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7 07: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导航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这则消息报道了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情况,突出了诺贝尔奖的意义,并表达了对诺贝尔的怀念和尊敬之情。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1)事实准确、翔实。这则消息虽然很短,但是全面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有关信息,如第二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非常清晰、明了。
(2)语言客观、简练、准确、平实,是标准的消息语言。这则消息的语言客观、准确,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主观评价的地方,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严谨。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成就,都用“发现”一词,突出了这两位科学家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的贡献。介绍文学奖获得主普吕多姆,对其诗歌创作的评价是“颇有建树”,很有分寸。
【解疑释难】
1.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主体部分详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管理权和诺贝尔奖评议权两权的分离。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须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2.课文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诺贝尔奖的巨额资金来源于诺贝尔发明的多种炸药所获得的巨额收入,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问;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贝尔奖的公正、公平。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 )了诺贝尔奖。
②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
③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 )的各国议会联盟。
颁发
建树
仲裁
④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yí zhǔ(   )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⑤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jù é( )收入。
遗嘱
遗嘱
巨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作的嘱咐)
C.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立的功绩)
A
【解析】“颁发”在此句语境中应该是“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的意思,并非“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基础过关】——语段综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巨额( ) 逝世( )
巨款( ) 属于( )
é
shì
kuǎn
shǔ
(2)选文介绍了 ,是消息的 部分。
(3)“巨额”指       ,和下文中“    ”相照应。
颁奖资金的来源
背景
数量很大的(钱财)
巨款
(4)说说你对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表明诺贝尔奖的公平、可信,让读者更加信服。
【基础过关】——课文回顾
(1)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
部分,交代颁奖者、颁奖 、
、 。第二部分(第②③段),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颁奖者情况、颁奖 、
、 。第三部分(第④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奖金的来源、 权和 权的分离。
导语
机构
时间
对象
机构
时间
地点
资金管理
评议
(2)默读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①时间: ;
②地点: ;
③人物: .

④事件: 。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能力提升】——词语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最高科技奖的设立,有效地培养了一批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还吸引了一批学术上卓有建树的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
B.桂花树偷偷地解开了一个个的小香囊,香气渗透在空气中,很香。
C.2017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之年度特别致敬奖,颁发给了去年拿到里约奥运会冠军的中国女排。
D.专家评定了这批出土文物的年代是新石器时代。
D
【解析】“评定”指经过评判和审核来决定,多指工厂产品、文艺作品、学习成绩及工作质量等。句子中是判断文物的年代,应该用“鉴定”。
(2)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汪松教授荣获爱丁堡科学奖。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
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
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本则消息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导语交代了颁奖人物、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事件。
(2)第二段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有何作用?
体现了新闻事实准确、内容翔实的特点。
(3)诺贝尔奖非常公平公正,具有权威性,从这则消息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诺贝尔奖由四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 1个)颁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4)诺贝尔逝世后,他的巨款用来设立了诺贝尔奖金,可以看出诺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
可以看出诺贝尔无私奉献、热爱全人类的性格特点。
(5)“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句话中,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去掉也通顺,那么,能去掉这句话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诺贝尔奖的奖励方法是诺贝尔生前写在遗嘱中的,所以要说明;另一方面,加上这句话可以显示诺贝尔基金会、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的实事求是,使消息更准确。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
  
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
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
  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
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
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
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请你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3)第三段“而这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中的“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新闻语言要求准确性。“迄今为止”从时间上作了限制,准确表达出当前中国医学界获得的最高奖项是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奖。
(4)文中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背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贡献与付出的辛勤劳动,交代其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使读者对消息的了解更深刻和全面,增强可阅读性。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本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身边的消息。(150字左右)
【示例】
实验中学八(1)班开展“好新闻奖”评选
  2020年6月3日,实验中学八(1)班举行“好新闻奖”评选活动。共有八篇新闻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拿着自己搜集到的新闻,踊跃参加,积极展示。按照同学们共同拟定的评选标准,《多地出台小学升初中新政,多校划片成热点》《义务教育按成绩分班为何禁而不止》等获得“好新闻奖”。通过“推选好新闻”活动,我们学习到了新闻知识,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体验到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拥有了胸怀天下的气度。
谢谢!