸雨说出没听懂的词语 激发学生对化学物质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讲解][演示]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实验][实验探究五]测定已知酸碱性物质pH。[记录]所测得得pH。[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酸碱性物质的pH范围。 通过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科学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过程。
[讲解]利用pH比较物质的酸碱性强弱。即:pH越小,酸性越强;pH=7,中性;pH越大,碱性越强; [实验探究六]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记录]所测得得pH。[比较]已经测定出pH的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理解]溶液的浓度与酸碱度的关系,pH的变化。 使学生理解pH的意义。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究问题 [讲述]指出要精确测定物质的pH,用pH计。 [讨论]pH的应用及优缺点。 使学生知道科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明确事物都有两面性,要辨证的使用。
两种测定方法的异同点 [提问]使用酸碱指示剂、广泛pH试纸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异同点。 [讨论]两种测定方法异同点。 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测定物质酸碱性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讲述]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阅读]实例一:洗发水和护发素的酸碱度测定体会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实例二:医院里有时测定某些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实例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实例四:“神汉捉鬼”。 [交流]物质的酸碱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理解、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酸碱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充满丰富的化学知识,能自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解决问题 物质酸碱性与生活关系
应用 [投影]习题。 [练习] 检测所学知识。
小结 [提问]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收获] [启示][发现] 使学生能对自己一节课的收获、不足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作业 [家庭作业]课本P153 1、 2。[家庭小实验]1.参照教材P180知识,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运用它测定生活中某些物质的酸碱性。2.设计实验测定自家田地里的土壤溶液的pH,并结合资料,看一下这块地显该种些什么庄稼。 将化学知识融于生活中,激发兴趣。
[板书设计]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指示剂:罗伯特·波义尔发现
二、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三、比较:
酸碱指示剂 广泛pH试纸
共同点 都能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不同点 不能比较酸碱性强弱 能比较酸碱性强弱,但较粗略
四、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附:《溶液的酸碱性》学案
一、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实验探究一]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白醋,苹果味汽水、稀盐酸、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并完成以下内容。
白醋 苹果味汽水 稀盐酸
加入石蕊颜色的变化
小结: 。
2.[实验探究二]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再各滴入2—3滴石蕊试液。
肥皂水 纯碱溶液 石灰水 食盐水 蔗糖水
加入石蕊后颜色变化
小结: 。
3.总结:①不同的溶液性质不同。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显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显 性,而像食盐水、蔗糖水不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而呈现中性。
② 是知道某溶液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③酸碱指示剂: 。在实验室可以利用酸碱指示剂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常见的指示剂有: 和 。
4.[实验探究三]
在白色上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白醋、肥皂水、食盐水、再各滴入1——2滴酚酞试液。
白醋 食盐水 石灰水
加入酚酞试液后颜色的变化
5.[实验探究四]分别取一小片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现象。
滴加试剂 现象
蓝色石蕊试纸 白醋
红色石蕊试纸 石灰水
酚酞试纸 纯碱溶液
6.两种指示剂的变色比较:
指示剂 物质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7.[应用]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8.[思考]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波义耳提出的问题 实验方法和结论
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即酸碱度用pH表示。
①pH﹤7时,溶液呈 性,pH越小, 性越强;
②pH=7时,溶液呈 性;
③pH﹥7时,溶液呈 性,pH越大, 性越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 。
2.[实验探究五]用pH试纸测定下列溶液的pH。
白醋 柠檬味汽水 苹果味汽水 食盐水 肥皂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溶液的pH
3.[实验探究六] 请你先预测以下溶液的酸碱度,并用PH试纸测定,对照你的猜想总结一下,有什么规律?
10%的H2SO4溶液 20%的H2SO4溶液 30%的H2SO4溶液 10%NaOH溶液 20%的NaOH溶液 30%的NaOH溶液
溶液的PH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健康人的体液____________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体液PH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导致___________甚至_____________。如果胃液分泌过多,使胃液PH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容易出现_____________等症状。
2.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酸性太强(pH小于_______)或碱性太强(pH大于______________)的土壤都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3.人们通常把___________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很多植物生长不利。
四、练习
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 一段时间后,雨水酸性逐渐趋于稳定
C 酸雨可腐蚀某些建筑和金属制品。
D 酸雨由空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的污染形成的。
2 .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________性,pH __________7。
3.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7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生石灰 C 肥皂 D 纯碱
4.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 )性,pH ( )7
五、家庭小实验
1.参照教材P180知识,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运用它测定生活中某些物质的酸碱性。
2.设计实验测定自家田地里的土壤溶液的pH,并结合资料,看一下这块地显该种些什么庄稼。

石蕊
遇到
酸性溶液变红色
碱性溶液变蓝色
酸性溶液不变色
碱性溶液变红色
酚酞
遇到《溶液的酸碱性》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知识、能力、情感)
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溶液的酸碱性》是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分类的知识,知道了一些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但酸碱盐显然要比单质、氧化物更复杂。学生也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某些性质(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等)。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定性、定量检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教材的编写深入贯彻课改要求,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引出,通过实验观察进行归纳和比较,学生容易对知识产生兴趣,并对本章地后续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要求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石蕊试液、酚酞、pH试纸的使用
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知道pH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模拟和体验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了解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给定物质的酸碱性和pH的测试,学会按要求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的全过程,并能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得出结论;
3.通过把各种渠道收集的物质酸碱性的资料的整理归纳,初步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认识物质的酸碱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能自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测定物质酸碱性方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史观。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知道物质具有酸碱性,但对怎样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比较酸碱性强弱的方法还不甚了解,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还很模糊。对学生而言,酸碱性、酸碱度以及其检测方法头绪比较多,并不容易掌握。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对下面的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学习充满期待,是本节课的隐性目标任务。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入手,增加感知实例,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酸性、碱性的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学会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和比较方法,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认识到化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有趣又有用。
三、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
①以“酸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什么是酸性?如何鉴别?
②回顾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的变色情况,设计3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
Ⅰ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Ⅱ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③在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问题的基础上,引出酚酞试液,设计探究实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④再次延伸: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⑤巩固应用: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⑥从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⑦从大家关注的环境问题“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酸雨是怎么回事?
⑧如何测定酸雨(检验溶液酸碱度)?
⑨实验探究,深化认识:
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它们的pH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
Ⅱ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溶液的pH有怎样的关系呢?
⑩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
Ⅰ洗发液的pH,如何选择适宜的洗发液?
Ⅱ人体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Ⅲ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选择合适的农作物?
Ⅳ“神汉捉鬼”是怎么回事?
具体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有“酸味”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酸性的问题,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2.借用旧知,设计探究实验,探索指示剂的显色情况,并学会记录和作出结论,引出酸碱指示剂概念,学会酸碱性的检验:
①实验探究一:问题是“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白醋,苹果味汽水、稀盐酸、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白醋 苹果味汽水 稀盐酸
加入石蕊颜色的变化
小结:可用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实验探究二:问题是“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再各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交流汇报。
肥皂水 纯碱溶液 石灰水 食盐水 蔗糖
加入石蕊后颜色变化
小结: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溶液显碱性,不变色,则溶液呈中性。
③实验探究三:问题是“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在白色上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白醋、肥皂水、食盐水、再各滴入1—2滴酚酞试液。
白醋 食盐水 石灰水
加入酚酞试液后颜色的变化
小结: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酸性溶液不变色。
④结论:酸碱指示剂概念。
常见酸碱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变色情况是:
指示剂 物质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3.运用所学酸碱指示剂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使学生感悟伟大的发现源于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和不断的思考。
①实验探究四:知识拓展,并巩固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分别取一小片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现象。
滴加试剂 现象
蓝色石蕊试纸 白醋
红色石蕊试纸 石灰水
酚酞试纸 纯碱溶液
②应用: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③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问题是“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通过回顾发现指示剂的化学史,做一次科学家探究指示剂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加以体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4.用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①视频播放酸雨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提出问题:酸雨又是怎么回事?如何测定?
②提出酸碱度地概念,演示pH试纸的使用方法。
③实验探究五:测定溶液的pH,比较物质的酸碱性强弱。问题是“请你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对照(实验探究一、二、三)的结论。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它们的pH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
白醋 柠檬味汽水 苹果味汽水 食盐水 肥皂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溶液的pH
④实验探究六:测定溶液的pH。问题是“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溶液的pH有怎样的关系呢?”
先预测以下溶液的酸碱度,并用pH试纸测定,对照你的猜想总结一下,有什么规律?
10%的H2SO4溶液 20%的H2SO4溶液 30%的H2SO4溶液 10%NaOH溶液 20%的NaOH溶液 30%的NaOH溶液
溶液的pH
总结:即:pH越小,酸性越强;pH=7,中性;pH越大,碱性越强。
5.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酸碱度的理解,体会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①实例一:可以测定洗发液的pH,选择适宜的洗发液。
②实例二:医院里有时测定某些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③实例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
④实例四:“神汉捉鬼”。
6.总结,巩固练习,反思学习,布置作业。
①当堂训练反馈。
②布置作业。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发现哪些新问题,你还希望获取哪些新知识?
四、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初三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一些感性认识,但与系统的学科知识有很大不同。教师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使化学知识贴近学生已有认知,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有趣又有用,因此,教师选取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实验样品,这些物质生活中也能找得到,图片来自教材、自拍和网络,视频直接与网络链接。围绕学生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6个实验简单易操作,有递进关系,便于学生发现规律。而作为教学环节过渡和问题情境创设的“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酸雨”、 “洗发液的pH”等教学素材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同时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态度、环境等深层次的思考。
五、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项 目 评 价 说 明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符合初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100%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实验观察、比较等能力的目标达成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用酸碱指示剂和pH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判断溶液的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问题设计难易适中,学生没有因问题难而无所适从、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不经思考。
课堂延伸过程评价 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进行检测,并引发对环境、健康等问题的思考。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浅出,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方法使用恰当。
教师对问题的处理 问题设计恰当、合理,具有较大的启发性,能促进学生思维,培养问题能力,符合化学学科特点。
三维目标的达成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自身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理解过程,潜移默化地达成能力和情感目标。(共46张PPT)
弱酸性物质
强 酸
温故知新
柠檬
山楂
酸桔子
“尝起来酸酸的”
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CH3COOH
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果 酸
“摸起来滑滑的”
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NaOH溶液
NaOH固体
弱碱性物质
强碱
说一说:
你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有哪些认识?
你能说出一些酸性的物质或者碱性的物质吗?
酸性物质 强酸:具有腐蚀性
碱性物质 弱碱性物质 去污能力
怎样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呢?
回忆
1.在第二章的学习中,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颜色有何变化,为什么?
2.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将酚酞试液滴入浓氨水中,溶液颜色有何变化,为什么?
(我们还在哪儿用到酚酞试液呢?)
问题
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稀硫酸等这些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
[实验探究一]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白醋,苹果味汽水、稀盐酸、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
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实验探究二]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里分别滴入几滴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再各滴入2—3滴石蕊试液。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现 液
象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HC1 H2SO4 NaOH Ca(OH)2 NaC1
石蕊试液
石蕊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变什么颜色?
红色
红色
不变色
蓝色
蓝色
小结
不同的溶液性质不同。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显碱性。不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而呈现中性。
认识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跟酸性或碱性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注意:
1、药品2~~3滴,且一一对应,酚酞1滴,
不要把凹槽加满;
2、小组同学要注意配合,合理分工。
酚酞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变什么颜色?
问题
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是否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呢?
[实验探究三]
在白色上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白醋、肥皂水、食盐水、再各滴入1—2滴酚酞试液。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现 液
象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HC1 H2SO4 NaOH Ca(OH)2 NaC1
酚酞试液
酚酞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变什么颜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红色
红色
拓展
我们要到实验室外考查研究时,带着紫色石蕊试液却很不方便。于是化学家把紫色石蕊试液加工成石蕊试纸,分为红色和蓝色两种,也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变红色
石蕊试纸的使用方法
1.用镊子夹出石蕊试纸
2.再用玻璃棒沾取水溶液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石蕊试纸有红色和蓝色之分)
小结
能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红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红色
蓝色
无色
紫色
无色
判断物质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
使用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
我知道了
水溶液的性质
  水溶液的性质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水溶液是碱性;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的水溶液是酸性;
不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变色的水溶液是中性。
学以致用
三支试管里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和氯化钠溶液,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
区别?
酸碱指示剂发现者
清晨,一位花匠走进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的书房, 将一篮非常好看的深紫色的紫罗兰摆在屋角。美丽的花朵、诱人的清香,使波义耳心旷神怡。他随手拿了一束花向实验室走去。实验室里,助手正在倒盐酸,波义耳把花放在桌子上。赶紧去给助手帮忙。但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上,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浸泡在水中。过一会儿,紫色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波义耳,你将通过什么实验探究规律,
从而发现酸碱指示剂?
波义耳提出的问题 实验方案和结论
实验设计
讨论
正常雨水是中性吗?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警示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
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范围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pH>7时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的测试
pH:
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
广泛pH试纸:
pH计:
精确度不高
但携带方便
精确度高
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比较酸、碱性的强弱
应用
广泛pH试纸
使用方法:
注意:
试纸不能直接伸到溶液中,为什么?
玻璃棒要洗涤或换头,擦干 。
[实验探究五]
用pH试纸测定白醋、柠檬味汽水、苹果味汽水、肥皂水、纯碱溶液,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的pH。
记录测得的pH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酸碱性物质的pH范围。
[实验探究六]
预测并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
记录所测得的pH。
完成pH的测定,然后把酸碱性进行排序。
酸性较强 酸性较弱 中性 碱性较弱 碱性较强
讨论:
使用酸碱指示剂、广泛pH试纸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异同点。
酸碱指示剂 pH试纸
共同点
不同点
都能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不能比较酸碱性强弱
能比较酸碱性强弱
但较粗略
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人体某些体液的正常pH范围
血液 唾液 胃液 乳汁 尿液
pH 7.35~7.45 6.6~7.1 0.8~1.5 6.4~6.7 5.0~7.0
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西瓜6.0~7.0
苹果树6.0~8.0
小麦6.0~7.0
物质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洗发水的性质是呈碱性的,能帮助毛鳞片打开,彻底清洁的同时还能吸收营养。而护发素是呈酸性的,主要作用是关闭毛鳞片顺滑发丝。
想想如果碱性的功能和酸性的功能综合在一起了会怎样?只能导致洗也不彻底,护也不爽滑。只有洗护分开,让二者的功能充分发挥才能较好地养护头发,预防老化。而弱酸性的环境有利于毛发的健康,请大家用自备的洗发水和护发素来探究生活中应该怎么样洗发护发
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活的关系
人体中的一些体液的pH
体液 血液 胃液 尿液 胆液 唾液
pH 7.35-7.45 0.8-1.5 5.0-7.0 6.8-7.4 6.5-7.5
酸性最强
碱性
农作物生长的pH
农作物 棉花 玉米 大豆 茶树
pH 6.1-6.8 6.0-7.0 6.5-7.5 5.0-5.5
正常雨水的pH=5.6
酸雨的pH<5.6
CO2 + H2O → H2CO3
在一些偏僻的农村,人生病还经常求助于神汉、巫婆,这些人为了骗取钱财,常常会装神弄鬼地演出一幕幕“捉鬼”的把戏。他们摆下神案,披头散发地拿着一把桃木剑舞起来,嘴里念念有词。突然间,把案桌上祭着的“ 仙水”泼向剑头,大喝一声,向用黄裱纸扎的“鬼”刺去,只见剑光闪过,黄“鬼”早已鲜 血淋淋,扑然倒地。一些不明究竟的人,一定会以为神汉、巫婆果真有法力,把鬼怪一剑杀死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揭露这个骗局??
简单的化学游戏:
阅读资料:
仙水
黄鬼
当堂巩固
1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 一段时间后,雨水酸性逐渐趋于稳定
C 酸雨可腐蚀某些建筑和金属制品。
D 酸雨由空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的污染形成的。
2 .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________性,PH__________7。
3.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7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生石灰 C 肥皂 D 纯碱
4.有一种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该溶液呈( )性, pH ( )7
通过这节课学习: 
我学会了……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发现生活中……
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家庭小实验]
1.参照教材P180知识,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运用它测定生活中某些物质的酸碱性。
2.设计实验测定自家田地里的土壤溶液的pH,并结合资料,看一下这块地显该种些什么庄稼。
课本:P153页 练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