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安徽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安徽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6 10: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检测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②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轻舟短棹西湖好,

(欧阳修《采桑子》)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倚清秋。
(朱敦儒《相见欢》)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郦道元《三峡》中侧面写出三峡山高大连绵、遮天蔽日的句子是:


②《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美景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生活如同竞技,脆弱的懦者未曾进场,已心畏胆寒,寸步难行。而艰强的勇者却栉风沐雨,一路奋进,高擎旗帜。有道是“疾风知劲草”,我们相信:每一种苦难都能让成长拔节,每一次挫折都能让生命丰yínɡ,每一次磨砺都能让我们强大。请为青春绽一片嫩绿的叶,即使身在困境,也能心向太阳。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栉风沐雨(

疾风知劲草(

丰yínɡ(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文中“高擎”的“擎”意思是
。(2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是书中的动物的是(
)(2分)
A.象鼻虫、蟋蟀
B.蜘蛛、蜜蜂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2)《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2分)
4.某中学将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1)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丰富、搜索快捷,有效利用其海量信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下列语境,你将输入哪两个关键词进行搜索来帮助你的阿姨呢?(2分)
你的阿姨和一群同伴聚在一起,互相点评现在流行的服饰,结果你阿姨便萌生了想在网上买一套最新款式的冬装给自己穿的念头。
关键词:

(2)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了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请你说说交网友的利弊。(各说出一点即可)(4分)
(3)活动中,小朱同学就“如何对待网络语言”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下面是其中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6分)
我认为,【A】网络语言一开始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及张扬个性而使用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但当前,【B】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因此,汉语的规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C】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旨在帮助大家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①【A】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在“
”后加“
”。(2分)
②【B】处画线句语义重复,应将“
”删去。(2分)
③【C】处画线句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应删去“旨在”。(2分)
二、阅读(55分)
(一)白杨礼赞(19分)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却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5.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什么特点?(3分)
6.文章以“白杨礼赞”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7.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开门见山,起笔峻拔有力,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照应了题目。
B.第②段宕开一笔,描写高原景象,点出白杨树的生存背景,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C.第⑤段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形态美。
D.第⑨段提到楠木,这与白杨树形成对比,是为了正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8.作者在第⑦段中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其作用是什么?(4分)
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结尾部分强烈表达“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原因。(5分)
(二)(21分)
父亲的轮廓
袁哲生
①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②每当母亲用一些类似“牙膏没有从最尾端挤出”“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总是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上面去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③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非常腼腆的特质,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轻轻扭开门把,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着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用歪斜支离的字迹写下“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在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中,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考验。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个晚上,临睡前,我总是记得检查一下房门是否上锁了,从来没有失误过。
④曾经有过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愿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和父亲迟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点亮,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才靠上椅子。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和作业簿摆放整齐,然后才扭熄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成一片黑暗。
⑤我从不知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一双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了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
⑥高三那年,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曾经生起过自杀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没完没了的一年里,的确只有父亲曾经察觉到我想死的念头°
⑦接近联考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⑧我永远记得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长椅上,而心里渴望着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的情景。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丽龙的盒子掀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子的封套。我知道那是父亲在夜市入口的小摊上买的,摊子后面是宏光钟表行,隔壁是间杂货铺,杂货铺的天花板上吊着一包包的干鱿鱼和紫菜,老板娘是个扎着一条蓝围裙的胖女人…父亲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前面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
⑨吃蒸饺的时候,我想起那些蒸饺原先排列在小蒸笼里冒着蒸汽的模样;我想起那个卖蒸饺的老人坐在圆凳上,被一团团白色水汽模糊了脸孔的形象;我仿佛看见父亲孤独地走上前去,两眼茫茫的老人从圆凳上站起来,剥下一只保丽龙盒子,再给它穿上一层透明的塑胶袋,然后掀开其中的一个蒸笼盖…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我想到这个世界上必定还有类似蒸笼那样温热且快乐的角落。那天晚上,是个寒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对无语,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下去,不一定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
⑩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无名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那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顶上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才纵身跳落校外的小路上。
?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有绝望的念头,要好好活下去。
(有删改)
10.为什么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3分)
11.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6分)
(1)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来,用一声叫唤,或者两道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句中“从来”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3分)
(2)我想到那些蒸饺原先蹲在竹笼子里高兴地窃窃私语着的样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
12.第③段详细描述了父亲夜里来“我”间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仔细揣摩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的心理。(4分)
14.文章标题为“父亲的轮廓”,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轮廓”的理解。(4分)
(三)(15分)
【甲】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五色交辉
交辉:
(2)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
(3)念无与为乐者
念: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5)盖竹柏影也
盖: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7.细读乙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的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庭中月突出其明,写庭中影突出其形,写庭中水突出其清。
18,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有何不同。(4分)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屠格涅夫说:“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幸福。”
林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
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抵达幸福的道路和方式,请以“我有我的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
1.(1)①无可奈何花落去;②瑟瑟谷中风;③绿水逶迤;④兴尽晚回舟;⑤金陵城上西楼;⑥烈士暮年
(2)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zhì
jìng

(2)艰强;坚强
(3)往上托;举。(2分)
(4)排比
3.(1)D;(2)周恩来
4(1)新款;女冬装(2)利:对着看不见的网友,可以宣泄自己的烦心事,不会存在尴尬。弊:容易上当受骗,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符合题意即可)
(3)①【A】聊天;效率
②【B】非常
③【C】应删去“旨在”。(2分)
二、
5.比喻,突出了高原平坦、辽阔、色彩鲜明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6.“白杨”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礼赞”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情感;另外题目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7.D
8.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为了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性格,是树中的伟丈夫(意思对即可)
9.白杨树样子普通,但朴质、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有极强的生命力,象征当时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10.父亲总能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及时给予“我“安慰和鼓励,他深知“我”内心的想法,帮“我”战胜了困难和自我。所以说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11.(1)“从来”是“一直”的意思,表明了“我”一直矛盾的心理和做法;怕自己因缺少勇气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怕看到父亲伤心的面孔,不敢去面对。去掉了,语气上就弱了许多,不如原来的效果好。
(2)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蒸饺在竹笼内排列的热闹情状,衬托出“我”对“温热且快乐”的渴望,反映了自己对父亲给予自己心理抚慰的喜悦心情。
12.具体写出了父亲对“我”的细心呵护,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写父亲察觉“我”要自杀到学校来鼓励安慰“我”作铺垫。
13.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像军人一样坚强地面对所遇到一切困难并以“行军礼”的动作表明对儿子的信任会永远做儿子坚强的后盾。
14.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子“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自己最清晰的形象、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鼓励着“我勇敢地前行。“轮廓”也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15.(1)交相辉映;(2)人间;(3)考虑,想到;(4)于是,就
16.(1)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去院子里散步。
17.D
18.《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其中既有被贬谪的悲凉,也有赏月的欣喜、月下散步的悠闲及对人生的感慨。(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